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。達此理趣而修萬行,莊嚴佛果,謂之華嚴,一心修之謂之三昧。是華嚴大經及梵網經所說。
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。達此理趣而修萬行,莊嚴佛果,謂之華嚴,一心修之謂之三昧。是華嚴大經及梵網經所說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了知照見諸法實相理之佛智慧也,是為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,故就智體而云知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譬喻)譬如有藥,名為善見。眾生見者,眾毒悉除。
三月三日奉上一函,請令兄轉呈慈覽。想已過目。念念!日前承蒙令兄愛護,於淨空返澳之期,應邀至Highfields精舍小住。隨意暢談,無不相得。深感閣下與令兄之仁愛胸懷,謙謙風範,實得力於優良家教,至為難得。二次世戰前,歐洲學者曾討論,認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綿延不息的原因,即是特別重視「家教」。今日得識閣下與令兄,淨空更加肯定,優良的家庭教育,實為世界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大根大本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五種般若之一。文字能詮般若之法,又文字之性空寂而本來解脫,故為般若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清心之不淨,謂之齋;禁身之過非,謂之戒。
正法眼藏
證滅相應
三明
三十七佛
《佛光大辭典》:聲字實相為日本真言宗教義之一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二執之一。
《佛學次第統編》「有漏無漏」條(節錄):離煩惱之清淨法,及不為增長他煩惱緣之法,謂之無漏。諸漏永盡,非漏隨增,性淨圓明,故名無漏。若在佛果,乃為究竟無漏矣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中道即法界」條:(術語)止觀輔行一曰: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者,中道即法界,法界即止觀。」法界諸法,迄至一色一香無非為中道。故換言之,中道即法界也。
無為法身 劫
《佛學常見辭彙》「三三昧」條(節錄):即空三昧、無相三昧、無願三昧:
法身、般若、解脫是為三,常樂我淨是為德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教相與觀心也。教相者釋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義而分別判斷也,觀心者觀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