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  請掀開經本,第一百四十九面第一行。「如貧得寶第三十七」。佛在這品經裡面要給我們說善因善果,勸勉我們精進努力修善斷惡。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佛的苦口婆心。請看經文:

  等廣植德本。勿犯道禁。忍辱精進。慈心專一。】

  這是一小段。這一小段是總說。『廣植』。廣是多的意思。『德本』。在本宗來說就是信願持名,這是真實大德之本。因為修行如果不能把目標定在成佛,這個修行就不究竟、就不圓滿,這是一定要知道的。目標定在成佛,一般經論上說,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;《華嚴經》上說成佛要無量劫,好像這個目標要想達成,似乎是太遙遠。這個想法、說法都不無道理,可是在這個法門就不同,這是這一生當中,決定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願望,所以信願持名是真實大德之本。

  底下這句,『勿犯道禁』。這句話很重要。我們決心取淨土,這一生能不能真正往生,要看你的修持。修持裡面最大的障礙就是造作惡業。此地所講的道禁,究竟而論就是前面所講的五戒十善決定不能夠違犯;也就是說,一定要以清淨心,決定來受持,持戒念佛,這是狹義。廣義的說,我們也不要推得太廣,就是世尊在本經所說的,乃至於淨土三經裡面所講的,《觀無量壽經》跟《阿彌陀經》,再要擴大一點,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淨土五經,包括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、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這裡面所說的教訓都不能違背。

  其實淨土五經一論裡面所講的,《無量壽經》上統統具足。我們在經的一開端第二品「德遵普賢」,就已經把《行願品》的精要都包括在本經之中。由此可知,《無量壽經》的教學是非常的圓滿。這是經典裡面的教訓,我們都要認真努力,第一個要把它記住、要熟讀。第二要求解,佛講的意思我們要真正明白,不能把經義錯解了,不能夠誤會、曲解了,這要不得。再進一步,要把這些教訓,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都要把它做到,這才叫學佛。學得跟佛一樣,這叫學佛。如果做不到只是念經、只是講解,研究討論,而不能認真去做,這樣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很難往生。為什麼?你違犯道禁。

  這底下三句都是破除我們往生的障礙,這很要緊。第一個就是要持戒,要把佛陀的教訓認真去做到。『忍辱精進』。忍辱是講你修學要有耐心,要能夠忍耐。當年譯經的這些法師,把忍耐翻做忍辱是有道理的。因為中國人,中國的古人,不是現在中國人。古時候中國人對於這個恥辱看得很重,所謂是「士可殺,不可辱」,殺頭沒有關係,侮辱不可以,侮辱是不能忍受的。這些翻經的法師說,你們對這個辱看得這麼重,忍辱,辱都能忍了,那當然沒有一樣不能忍。忍辱是這麼翻過來的。所以要有很大的耐心。《金剛經》上佛說得好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。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大的事業要大的耐心,小事業要小的耐心,沒有耐心不能夠成就。所以求道要忍耐,要能夠忍耐。

  念佛功夫不能夠欠缺,譬如說每天早晚課誦,一堂不缺,這就是很大的耐心。如果自己有時間,我們的課就要加多,這個多,不是種類多是數量上加多。譬如,我現在工作非常繁忙,早晚只念幾十聲佛號,有時間這佛號加多,加到一百聲,加到一千聲,加到一萬聲,加到二萬、三萬,這樣把它加多,這是叫精進!進是進步,不能退步。所以初學佛的人道心很勇猛,往往定的功課就定得很多,做了幾天,沒有時間就減少一些,這個相是衰相,是走下坡的衰相,這不好。應當是初學的人課定得很少,做得很如法,做得很歡喜,然後再加一點,這樣子做才正確。所以進步裡頭要純而不雜,叫精進。

  『慈心專一』。這也非常重要。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都是大慈大悲!他們的大慈悲的確遠遠的超過諸佛,諸佛所不及。我們今天要做阿彌陀佛的學生,沒有慈悲心怎麼行?所以要培養慈悲心,要能夠處處諒解眾生。一切眾生對我們有什麼過不去,不要把它放在心裡,不必去計較,歡歡喜喜的跟眾生們相處。修道要專一,前面講精進,一定要專一。只有專成就才穩當、才快速,簡單容易,決定不能搞複雜。雜修、亂修,縱然很用功,不容易往生。因為往生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,特別是《彌陀經》是一心不亂,這是往生的條件。本經雖然沒有講一心不亂,它講的一向專念。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專念才行,這是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,脫離六道輪迴,往生不退成佛,那是一定要遵守的,決定不能夠疏忽,要專!

  專修淨土的人,古來的祖師大德是我們的好榜樣。他自己用功的那個小佛堂裡面,自己一個人清修的時候,像印光大師的佛堂,蘇州靈巖山寺他老人家的關房,有機會到蘇州去可以去看看。他的佛堂只有一尊佛像,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上面是他老人家寫了一個大字,「死」。天天看到死,我就要死了,底下就一尊阿彌陀佛,念佛求佛來接引,除這個之外,其他佛菩薩形像都不供,為什麼?一心專念,怕雜(怕複雜),要專要精,專一,這就對了。經只念一部,印祖是念《阿彌陀經》,供一尊阿彌陀佛,就念一部《阿彌陀經》,再就是彌陀佛號,其他的什麼都沒有,真的叫專精。

  慈心所表現的,印祖的《文鈔》。他老人家一生不常講經,大概是他北方口音的關係,講話人家聽不懂,在那個時候找翻譯不方便,所以很少講經。只有一次在上海,護國息災法會裡面講了一個星期的開示,最後一天跟大家做皈依,這有文字的記錄留傳下來,其他的多半是一些學佛的或者是學者們,對於佛法修行有一些疑問,寫信給他老人家,那他是用文字來答覆,這以後會集起來就是《文鈔》,《印光大師文鈔》。你從《文鈔》裡面去看,看到他老人家慈心度眾,看《文鈔》而得度的就不曉得有多少人。晚年,皈依的信徒多了,仰慕他的人多了,供養也多了,他拿這些供養辦了一個佛經流通處。這個佛經流通處名字叫弘化社,蘇州靈巖山寺的弘化社,那個基金就是信徒們供養老法師的這些錢,就做了這個事情,從這裡看到慈心專一,他真的是專!

  戒清淨。一日一夜。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。】

  有些人看到這句經文,他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去了,為什麼?我在這個地方修行一天一夜,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!這個一百年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算法。諸位一定要知道,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歲時,沒有,只有我們這個地方才有。凡是講這些數目字,統統是以我們此地來算的;換句話說,我們這個地方修行的確是很有功德,是很不容易,真的超越西方極樂世界。但是,你要知道一個事實,佛為什麼這樣說法?這個地方難修,太難!這是形容難能可貴,西方世界修行太容易。你想想看,是容易的好還是難的好?味道在這裡。你不能夠錯會了意思,這是曲解如來真實義,錯解如來真實義的太多太多了。此地難!一萬個人修行,難得有一個成就的。西方極樂世界人修行,一萬個人修行是一萬個人成就。那邊容易,這邊難,難就可貴,我們這邊修行是大起大落,成功了,這是這一生當中,往生不退就成佛了;不成功的就墮三惡道,依舊搞六道輪迴,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地,不能夠錯會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緣好。阿彌陀佛是老師,阿彌陀佛,佛中之王,沒有一尊佛能跟阿彌陀佛比。這樣好的老師,十方諸佛都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,那其餘的菩薩更不必說。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就不一樣。現在在此地見到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菩薩高高在上,我們趴在地底下;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些人是同學,平起平坐。他也是阿彌陀佛學生,我也是阿彌陀佛學生,那就不一樣。古德常說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與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把手同行。到外面去遊玩,手拉著手一道去玩,是這個情形。這句是難易的形容。

  『齋戒清淨』。這就說明齋戒清淨不容易。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都清淨。齋的意義是身心清淨。現在人把這個齋,把吃素食就叫做吃齋,這是錯誤。在生活上講這個齋是日中一食,叫齋。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持午,持午這就錯了。因為午時從十一點到一點鐘是午時,日中,十二點。過了十二點那齋就破了。如果持午的話,到一點鐘還是午時,所以持午是不對的。應該是日中一食。但是日中,我們要曉得地球自轉,公轉,它有時差,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相同。所以真正持齋的人,大概都是上午十一點鐘吃飯,這是決定不會過午的。在從前,用日晷測量太陽,陰天就沒法子,現在比從前的確方便太多了。現在天文台有天文日曆,我不曉得新加坡有沒有發行,在台灣天文台有發行天文日曆,一般書店都可以買得到。這個日曆每天它給你記載,日中是幾點幾分幾秒,記載得很清楚。我們要真正持齋,要發心持齋,用天文日曆,這就方便多了。可是還有一個麻煩,如果常常去旅行的話,每個地方時差又不一樣,這地球是很麻煩。譬如說,我們此地現在是晚上,美國是白天,這是必須要知道的。

  齋的用意在哪裡?用意是幫助心清淨。飲食不能沒有,我們要靠飲食來維持身命,來養這個身體。可是古人又說「病從口入」,由此可知,飲食不能不講求,要講求營養,要講求衛生,要講求適量,就是分量正好,不要貪吃。貪吃,吃得太多了,超過這個分量,那就容易得病,你的腸胃消化系統負荷不了,那問題就嚴重。每個人體能不一樣,也就是說,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都不相同,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;像汽車有省油的車,有耗油的車。省油的車幾天加一次油可以,那耗油的車,一天也許加一、二次,這要知道。我們的身體消耗能量,到底是消耗得多,還是消耗得少,這不可以不知道。消耗多,你補充就要多,你不補充,這身體衰弱,做什麼也不行,辦道也不行。你說念佛在那裡坐,坐不住,肚子餓難過,哪裡還會有心念佛?能量的消耗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,這諸位要曉得。修行人為什麼日中一食?他妄想少,雜念少,煩惱少,他消耗的能量少,他一天補充一次就足夠了。我們現在的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補充三頓不夠,還要吃點心、吃宵夜,是不是?才能維持!這些現象給諸位說,統統都是正常的。他消耗多,一定要補充這麼多。

 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,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,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。而是當年佛陀在世那個時候,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,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,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九十六種。這些宗教徒們,他們都是日中一食,所以,佛出來教化眾生,人家一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頓飯,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,是不是?你看你還比不上那些宗教,於是佛也採取他們的生活方式,日中一食。當然,佛心清淨,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,一餐是確實是足夠了。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,而不是把三餐是一頓吃掉。

  我看到有不少持午的,他們那個缽好大!那個一缽飯,我們三餐都吃不了,他居然一餐就能把它吃掉。所以細細的去打聽打聽持午的人,幾乎一百個持午的人,有九十個都有腸胃病,撐壞了!所以這我們一定要曉得,不要輕易去學這個。因為淨土經典裡面,往生是信願持名,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,不持午就不能往生;我們在三經、五經裡面都沒有這個說法的。所以,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放心。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飽滿的精神。所以,你吃多了會昏沉,精神提不起來;你肚子空的、餓的時候也不行,也沒有辦法辦道。所以禪宗他們對這個就不甚講求。

  禪宗,禪堂裡面,這是從前老法師告訴我們,他們除了三餐飯之外,還有三道點心,為什麼?因為禪堂參禪打坐要保持著不飢不飽,所以,他採取的是少吃多餐。因為你吃飽了,坐在那裡就打瞌睡、就昏沈了;不吃就心裡發慌,坐不住。所以,他一定要維持著狀況是不飢不飽,這是很正確的。實在講,念佛堂又何嘗不如此?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。所以,能夠把飲食減少,的確是好事情,省事。你看一天忙三餐飯,那麼多時間去料理,實在講是毫無意義,的確是很浪費。

  我過去在台中,台中李炳南老居士,他是日中一食,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。他一天吃一餐,為什麼?省事!煮三餐多麻煩,一餐省事。為了省事,吃一餐。他吃的量很少,李老師的確非常難得,一直就是一個人,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,燒飯洗衣服都是自己,沒有人照顧。一直到九十多歲,才有個學生去照顧他。超過九十歲才接受人家的照顧,九十歲之前,他不讓人照顧,他都是自己做。我們跟他很熟,也學他的生活方式。他吃飯就是一個帶把的小鍋,小鍋帶個把子,鍋是它,碗也是它,他是飯菜煮在一起,你看多省事。洗就洗一個,是不是?真正是簡單,非常簡單。那別人看到,苦得不得了,他自己快樂得不得了。這樂在其中!這樣他時間就多了,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。信徒,有些人晚上請他去吃飯,他也不拒絕,他照樣去參加,也去應酬一點,這是大乘菩薩法。他對於這些不拘束的,當然,不是他晚上想吃,故意叫人去請他,不是,那就錯了,那就是真的叫犯戒、破齋了。所以,這齋的意義我們要懂得,幫助身心的清淨,是這個意思。齋清淨,齋就是心清淨,身清淨,戒律清淨。戒律講行為,身與意的造作,修善斷惡,戒清淨,齋是身心清淨,是這麼個意思。

  我們這個世間要想真正做到,心、身、行為都做到清淨,實實在在是難。第一個,我們裡面有煩惱習氣,內不淨;外面有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在誘惑,幾個人能夠禁得起這個誘惑?這修心就難了。所以身心、行持要清淨非常非常不容易。如果,你真的能做到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清淨,佛就說,那你超過極樂世界為善百歲。其實佛已經看透了,你二十四小時是決定做不到的,所以佛才這麼說。這真的,我們不要說是一日一夜,十分鐘都做不到,這是實在話。這個地方佛的深意,我們明瞭這個很深的意思。那就是勸我們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,到達極樂世界,這個齋戒清淨,可以說個個人都是滿分,百分之百的滿分。下面佛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。

  以者何。】

  這是為什麼?

  佛國土。皆積德眾善。無毫髮之惡。】

  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。每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都是成就自己的淨業。我們念佛往生,在修淨業;這不是善業,不是惡業,這是修淨業。就是修身心清淨,行為也清淨。行為裡面斷惡修善,不著斷惡修善之相,這個行就清淨了。如果我們做了好事,還常常念到,我什麼時候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樣樣都記在心裡,都不能夠捨掉,這是做善事,這不是淨業,心不清淨,還有牽掛。所以,斷惡修善都不要把它放在心裡。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,隨時隨處去做,不要放在心裡,這個心就清淨了。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只有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這叫淨業。這是說那邊的好處。

  此修善。】

  『此』是我們這個世界。在我們這個世界。

  日十夜。】

  當然這就更難了。

  於他方諸佛國中。為善千歲。】

  這是第二個比喻。第一個比喻是用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用他方諸佛國土,為什麼?

  方佛國。福德自然。無造惡之地。】

  到這是一小段。說明他方的國土,在這時節因緣之中,在我們同一個時間之中,他們現在的環境比我們好,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!造業,造惡業容易,幾乎不能不造惡業。他方世界善人多,沒有這些惡行,所以造惡的機會沒有,也就是造惡的緣沒有,環境比我們這邊就好了。這是專講「齋戒清淨,積德眾善」。專從這上面來說。

  此世間。善少惡多。飲苦食毒。未嘗寧息。】

  這句話,過去這些大德們聽了佛這樣講,我們不曉得他怎麼體會,我們今天讀這個佛經,的確有很深的體會。我們今天飲的是苦,吃的是毒!這一點都沒錯。現在不但一般是肉食裡頭有毒,素食裡頭也有毒。你看蔬菜裡面有農藥,過去沒有發明農藥,沒有農藥,所以那個菜的味道跟現在的菜不一樣。現在的菜看樣子比從前漂亮。你看我們台灣的蔬菜跟大陸的蔬菜一比,台灣的蔬菜漂亮,可是味道大陸那個蔬菜鮮美,台灣的蔬菜有毒,有農藥,那米也是如此。台灣的米拿出來漂亮,裡面聽說有什麼滑石粉,都有化學東西放在裡頭。所以現在人每天三餐服毒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喝的水,的確水裡頭也有毒,真的是『飲苦食毒,未嘗寧息』。

  那個肉食就更不必說了。我們想像當中,決定有問題。我在過去,早年,有一次我去看方老師的夫人,方師母,我向她請教一個問題,我說我學佛很久了,這個肉食斷了很久,我說師母你想想看,你在二、三十年前吃的肉,那個肉的味道跟你現在吃的這個肉的味道會不會一樣?她想了好半天,告訴我,不一樣。為什麼不一樣?你說豬!從前那個豬肉的豬是養在外面的,牠在沒有被殺之前,牠很自由,牠到處跑,牠身心愉快,那個情緒不相同。現在養豬養在籠子裡頭,生下來就等於給牠坐牢,終身監禁,到時候拿來把牠殺掉,牠那個心情多苦悶!那個肉還能好吃?你看看雞,養的雞,養雞場,雞也在坐牢,一個擠一個,動彈不得,牠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?所以農村裡面養在那裡,那個不一樣,不相同!我從這個地方想像,那個肉的味道絕對不會一樣。所以,他們吃的,我請教他們,你們自己想想,果然不一樣。這也就是說明現在的東西不能吃!比較起來海洋裡面比較好一點。但是現在海洋污染,也不行!海洋被污染了,水被污染了。換句話說,水族裡面東西大概味道也變了,也不一樣了。這是個苦世界,我們天天在吃苦,這要覺悟!

  所以這個世間善少惡多,這是講造作惡業的人多,修善的人少,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出問題?我們想挽救這個社會,這個願心可嘉,值得敬佩,能力做不到!不但我們做不到,諸佛菩薩,神仙來都做不到。你要問為什麼?共業所感!佛經裡面常講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。這個力量是相等的。所以,眾生業力太大了,《地藏經》上講「業力之大,能敵須彌」。這業力不可思議。唯一的一個辦法,就是在共業當中還有別業。我們自己明白,自己認識清楚,在共業當中,我們自己可以保全。但是善惡一定要辨別清楚,要知道斷惡修善,我們才能夠避免這個共業,決定要求生淨土,才能夠永遠保住我們的幸福快樂。這是佛把這個原因為我們說出來。

  哀汝等。苦心誨喻。授與經法。悉持思之。悉奉行之。】

  這一段是佛教導我們要受持經法。佛的苦心完全流露出來。『授』是給我們,經典裡面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讓我們覺悟。『法』是修學的方法。把修學的方法告訴我們,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去做,也能像佛一樣的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成就圓滿。經法我們今天得到了,這本經是一切經中第一經!古大德為我們做了詳細的比較,讓我們在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當中,認識哪個是第一。

  隋唐時代,中國、韓國、日本的這些高僧大德們做了一次比較。比較的結果,大家公認一切經中,《華嚴》第一。《華嚴》這是根本法輪,《華嚴經》也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面的佛學概論,圓滿的法輪。整個佛法都包括在其中,無論是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全都在《華嚴》裡面。《華嚴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《華嚴》才達到究竟圓滿。怎麼圓滿的?西方極樂世界去圓滿,這要明白!所以,《華嚴經》跟《無量壽經》來做個比較?《無量壽經》第一,把《華嚴》比下去。為什麼?因為《華嚴經》的歸宿是這部經;《華嚴經》的總結是這部經。《華嚴》是歸《無量壽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第一!

  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這個本子裡面有四十八品。哪一品第一?我們繼續不斷去追,第六品第一。第六品是四十八願,是淨宗的根本。你看世尊為我們講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哪一句哪個字離開四十八願?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而已。所以,我們選擇四十八願做早課的念誦經文,道理就在此地!這是特地為我們淨宗同學編了一個《課誦本》。四十八願裡面有四十八條哪一願第一?古德也幾乎是公認的第十八願第一。十八願是什麼?十念必生,這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第十八願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六字洪名!所以整個佛法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。這一句佛號展開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展開是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再擴大就是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再一擴大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頂尖!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。

  我過去對《華嚴》是特別喜歡,特別愛好。一出家就喜歡《華嚴經》。過去講《華嚴》講了十七年,現在不講了,講《無量壽》。我這是精進!我是進步,我不是退步,我是精進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。晚課,我們就選的三十二到三十七到這一品,作為晚課念誦的經文,為什麼?持戒念佛,改過自新。這六品經文裡面給我們說明,哪些是惡,哪些是善。我們每天讀誦,心裡明白了,惡一定要斷,決定不能做;善一定要修,就知道怎樣斷惡修善。所以特別選這兩段經文作為我們早晚的課誦。這個課誦本推出來之後,不少同修用這個課誦本得到利益,來告訴我。我們學了真的就管用,這個修行才有真實的利益。

  所以要『悉持思之』。持是受持。我們要接受,接受過來要保持,不能丟掉。要常常去思惟,思惟佛所講的道理,思惟佛教給我們的方法。『悉奉行之』。思惟明白之後,要去做,要把它做到,這叫學佛。學得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,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。我們早課念四十八願,沒有別的目的,我們的心願跟佛一樣;晚課念三十二到三十七,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解行也跟阿彌陀佛一樣。心願解行跟佛都同,你怎麼會不往生?決定往生,你不會到別的地方去,自自然然感應道交,必定得生。這是決定生淨土的修行方法,所以一定要奉行,要認真去做。

  卑男女。眷屬朋友。轉相教語。】

 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,不但我們自己要認真這樣做,你學佛的慈悲,佛要度一切!這要度一切,先要度家人,家裡面尊長,『尊』是長輩,『卑』是晚輩;『男女眷屬』,這是講家親眷屬;『朋友』。換句話說,凡是你所認識的人,你都會有義務去勸他學佛,你都應該去幫助他們學佛,轉相教化,『轉相教語』。你要教他,要把佛法這些道理,佛法的好處,真正的利益,要給他說明。

  佛法的傳授要懂得觀機。你看佛菩薩接引眾生,他也有幾個原則,這個原則叫「四悉檀」。四悉檀第一個世界悉檀。悉檀是印度話,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,普遍布施,四種普遍的布施。這第一個它裡面的內容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不要跟人唱反調。我們要想勸他學佛,看他喜歡什麼,隨順著他的喜歡,他就喜歡聽。譬如說喜歡打牌的,你就跟他講,你要想把那個牌打得好,打得一流,我教你一個方法。什麼方法?佛法。他就很容易接受了。佛法裡有這個?有。佛法什麼都有!所以他喜歡什麼,你就告訴他那一樣東西,為什麼?他就歡喜,他覺得這個對他有利益,他就很容易接受了。這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。

  佛法裡面開智慧!有了智慧就高明了,不管幹什麼事情都第一,沒有第二的。你喜歡唱歌,喜歡跳舞,學佛的第一,一流的。如果你不會的話,你說:那個造罪業,那個不行。那人家掉頭就去了。你怎麼能勸人?那不可能。一定要懂得,在利行這個一定要懂得了解他的心理,遵守佛接引眾生的原則,逐漸逐漸讓他明白這個道理。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法。一定要把這個世間法導入正途,換句話說,在你一切歡樂的場合當中,你能夠培養清淨心,培養真實智慧,那不是第一是什麼?

  小乘佛法是保守的,所以戒律很嚴,適合於過去的時代。過去農業時代是保守的時代,大家歡喜那種型式;現在這個世紀是開放的時代,所以那種保守的在現在就很難讓人接受了。所以,這大乘佛法是開放的。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講經,我們沒見到,敦煌壁畫裡面你們去看;佛在升座講經,許多大眾在這聽,空中好多天女在那裡唱歌奏樂,載歌載舞那個場面那多美!這是大乘法。那小乘法一看掉頭就走了。所以釋迦牟尼佛講《法華經》,小乘人五千退席,他看不慣他就走了。大小乘不一樣,你要懂得利益眾生,要懂得輾轉去教化。

  相約檢。和順義理。歡樂慈孝。】

  這幾句是教給我們自省。我們自己修行要懂得『約檢』。約是約束。不能夠放逸,要懂得收斂,要懂得約束,要知道檢點,這個樣子身心才能夠清淨。『和順義理』。與眾生相處要和睦、要隨順。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和順的意思。要明白這個義就是當作的,理是合理;換句話說,合情合理。『歡樂慈孝』。這個孝的意思就包含得太廣太深,包含的是真實的圓滿。我們講幸福美滿,這個孝是包含的圓滿,真的是究竟圓滿,都在這個字裡面。歡樂慈都是那個孝的起用,都是孝表現在生活行為之中。

  作如犯。則自悔過。】

  如果我們言語造作要是違犯了佛的教誡,就應當去懺悔。懺悔諸位要記住,懺悔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科目。懺悔不是求佛菩薩原諒我,不是求佛菩薩赦免我,不是這個意思。許多人懺悔是這樣的心態懺悔,搞錯了!懺悔真正的意思是改過自新,後不再做。就是孔老夫子所講的「不貳過」。過失我知道了,下一次我不會犯同樣的過失,這叫真正的懺悔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這個懺悔裡頭最常見的是至心懺悔,我們良心責備,我們不再做這個惡事。

  惡就善。】

  就是斷惡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

  聞夕改。】

  早晨聽到這些道理,聽了之後,就要想改過自新,這叫真正修行。

  持經戒。如貧得寶。改往修來。洒心易行。自然感降。所願輒得。】

  我在最初學佛的時候,那時學佛大概還不到半年,接觸佛法不到半年,我的老師,章嘉大師有一天告訴我,我那個時候向他請教了個問題。因為覺得佛法確實是好,但是那個時候有工作,不能專心來修學,專心修學,那當然最理想的是出家!把一切都擺脫掉,專心來修學。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,這個願望能不能成就。章嘉大師就告訴我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然後,他老人家給我解釋,他說可是有很多人求,求了沒有應!不是不應,他求得不如法,如理如法的去求,一定有感應;不如理不如法,是不會有感應的。這段經文就是這個意思,就是有求必應。

  『奉持經戒,如貧得寶』。這是講我們對於佛經的態度,要把佛經當作真實的珍寶。諸位要曉得,世間什麼樣的珍寶都是假的,有什麼用處?不能解決生死問題。你有那麼多珍寶,閻羅王也不收賄賂,你也不能多活一天,不能買命、不能免惡道。由此可知,那個珍寶沒用。

  所以我看人家戴著那些,我都叫它說磚頭瓦塊、破銅爛鐵!人家戴的金銀,我一看破銅爛鐵,是不是?磚頭瓦塊,沒用!不能解決問題。你說好了,幫助你生活過得富裕一點,說老實話,造業。李老師那個日中一食,快樂無比!我在台中,我的確是跟老師學,我學他的生活方式。我學了五年,我也一天吃一餐,我是吃到第八個月才告訴他,他說:你八個月了。我說是!他說怎麼樣?你覺得身體怎麼樣?我說身體滿好。他桌子一拍,永久這樣做下去,一生不求人。人到無求就品自高,知足就是富有!你雖然有財富,你還不知足,我沒事了,一切財富對我都不起作用了,知足叫真樂、常樂!生活簡單,開銷很小,日子很好過,你說這個多快樂。

  真正的樂,有智慧的人曉得,世間一般人不知道。一般人知道要有錢,有好多產業,他不覺得那個多累贅!譬如說,你有房子,房子漏了還找人來修,這個事情多麻煩?還要什麼繳稅,填表,亂七八糟東西,這個東西都是煩人的事情,是不是?像我就是什麼事情都沒有,你說這多自在!什麼事都沒有。這個世間哪一樣事情都與我沒有關係,不相干的事,這才叫真正自在。

  什麼是寶?經典是寶,特別是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寶中的第一寶。我們得到它可以了生死,可以出六道輪迴,可以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。什麼東西能跟它相比?可惜世間人不認識,拿在手上看得很輕,不曉得它的價值。佛在此地點醒我們,就像貧窮人得到寶,那麼樣的歡喜,那麼樣的珍惜,我們就體會這一點。得到之後,就依憑這個寶,『改往修來』。讀讀經,想想經裡面,從前所思所見、所作所為跟經上講的都相反,這才明白從前錯了;依照經典的標準,把它改正過來,「改往修來」,過去也不必後悔,過去就過去了,只要能把毛病習氣改過來就好。

  『洒心易行』。這個洒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。把心裡面妄想、執著、煩惱、習氣,把它洗掉。用什麼東西洗?讀經、念佛!用讀經、念佛的方法把心裡頭骯髒東西洗乾淨。行是行為。過去行為有錯誤,現在統統換過來,這個易是改換過來。從前是惡行,現在我換成善行;從前我是染污行,現在換成清淨行,那就行了。能這樣做,就有求必應,『感降』。感是感應。感應降臨。自自然然就感應了,為什麼?我們的心,善心、善願、善行,一切諸佛菩薩都善。善與善感應,感得諸佛護念,善神擁護。如果,我們的心,惡念多,心惡、行惡,那也有感應,跟什麼感應?這個宇宙之間有很多惡鬼、惡神,跟他志同道合,他感應來了,他也來加持你,加持你什麼?讓你做更重的惡,做更大的惡,將來墮更苦的地獄,他就來幫助你幹這個。所以,這個感應是自然的,善與善相感,惡與惡相感。

  『所願輒得』。有求必應。我們求往生西方,那怎麼會得不到?一定會得到。這段文,我們要好好的記住!非常寶貴的教訓!下面這一節文。

  所行處。國邑丘聚。靡不蒙化。】

  這是說佛教化的具體成果。『佛所行處』。這個意思是講佛法,佛教育推行的處所,是這個意思,佛教育推行的處所,弘揚的處所,教化的處所,是這個意思。不是佛走過的地方,也不是說這裡供一個佛像,那個沒有用處。佛的教學,佛的教育,在這個地方普遍的弘揚,這麼一個地方。這個大,這個『國』,國家。『邑』是城市。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,還是上古的時代,這個地球上並沒有大的統一的國家出現,還沒有。我們中國統一是秦始皇時代才統一,才出現,在那以前都是諸侯,都是小國,部落一樣,都是小國。這是「國邑」,就是一個國家的都城。實在講,那個時候一個國家大概只有一個城市,頂多二、三個城市,那就是很大的國。『丘聚』。就是鄉村。這是說都市跟鄉村沒有不蒙佛陀教化的,只要佛教育建立在這個地方,一定得到佛的教化。

  下和順。】

  這是講人和。佛教導我們,斷惡修善,佛教導我們要慈悲,要和睦,特別是教我們三福、六和,人人都能夠遵守,這個天下怎麼會不和順?人只要一和,就風調雨順了,為什麼?這個環境跟著人心轉!人心善良,環境就非常美好!依報隨著正報轉。因為依報是正報變現出來的一部分,這當中的密切關係,唯有佛在經上說得詳細,說得明白,所以是『天下和順』。這是人與人相處,都能夠隨順。個個人都能夠恆順眾生,都能夠和睦相處,所感得的自然感降,所感得的。

  月清明。風雨以時。災厲不起。】

  『日月清明,風雨以時』。是什麼?天和!應當下雨的時候就有雨水;應當晴天的時候就晴空萬里,沒有災害!『災厲不起』。這是時和!沒有暴風,像我們世間有颶風,有暴風、颱風,這都帶來災害,豪雨也會帶來災害,這些都沒有。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地震、還有海嘯這些『災厲』,統統都沒有,這是善心所感。

  豐民安。】

  『豐』是豐富。豐富有兩種,一個是物產豐富,大家在物質生活上享受,這就提高了;另外,是文化道德的豐厚,精神生活美滿,物質生活,精神生活都好!國豐!『民安』。老百姓人人安居樂業,身心安穩。這是,佛教化的成就。

  戈無用。】

  這一句是說,這個國家沒有外患,用不著養很多軍隊保護這個國;它沒有外患,沒有人欺負你,這沒有用武之處。

  德興仁。】

  佛教育當中,推崇是道德,每個人心裡面,都存著仁愛,想自己都能夠想別人。

  修禮讓。】

  人人懂禮,人人都能夠忍讓,這個國家從上到下沒有爭執的。現在競爭太激烈了,競爭就帶來整個社會動盪的不安。佛教育裡面是提倡的是禮讓,每個人能夠守禮,能夠忍讓。

  無盜賊。無有怨枉。強不凌弱。各得其所。】

  這『各得其所』。好!我們從這一小段,你看它的政治,看它的經濟,文化,社會安全,福利,短短的幾句經文都說盡了。這一段經文實實在在也說明,佛法乃今世所必需!這是歐陽竟無從前在中山大學做了一次講演,「佛法不是宗教,不是哲學,佛法是今世所必須」,我們看到這段文,你曉得確確實實是必需的。它帶給我們確確實實是幸福、是美滿。事業的成就,社會的安全,國家的富強,世界和平,佛教育確實是能夠幫助我們做得到的。現在很多人誤會了,以為佛教是宗教,以為佛教是迷信,因為這個障礙,他不接觸了,對於這個珍寶他就沒有辦法認識,他不能得其用。所以這個迷信實實在在是非常大的障礙。

  我們過去在年輕,也是把佛教當作迷信。因為它是迷信,所以接觸的意願就沒有了,遠遠不如其他宗教。我這個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,我跟他學哲學,他把佛法當作哲學一個科目給我講,做一個單元;這個單元叫佛經哲學,我聽了之後,才知道佛教這麼好。才曉得確實像佛在《華嚴》裡面,在《大智度論》裡面所說的,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」。我們既然知道了,明白了,就有責任、有義務去弘揚,去推廣;經上講的轉相教語,我們要把它做到。現在實在講,科學工具幫了很大的忙,我們錄音帶,錄影帶,在大量的印這些經書,確確實實比過去幾年有很大的進展,可是還要努力!多數人都明白佛法的真相,知道佛法的好處,這個社會就會接受佛法的教導,我們就能得這樣殊勝的果報,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。

  哀汝等。甚於父母念子。】

  釋迦牟尼佛自稱。佛對於我們真的超過父母對於我們的愛護,對我們的關懷。

  於此世作佛。以善攻惡。拔生死之苦。令獲五德。升無為之安。】

  世尊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,當然在那個時候,有些人緣成熟了,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,「應以佛身而得度者」,釋迦就示現佛身,來度這些眾生,這是來示現成佛。佛教導我們的就是以善攻惡,以善對治惡業。讓我們修善對治作惡!惡,這是三界六道生死流轉的業因;善,則可以了生死,出三界。『以善攻惡,拔生死之苦』。生六道輪迴,太苦太苦了,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。所以他前面講這個善就不是普通的善,不是六道裡面三善道的善,超越六道,要了生死,要出三界。

  『令獲五德』。這個五德就是前面講的五戒。『升無為之安』。晉升獲得無為之安。無為就是不生不滅,也就是通常我們講的,了生死,出三界。有為就有生有滅,無為是無生無滅。往生到西方世界,那就是無為之安,這個輪迴沒有了,生死也沒有了。到達西方世界是無量壽,說實在的是永遠的無量壽,是真實的無量壽,而不是有量之無量。有量之無量,那是阿彌陀佛的應化,你到那個地方已經成佛了,成佛是真實的無量,不是有量的無量。

  般泥洹。經道漸滅。人民諂偽。復為眾惡。五燒五痛。久後轉劇。】

  佛這一段,現在來看,預言!釋迦牟尼佛的預言。這個預言都兌現了。『吾般泥洹』。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,我們世俗人講佛死了以後。『經道漸滅』。佛的這個教化傳的時代久了,逐漸逐漸變質,到最後也會斷滅了。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。第一千年叫正法,所傳下來的很純正,依照這個方法修行,幾乎都能夠證果。第二個一千年叫像法,逐漸變質了,不像從前那麼純了,像就是相似,雖然不純,還很像。所以,修行證果的人少了,但是,開悟的、得定的、生天的很多。第三個一千年以後,這總共有一萬年,叫末法時期。我們現在是在末法的第一個一千年,照外國人的算法;要照中國人的算法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。你看虛雲老和尚、印光大師他們採取中國傳統的這個計算法,用他們的算法,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大概三千零二十一年,就是第二個一千年剛剛開始,愈傳愈訛!有假的東西摻雜在裡面,不純了,這佛法不純了。

  「經道漸滅,人民諂偽」,人心對佛法也不像從前那麼尊重,也不像以前那麼認真。縱然信佛,雖信,裡面打了許許多多的問號,懷疑!『復為眾惡』。這個老毛病、老習氣又犯了。這話裡頭味道很深,又犯了,你想想看這什麼味道?佛陀在世的時候,可能我們也學佛。我們接受佛法,把我們毛病習氣都改了,輪迴裡頭又轉幾圈,現在老毛病又犯了,就這個意思。為什麼會遭到這麼困難?說實在話,佛陀在世的時候,給我們講這個經,我們沒認真,沒認真想往生,要往生不就沒事了,那現在都做菩薩!那就不是凡夫!就是一個大錯誤,沒有往生,沒有求往生!你看學佛的人多少,幾個人去求往生?不求往生的人,一轉世毛病又犯了,犯得可不輕;又造眾惡了,前面所講的五惡、十惡都犯了,『五燒五痛,久後轉劇』。這個苦難一定是一世比一世要重,一世比一世苦!這些全是事實。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們怎麼能不警覺?

  等轉相教誡。】

  佛在這裡又勸導我們,我們今天明白了,這是很幸運,把佛法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們得度了,但是看看許許多多人,還在迷惑顛倒,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,那是可以原諒的。已經接觸到佛法,正在認真努力修學佛法,而修的是顛倒的,修的是這一生解決不了問題的,來生毛病習氣還要出來的,這不究竟!一定要幫助他。

  佛經法。無得犯也。】

  一定要依教奉行,決定不能夠違犯。佛的心比我們父母的心還要慈悲。佛是念念希望我們好,希望我們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你說我們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了,於他有什麼好處?說實在話,與他根本不相關。佛無求於我們,我們講老實話,對佛沒有能報答的!佛什麼都不求,那用什麼報答?沒有法子報答,唯一報答的,就是依教奉行,轉相教誡。我們能夠轉相教誡,這就是佛的願望,符合佛的願望,這才能報佛恩!

  勒菩薩。合掌白言。世人惡苦。如是如是。】

  『彌勒菩薩』從三十二品到這個地方,聽了佛這麼多教誨之後,彌勒菩薩說,世間人所造的惡,所受的果報,『如是如是』。跟佛講的完全一樣。佛都看到了,佛都說出來了,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彌勒菩薩在此地也可以說是給我們作見證。彌勒是等覺菩薩,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人,西方極樂世界他去過,這個地方,六道輪迴他也清楚。他來給我們作見證,證明佛所說的完全是事實,完全是真相。

  皆慈哀。悉度脫之。】

  這是對佛的讚歎!佛對於這些眾生,這些世人,平等的慈悲,這個『皆』是平等,沒有等差的,平等的慈悲,『哀』是憐憫。佛的願望是『悉度脫之』,是希望這些眾生個個都成佛,而且希望大家是快快成佛,不希望你在六道裡面老是拖延,希望你快快成佛。快快成佛,除這個法門之外,就沒有第二個法門。所以,淨土法門,古大德講,叫門餘大道,門是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無量法門以外的一條大道,成佛大道。所以,這個經就是成佛之道,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,要辨別清楚,我們的心就定了,定在這部經上。這一生當中,沒有懷疑,沒有憂慮,也不猶豫,決定成就。

  佛重誨。】

  佛在此地,是一而三,三而四重複的勸勉我們,重複的教誨我們,這是慈悲到了極處。

  敢違失。】

  我們也應當像彌勒菩薩一樣,不敢違背,不敢把佛的教誨離開。「失」就是離開!不能違背,不能離開。所以,經典天天讀誦,意思不明瞭,要聽經,唯有真正清楚、真正明白,才曉得自己應該怎樣去做。做就是修。今天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