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冬至,為什麼要祭祖?-第53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,大家好,歡迎收聽今天的悅讀,我是主播靜慧。今天是冬至,想要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,題目叫《冬至,為什麼要祭祖》。

  

  又到一年冬至時,冬至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,其含義是指冬藏之氣到了極致。

  古人認為冬至這天,陰氣達到極點,物極必反,冬至之後,陽氣就會逐漸生發出來。所謂「陽氣生而君道長,亂而復治之機」。

  因此,冬至具有繼往開來之意,乃大吉之日。從周朝到秦朝,都以冬至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,直到漢武帝時期,才將冬至與正月分開。古人認為,冬至這天宜敬天祭祖,以感念天地之恩,緬懷祖宗之德。

  冬至祭祖,可以上墳祭拜,也可以在家中對著祖先牌位進行祭祀。上香、點燭、獻上齋菜、糕點、蔬果,只要懷著誠敬心,簡單的儀式也能喚起子孫孝親感恩之心。

  冬至祭祖,意為慎終追遠,為的是讓子孫不忘孝道,對遠祖尚且不忘,對眼前的親人哪有不孝之理。

  還記得一位畢生致力於弘揚儒釋道優秀傳統文化的老教授,在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祭祀大典上,年邁的他對萬姓先祖牌位鞠躬禮拜,每個動作都分外恭敬,一絲不苟。

  直到我的母親去世後,我在她墳前下跪磕頭,我突然落淚了,原來放下姿態,低頭禮拜,才能讓我真切感覺到父母之恩深如海。

  當我再次回看老教授祭祖那一幕,我才明白,老教授是以誠敬的身教,喚醒我們的孝心。

  祭祀,重在誠敬;行孝,更要恭敬。一位老師提到,每逢父母的生日,不論身在何處,他都會抽空回老家陪伴父母。

  當我們能夠放下傲慢,真切感受到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和教育,才能體會到自己的渺小,對父母的回報實在太少。

  有時我不禁反問自己:當父母老了、反應慢了、跟不上時代了、生病需要照顧了,我對待父母,能不能像他們在我年幼無知時一樣,細心照顧、忍耐包容?當父母指出我的缺點時,我能不能做到《弟子規》裡說的:「父母教,須敬聽,父母責,須順承」?

  伯俞泣杖的故事家喻戶曉。漢朝的韓伯俞,生性非常孝順,母親從小對他十分嚴厲,哪怕他犯了很小的過失,母親總是用手杖責打他,而韓伯俞每次都跪著接受母親的責打,沒有絲毫怨言。

  有一天,母親又因他犯錯而打他,伯俞這次卻大哭了起來,母親覺得奇怪,以前被打,他都是默默地接受,從來沒哭過,今天這是怎麼了?

  伯俞說:「從前兒子做錯事,您每次打我都覺得很疼,這表示您的身體健康,氣力足。可今天您打我時,我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,說明您的體力已經大不如前,恐怕往後我與母親相處的日子會越來越少了,所以我不覺悲傷起來。」

  誰家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?孩子剛出生時,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顧呵護,含在嘴裡怕化,捧在手心怕碎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除了疼愛之外,教育必不可少。《小兒語》說:「少年志肆心狂,長者言必偏惱,你到長者之時,一生悔恨不了。」

  當我們做錯事,父母生氣打罵我們時,他的身體其實已經受到傷害,因為發一次脾氣,至少要三天才能恢復過來。父母責備時的言語,也許並不悅耳,但他們只願我們變得更好,將來能少走彎路,我們應該體會到父母背後那顆慈愛擔憂的心,虛心接受批評,時時反省自己。

  當父母不喜歡我們,還處處刁難我們時,我們又該怎麼做?

  大舜的故事,給出了答案。舜的父親、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對他並不友好,甚至屢次想加害他,還把他趕出家門。但舜沒有心生怨恨,反而常常反省,為什麼家人不喜歡他,比從前更加懇切謹慎地孝敬父母,友愛弟弟。

  舜也因此以孝聞名,德行昭彰,深得百姓讚譽,處處得到貴人相助。還感得堯帝將兩個女兒嫁給他,派九個兒子隨他學習,經多年的考察和歷練,堯帝最終把天下禪讓給舜。舜也不負眾望,以仁孝治國,把國家治理得政治清明,社會和諧,人民安康幸福,最終成為天下明君的典範。

  《弟子規》中說:「親愛我,孝何難,親憎我,孝方賢。」當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,我們對父母孝敬並不難;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或者恨鐵不成鋼時,我們對父母依然孝順柔和,才最難能可貴。

  由此可見,孝的主旋律是順。順,不是盲從,而是和睦誠敬,有智慧的順從。

  柔和質直順親心,順逆皆要孝當先。願天下兒女都能真誠恭敬,善體親心,願天下父母都能平安喜樂,福壽康寧,祝大家冬至安康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是靜慧,我們下期再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