推薦圖文

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,入於實相


【 PDF下载 】

  【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,入於實相】

  (科註第九二四頁第六行)

  《法門名義集》「三種般若」:一者實相般若,二者觀照般若,三者文字般若。

  實相般若,以理為體。體絕虛假,目之為實;印體表彰,名之為相。亦可以其無相為相也。

  觀照般若,以智慧為體。體是般若,觀照是用,體用合說,故名觀照般若。

  文字般若,以音聲言教詮提為體。文字非般若,何以名般若?一能生般若,二能詮般若。因中說過果,故立般若也。

  《三藏法數》「五種般若」:〔出金剛經纂要疏刊定記〕

  一、實相般若:實相即般若體也。謂明了一切諸法皆空,離一切虛妄之相,故名實相般若。(梵語般若,華言智慧。)

  二、觀照般若: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。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,悉皆空寂,以顯即體之用,故名觀照般若。

  三、文字般若:文字是能詮之文,般若是所詮之法。能所合成,以語言文字,性本空寂,故名文字般若。

  四、境界般若:境界即諸法之境界也。謂境無自相,由智顯發,以根本、後得二智,照了一切諸法境界,悉本空寂,從境得名,故名境界般若。(根本智者,即菩薩親證本有之智也。後得智者,謂證根本智後,所起化他之智也。)

  五、眷屬般若:眷屬者,即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,及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也。謂此諸法,皆是觀照慧性之屬,故名眷屬般若。(煖者,如木鑽火,未見火出,先得煖相。以喻加行位人,未得智火,燒煩惱薪,已見煖相。頂者,觀行轉明,如登山頂,皆悉明了。忍者,即忍可之義。於苦集滅道之法,忍可而樂修也。世第一者,於理雖未能證,而於世間最勝也。戒即戒律;定即禪定;慧即智慧;解脫,解縛得脫,自在之謂也;解脫知見者,知謂智也,見謂眼也,智眼照了諸法皆空,無有障礙,得其自在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