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怒氣〈木〉便是殺;衣服,求好看〈火〉便是淫;買東西少給一文錢〈金〉也是盜;好吃好東西〈水〉便是酒;說半句謊話〈土〉也是妄。
消災必先修福,修福必先懺除業障。
「二種涅槃」條:(名數)一有餘涅槃,二無餘涅槃。新譯曰有餘依,無餘依。
此四通言無畏者,由佛十力之智內充,明了決定,故於大眾中凡有所說,則無恐懼之相,故名無所畏。
《佛光大辭典》:指限界、差別。
《實用淨土宗辭典》:指《無量壽經》中敘說阿彌陀佛成就其因位所發誓願之經文。卷上為所發之願,一一願皆有對應之成就之相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法性寂然為止,寂而常照為觀,止如明鏡止水,觀如明鏡止水影現萬象,故止與觀者,不二一體也。
《續傳燈錄•蘄州五祖法演禪師》:因聞菩薩入見道時。智與理冥(冥:〈動詞〉暗合,默契)。境與神會。不分能證所證。
入正定聚
微生物在佛經中被稱作戶蟲、太末蟲等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(節錄):(術語)形容煩惱者。煩惱非心性固有之物,為迷理而起者,故名之為客。為污心性者,故名之為塵。
二空
《佛光大辭典》「自攝」條:為「他攝」之對稱。指以戒法專攝身、口、意等三業,使不放逸。又以自己發願修行之力攝持而證得果位,亦稱自攝。
謂華嚴經十住品內,第三修行住中,令此位菩薩,以十種行,觀一切法也。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
《三藏法數》:〔出華嚴指掌〕忍,即安忍,亦忍可也。謂菩薩既斷無明之惑,證無生理,了達諸法本來寂滅,是故見色聞聲,如幻如化,不起妄念而分別也。然此忍體雖一,而隨事立名則有十種也。
承蒙大會的邀請要我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《永續將來的教育》提出看法,使我深深地感覺到,這是二十一世紀最嚴肅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