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  師父上人,諸位法師,諸位同修,大家好!

  我們早上提到了普賢十願的落實跟《弟子規》是完全相應,當然所有學習的教誨必須透過解行相應,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益。我記得在前年到我們學院來學習,也是上了《弟子規》這門課程。記得那時候剛好學到「出則弟」,提到「事諸父,如事父;事諸兄,如事兄」,對待一切人的父母、兄弟也應該禮敬。學完之後就要馬上用,我回到寢室就請教每一位長輩,他是哪一年出生的,假如比我父親年紀大,我就跟他一鞠躬,說譚伯伯,你好!假如比我父親年紀小,我就說陳叔叔,你好!

  突然在我跟這些長者行禮的過程,有一位長者就跑過來對我說,他說我也要,就是他也要當叔叔,這位叔叔他姓盧。就是因為那一天回去我對每位長者行禮,就跟這位盧叔叔結了一個緣分。隔天這位長者就找我坐在客廳裡面,足足跟我談了兩個多小時,把他人生的經驗跟他學佛的這些體悟,都一點一滴的給我教誨。在那兩個多小時當中,我的內心非常的感謝,也得到很多的提醒。在當下我只感受到,這位長者他是完全不求回饋的幫助我們這些晚輩。我當下只有一個念頭,就想怎麼樣?因為內心很感謝,就想直接就跪下去。我在那個當下能夠體會到為什麼中國這麼重視師道,因為老師確確實實完全為我們著想,而不求一絲一毫的回饋。我當下就跪下去,結果因為盧叔叔他年輕的時候是學柔道的,動作特別敏捷,當我還沒有跪到底下去,他已經一把把我拉起來,他說:使不得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長者都非常的謙虛。

  因為我們有禮敬、恭敬的態度,所以能夠得到善知識的教誨。所謂「能親仁,無限好;德日進,過日少」。所以,「禮敬諸佛」也能夠得到「常隨佛學」的果報。在那兩個多月,這位盧叔叔他就常常在吃飽飯,他會找我去散步,所以學院這些地區的路線我也滿熟悉的。因為盧叔叔他就帶著我,問我說,今天你聽了這些課有什麼收穫?我會把我的感受跟這位長者分享。他就會告訴我:你看得不夠深,看得不夠廣。他就這樣手把手教導我、指導我。

  我記得他有一句話給我很大的震撼,他說:修行對自己要趕盡殺絕,對別人要厚道三分。面對我們的習性,要有趕盡殺絕的態度,不能有一絲毫的放縱;而對待別人,我們要處處寬恕、處處體諒。記得有一次,剛好我從浴室出來,結果盧叔叔進門接著要盥洗,突然他跑出來告訴我,他說:來來來,我們來看一下,你看你進了浴室以後,地上是濕的,然後因為你又掉了些頭髮,剛好有人走進來,假如不小心滑倒,怎麼辦?假如這個人又有潔癖,看到這些頭髮他又心生煩惱。我們持十善業要不殺,而不殺最重要是不惱害眾生,所以我們處眾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,就是絕對不要讓跟你住在一起的人生煩惱。我一聽完很感動,這些教誨是紮紮實實落實在生活之中。我聽了也很高興,我馬上就趕快把它收拾乾淨。

  隔天要出門的時候我就跟盧叔叔講,我說我這個人毛病很多,小時候沒有受教育,希望往後再有任何的缺點,也希望盧叔叔能把我指出來。所以我認識盧叔叔這兩年多來,只要有機會我都會打電話跟他請教。而當他跟我一起相處的時候,只要我有問題,這位長者也會直言不諱的告訴我。因為我們有個恭敬心,因為我們知道要落實「聞譽恐,聞過欣,直諒士,漸相親」,由於這樣的態度,確實讓自己的人生得到相當大的益處。所以「學貴力行」,唯有力行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益。

  早上我們也提到普賢第二願「稱讚如來」,稱讚也要隨著性德稱讚,你不隨著性德稱讚,很容易長對方的傲慢,長對方的虛榮心。我記得有一次我有一位晚輩,她才差不多三歲左右,三歲多,來到我們家裡。我的阿姨把她帶到家裡以後,剛好我的父母都在,她就叫她的外孫女開始表演,她說:來,我們念英文給這些長輩聽。就開始一個一個問她:蘋果怎麼講?小女孩說apple,雨傘怎麼講?她對答如流,umbrella。問了很多個都問不倒她。突然這個小女孩就回問她的外婆說:外婆,書本怎麼講?她外婆說:我怎麼可能會知道。小女孩接著說:外婆,你怎麼這麼白痴。當我們給予他的都是這些能力上的稱讚,在孩子的心目當中有什麼影響?我很厲害,我不得了。假如從小就是被這樣稱讚過來,「長浮華,成何人」,所以我們對於孩子的德行的敏感度要很高。

  我記得我打開《禮記》第一篇叫「曲禮」,「曲禮」第一頁對人有四個提醒,我看了也相當震撼。這四個提醒,第一條就寫到「傲不可長」;第二個「欲不可縱」,欲望是無底深淵,不能放縱;「志不可滿」;「樂不可極」,所謂樂極生悲。我們看看現在世間犯這四個過失很多,也常常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。因為教育有一點很重要,要「禁於未發之謂豫」,當一個人還沒有形成這個錯誤的態度,你就要把他教正確;假如他已經學到錯誤的,要把他再扭轉回來就很困難。所以「發然後禁」,他已經養成習慣了,你再禁止他,「則扞格而不勝」,你要再指導他,就好像要跟他打仗一樣,很難扭轉。所以,我們的稱讚一定要對性德。

  我記得有一次剛好遇到一位年輕人,小我應該也有五、六歲左右。我一看到他,因為也在學習佛法,掩不住內心的歡喜,馬上就給他大大的稱讚一番,說你這麼年輕就能學佛,真了不起!後來過了三、四天,剛好看到他有個小小的問題,因為跟我的年紀也有一段差距,我就主動去跟他做個溝通,說這個情況我們應該避免。當我在跟他提意見的時候,突然這位朋友他的臉色變得很厲害。因為「聞過怒,聞譽樂」,一聽到過的時候馬上很不高興,就怒形於色。因為我們也會察言觀色,當他已經變臉了,我們再繼續講就會結惡緣,所以我們馬上言語就踩剎車,就不敢繼續講下去。我就回想到當初,我們不可以一見到人,不了解情況,就大肆讚歎一番,這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惡事。所以往後我們稱讚別人,我都會隨著《弟子規》的教誨。比方說他很孝順父母,你愈肯定,因為跟性德相應,他會愈認真去落實。你看到他生活非常有規律,你讚歎他,這也是他會歡喜繼續保持、繼續提升。稱讚如來,我們有個性德的標準、德行的標準,才好讚歎。

  接下來,「廣修供養」,供養當中有財供養、法供養、無畏供養。我們從「入則孝」當中,對待父母就是三種供養都具足。所謂「晨則省,昏則定」,對父母的日常生活起居的需要,我們要盡心盡力,這是內財布施加上外財布施供養。再來,法供養,對父母要不要法供養?父母離塵垢,子道方成就,所以「親有過,諫使更,怡吾色,柔吾聲」。給父母法供養,當然態度也要對,不然會適得其反,到時候意氣用事就不好。所以這是法供養。再來,無畏供養,讓父母能夠心裡沒有擔憂,所以「親所好,力為具,親所惡,謹為去」;當父母生病的時候,我們也盡心盡力去照顧,所以「親有疾,藥先嘗,晝夜侍,不離床」。

  當我們對父母都能夠修圓滿這三種供養,進一步再把對父母的孝心延伸到對一切眾生。《梵網經》也教誨我們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。我們面對佛陀所講的任何一句話,絕對不能打折扣;當我們對佛陀的教誨打折扣,我們已經生分別,我們已經不老實。當佛陀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,我們一定要以這個為依準,以這個為方向,全心全意去落實。「廣」是指沒有邊際,當我們把這一分供養之心擴充到一切眾生,就是真實落實廣修供養。

  再來,「懺悔業障」。為什麼會有業障?因為我們迷惑,所以造業,才會受到這些苦果,所謂惑、業、苦。因為迷惑,因為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對待人的態度,對待事物的態度,才會造業。因為整個聖賢的教誨也已經斷了將近三代的時間。我們在杭州講課的時候,講到第三天左右,有一位朋友他才差不多四十歲,因為他當武警當了十多年,所以主辦單位派他來保護我們這些老師。他聽到第三天,剛好要送我們去吃飯,他就一直喊著一句話:太好了!太好了!真是太好了!我們這些老師聽到他這段話,也摸不著頭緒,只體會到他的內心很歡喜。後來到了吃飯的地方,他就跟我們說:我現在的心情,只能用三歲小孩的言語來形容,就是太好了!我活了四十年終於知道我的人生錯在哪裡,我終於知道我太太為什麼離開我,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跟我溝通,為什麼這些同事都這麼怕我,我終於找到問題所在。當一個人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的時候,他的內心才開始踏實。

  其實人生走幾十年,當我們不知道錯在哪,內心是非常的空虛。而由於年紀增長,又好面子,又不願意承認錯誤,又不知道錯誤在何處,所以每天心是懸在半空之中。當他聽到原來他是因為不懂得體諒別人,不懂得落實《弟子規》,才會造成這些錯誤,當他已經了解到,他反而非常歡喜。所以,知道錯誤在哪,才能改正錯誤。當我們的心中有個理智的標準,我們時時拿這個來觀照,就能夠真正懺悔業障。

  而懺悔最重要的就是後不再造。諸位同修,現在要做到後不再造容不容易?假如今天你有朋友,他學了《弟子規》,每學一句他就馬上改正,都做到了;假如您有這樣的朋友,請您一定要通知我們。為什麼?因為他可能是顏淵轉世,我們一定要趕快請他出來弘揚正法,弘揚中國文化。因為我們無始劫的習氣比較重,面對別人的過失,我們也不能太苛刻,只要盡力提醒對方,讓他能夠知道對錯。

  我在從事教育的這幾年當中,沒有生過氣。所以我很多的同學、同事都很驚訝,他說現在的孩子這麼難教,你怎麼會不生氣?我就跟這些朋友分享,我說因為《梵網經》當中佛陀有教誡我們,他說他老人家已經是第八千次來到這個世間,而且第八千次還講了多久?四十九年。我在一次禮拜釋迦牟尼佛的時候,突然這一句經文好像一道光一樣射進了我的腦袋裡面,我突然痛哭流涕。因為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差的學生,勸了八千次,還繼續迷惑顛倒,而且第八千次又勸了我四十九年,我還是不聽,所以我是個很差勁的學生。我自己這麼差勁,怎麼可以說我勸我的學生兩次、三次他不聽,然後我就氣得半死?因為我比不上他,而且我們也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耐心,那一分不疲不厭的心,來從事這份教育工作。我們期許自己要發現問題,勇於改過,而對於別人的過失,我們不能太苛刻,應該多體諒、多提醒、多關懷。這是懺悔業障。

  「五者隨喜功德」,《弟子規》當中說「道人善,即是善;人知之,愈思勉」。而當我們在隨喜功德,這個功德也是跟自性相應才能夠隨喜讚歎。因為我們也了解到,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,這些邪師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信眾?旁邊有沒有很多人也在隨喜他的功德?有很多!才會讓這麼多的人信任他,所以他們的隨喜錯誤了。

  記得有一次,我們有位老師參加一場演講,兩個小時,是在稱讚中國文化的重要性。結果兩個小時下來,底下的聽眾大半都開始在那裡讚歎:他講得真好!講得真精采!我們的老師也很冷靜,當大伙都坐下來,他就問了一句話,他說:請問這個老師從頭至尾有沒有談到孝道?所有的人說沒有談到孝道。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是什麼?孝道跟師道,而孝道是德行之本,談了兩個小時,連最根本的東西都沒有談到。這個時代掛羊皮賣狗肉的非常非常多,我們要懂得判斷對錯的時候,我們的稱讚、我們的隨喜功德才不會造成錯誤。

  「五者隨喜功德,六者請轉法輪」。今天我們要觀察到,所謂「應以什麼身得度,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」,現在我們要轉法輪,要能夠護佛種性,讓眾生的自性能夠彰顯,必然要觀察現在的機緣,到底怎麼樣才能夠喚起眾生的覺悟?而我們看到民國初年,印光大師教誨我們,最重要的要能夠落實「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」,而且要深信因果。所以老人家當時候印了三部書,量非常大,是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還有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。這三本都不是佛經,為什麼印祖他要大力來弘揚這三本書?最重要的,就是當時候的人已經必須用因果來教誨他們,他們才能夠喚醒回來。

  我們看看當今社會,人相不相信因果?現在連信因果都有困難度。師父上人觀察到這個機緣,是了解現在的人連做人的根基都不清楚,不知道怎麼做人。所以在這幾年當中大聲疾呼,告訴我們,不管出家、在家,不管你是不是已經八十歲了,都必須從《弟子規》開始落實起,因為這是根本、是基礎。我到淨宗學院來學習當中,讓我最驚訝的就是老和尚所訂的九年的學習課程。其中兩年就是以「淨業三福」為基礎,而淨業三福第一福,第一句當中提到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兩句落實在《弟子規》之中。所以我們請轉法輪,能夠弘揚《弟子規》,讓所有的人了解到做人的根本,能夠把正法延續下去。

  「請佛住世」,當我們看到有德行的人,我們應該禮請他教化一方,所謂「見人善,即思齊,縱去遠,已漸躋」;「能親仁,無限好,德日進,過日少」,當我們去親近仁德之人,也是在請佛住世。而當今的眾生要能得到法益,必然要做到「長時薰修」才行,他假如聽兩、三個小時就能開悟,那實在是很不可思議。因為現在整個人他忘失了做人根本,我們今天要喚醒他的理智,覺悟,必然要長時薰習。所以我們請佛住世,一定要能夠長期在一個地方講課。

  我在海口講《弟子規》,諸位同修,你看一本《弟子規》要講多久?講了半年,每個禮拜固定跟家長、跟老師講課。我們也發現有些朋友來,來了一個多月,臉色還是不好看,還是有很多懷疑。到了二、三個月以後,他開始對一些道理融通了,理得心安,整個氣色都不一樣。今天假如我們立志要來弘揚《弟子規》,我們也要製造機會,讓眾生來長時薰修。那你要勸請朋友發心來做這件事,也要告訴他,一定要長期的講學才能達到效果。

  「九者恆順眾生,十者普皆迴向」。今天眾生要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,必然要從他的家庭開始落實起。而當今他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麼?因為我們常常在介紹佛法給朋友的時候,他會感覺好像我要四十歲、五十歲以後再來學習,這個情況應該是滿普遍的。當我們把經典介紹給他,他能夠馬上得利益,他那種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。而早上我們也提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現在家庭裡面最頭痛的一個問題,是如何教育好下一代?當我們所說是他最需要的,他就很歡喜來學習、來薰修。

  我們一開始都談「入則孝」,這些家長很歡喜,同時每個禮拜也固定開小孩的課,讓小孩也來薰習聖賢教誨。當他的家長還有小孩一起學習,整個家風的轉變就會很快速,慢慢的他就體會到聖賢的教誨、佛菩薩的教誨真實不虛。所以,諸位同修要介紹佛法,也要隨身攜帶一本書,叫《弟子規》,因為這是現在每個家庭都需要的法寶。所以我們「恆順眾生」。

  最後「普皆迴向」。我在杭州講課,剛好有一位長者,他是在天目山念佛求往生,因為他已經八十歲了。剛好我們那五天的課程,在念佛堂也有把它轉播出來,這位長者聽了幾天之後,他從念佛堂就走到我們講課的地方。剛好我們吃完飯走出來,這位長者突然雙膝就跪下去。因為我在大學時候是打羽毛球,我是羽球校隊,羽球有個反射動作,就是要蹲下去救球,都是雙膝撲過去。我在那個當下也沒有其他念頭,馬上就滑過去,剛好跟這位長者同時跪下去,把他扶起來,我說:老菩薩,我們有話起來說。

  這位長者告訴我,他說蔡老師,你要答應我兩件事情。他說第一件事,你們一定要到我的故鄉新疆烏魯木齊講課,因為在那裡聽不到老祖宗的教誨。諸位同修,這位長者已經八十歲了,他的孩子在大學裡面任教,他這一生已經沒有任何的匱乏。但是他這一求,為誰求?為眾生求。這位長者念念為眾生,當他有這樣的心境,這才是真正的普皆迴向。所以這位長者教誨了我們所有參與課程的老師,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這位長者接著又說:你講課的錄相帶一定要給我一份。長者已經八十多歲了,他確實做到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的態度。

  諸位同修,《弟子規》就是在落實普賢十願,那《弟子規》到底是世法還是出世法?當我們用不分別、不執著,用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的心境來落實《弟子規》,那《弟子規》也是出世之法。當我們用分別、執著來修學大乘佛法,那大乘佛法也會變成世間法,也會變成輪迴業。所以世出世法只在覺跟迷而已,覺悟的時候,一切法皆是佛法;迷惑的時候,出世法也會變成世法。我們今天要學習《弟子規》,就要以為佛法、為眾生的心來落實、來推廣,所謂「學貴立志」,要立定這個志向。

  我們在海口第一期教師課程,面對所有的老師,我們一起立了一個志願,叫「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。諸位同修,我們聽到這樣的志向,有沒有覺得壓力很大?其實很多事情它的困難是想出來的,當你真正去做,就沒有這麼困難。我記得在高中的時候,讀了一篇孟子的教誨,提到「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」。為什麼要這樣?「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」,這些考驗才會讓他的能力提升起來。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,內心告訴自己,要不要當聖賢人?一定很苦,所以不要。你看,我們面對這些教誨,假如形成錯誤的認知,可能這個希聖希賢的因緣就斷送掉。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人一定要把聖賢的意境開顯出來。

  後來我在海口從事中國文化的推廣,每天確確實實披星戴月。早上很早出門,因為上課都是在晚上,上完課再跟這些家長、老師做些互動,也都十點多、十一點才回家。然後弄一弄,上床都十二點左右了。人假如很充實、很累,都不會打妄想,躺下去就睡著。有些家長就會跟我說,他說蔡老師,你辛苦了!我在那一段時間突然體會到,人不怕身累,就怕心累。身累,睡六、七個小時,起來又是一條好漢;但是心累,很苦。當我們面對孩子,面對家人,不知道如何幫助他,那才真苦。當我們看到整個社會,整個文化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,而我們卻只能袖手旁觀,這個時候才真苦。

  所以人生最大的遺憾,就是當我們了解到很多事情應該做,必須做,而我們卻沒有能力。當我們能夠遇到佛菩薩教誨,遇到聖賢教誨,內心非常歡喜,剛好又遇到因緣,可以推展中國文化,愈走愈踏實。所以忽然對孟子這一句教誨有了新的領會,因為這些磨鍊是要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;而當我們的能力愈提升,才能真正把我們應該做的事做好,做圓滿。所以面對這些挑戰、這些磨鍊,內心是甘之如貽。所以聖賢人苦不苦?一點都不苦,而且說實實在在話,「愛人者人恆愛之,敬人者人恆敬之」。所以我在高中時代,對於聖賢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誤解。

  我們在海口這些老師,確實也是抱持著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,而這兩句話互為因果。我們常常在求世界和平,萬世能開太平,這樣求有沒有用?開太平是結果,因要人心向善;而人心要向善,必然要透過教育,透過能學習聖賢教誨。所以,要能為往聖繼絕學,是種對了因才能開後世太平的生活。這些老師因為有這樣的志向,所以學習特別認真,所謂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,所以他們上課也都沒有缺席過。當上課上到一、二個月以後,我也會邀請他們,說下一次上課,你上來講十分鐘。這些老師都會說:不要,我不敢。都是這樣千請萬請,才把他們請上去。結果很有意思,這些老師上台上去講,一講就下不來,還要我在後面給他比「時間到了」。突然體會到真感情,好文章。

  因為他們確實用在自己的修身,用在自己的齊家。不只在家庭裡面用,到了學校去還以身作則,帶領孩子深入聖賢教誨。所以這些老師他修身。到學校去,都是第一個到教室,然後他就打開《弟子規》,打開《孝經》,開始讀誦。學生一進教室,本來還拎著早餐打算慢慢吃,結果一看到老師已經在那裡正襟危坐的讀書,孩子馬上低下身去,快步坐下來,把什麼拿出來?經書。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什麼?真的不複雜,以身作則。

  因為他們班上帶得很好,學業成績從排在後面,幾個月的時間攀升到學校的前面;不只學習成績變好,整個班級對一切的老師都非常有禮貌。我們也從這裡印證到,有德行的孩子,學習一定會好;有孝心的孩子,學習不用人家操心,這是從根本解決了學業問題。假如孩子沒有孝心,沒有德行,要父母拿著鞭子在旁邊督促,請問父母要督促到什麼時候?那枝鞭子可能要鞭到他長大,甚至於鞭到父母眼睛都快閤起來了,都還放不下心。所以落實孩子的德行,是讓孩子的人生從根本救起,從根本紮根。

  由於有這樣的表現,他們的校長就主動問這個老師,他說你是怎麼樣教小孩的?老師就說,我請了古聖先賢一起來教學生。因為他們每天還跟孩子講兩則、三則德育故事,每天講解的過程,讓這些聖哲人都變成孩子的老師,孩子的好榜樣。由於他有這樣帶班的效果,他的校長還邀請我們到學校去跟全校老師講課,這就是治國,不只是一個班,還延伸到整個學校。因為非常認真的學習中國文化,也非常認真的去落實,累積了很多處事待人的經驗,跟教學經驗,所以這些老師又跟著我們到大江南北講課。所以諸位老師他們後來在做的工作是什麼?周遊列國,所以治國、平天下。而這些老師所做出來的好的例子,我們也帶著它到東南亞,現在帶到澳洲,往後還要帶到美國,帶到其他的地方去,所以他們也在平天下。

  諸位同修,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是不是四樁事情?幾樁事?一樁事。所以《大學》裡面有一句教誨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」,為根本,這句教誨我們一定要深深記在心上。任何世間的成就,只要不是以修身為本,遲早都會垮下來,沒有偶然的。我們中國人說富不過幾代?現在這句話要改一下,三代太久了。富不過幾代?一代都難保。因為現在人連做人的本分都忘失掉了,所以上行下效,錯誤的榜樣一傳給下一代,錢再會賺,也禁不起不肖子孫花,所以一下子就敗光。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風光一時,你不要羨慕,只要他不是以修身為本,遲早垮下來。但是只要我們對家庭、對事業都是從修身下手,齊家、治國就是自然而然會推衍開來。所以我們學貴立志,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。

  再來,「學貴力行」。我們學《弟子規》,學一句一定要落實一句,這個態度相當重要。我到深圳去講課的時候,剛好有個幼兒園他們都是讀誦經典為主,也讀了兩年的時間,當地的老師就找我跟他們小朋友講一堂課程。我只會一樣東西,我只會講《弟子規》,所以我就說那我給他們上《弟子規》。結果一進去,我就跟這些小孩(他們才六歲)說:來,今天老師跟你們上《弟子規》。所有的學生馬上異口同聲:老師,那個我們都學過了,我們都會背了。學習的態度至關重要,小孩才六歲,對學問已經輕視了,會背就是會了。

  所以我接著(我也沒有批評他們)我就跟小朋友說,中國字充滿智慧,全世界的文字只有中國字能夠把人生的哲學、人生的智慧顯露出來。我們看這個字,「道」字,我們讀誦經典就是要當一個有道德之人。你看這個道字,右邊一個「首」,左邊一個「辶」部,這個「辶」部代表要實踐的意思;我們看看「前進」,有這個「辶」部都代表要力行。所以有道德之人就是首先能夠力行、能做到,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。諸位小朋友,請問《弟子規》哪一句話你做到了?突然他們一想,很會背,「父母呼」,本來頭是抬高來,突然統統頭都低下來。小孩子其實很單純,他們習性都不重,最重要的你是要把正確的態度告訴他,他很快就轉過來。所以那一天我們就教了幾句經文,引導孩子要落實在處事、待人跟生活之中。

  有一個孩子當天回去寫日記,第一句就寫:蔡老師今天跟我們上《弟子規》,蔡老師說《弟子規》是拿來做的,而不只是拿來背而已。當這個正確的態度在孩子的心中紮了根,終身受益。這個孩子在過年期間,剛好參加一個活動,這個活動就是你通過幾個關以後,就能夠得到獎品。其中有一關是繞呼拉圈,你一定要繞到幾圈之後,他就證明你過關。這個孩子剛好離這個標準差幾次而已,當場這個阿姨就說:沒有關係,我給你打勾。這個孩子馬上說:不行,這樣就是不守規矩,這樣就是騙人,對不起自己的良心。所以孩子只要我們從小把對的紮下去,他就會終身不改。

  後來另外一個小朋友,她隔天就站在她父母的門口,等父母一走出來,這個小女孩就鞠一個躬,說:爸爸,媽媽,早上好!昨天睡得好嗎?她父母當場就愣了一下,趕快給幼兒園打電話,他說昨天發生什麼事?這樣的父母很有責任心,很有敏感度,知道一定是老師有教了孩子做人,他要趕快了解,進一步可以跟老師好好配合。所以孩子不難教,今天假如我們的孩子開始學習《弟子規》,在做了,我們一定要好好跟老師配合。你可不能摸摸妳女兒的頭說:女兒,你今天是不是發燒了?那就反教育,這樣就不好。現在很多家長跟孩子太隨便了,在那個隨便當中可能都反教育,我們為人長輩要非常有敏感度。然後透過《弟子規》的教誨,落實在家庭當中,讓《弟子規》變成我們的家規。

  諸位同修,你們家裡有沒有家規?沒有!那孩子都已經十來歲了,我們這十年當中播了什麼種子?十年以後,我們又收割什麼?所以,教育要深謀遠慮。古代老祖宗都有家規,他們的家風能夠承傳幾千年不衰的都有。所以諸位同修,你要你的家族承傳多少年?現在也要立志。好,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,謝謝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