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往生故事 | 雙親恩重實難報,唯有佛力可堪行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,大家好。今天為您講述的是清朝末年的法幢法師,早年喪親,但生性至孝,為善戲所感化,由此開悟,出家修行,以善法教化世人,最後功德圓滿,自在往生的故事。

  

  清朝末年有一位法幢法師,名果建,出生於安徽桐城的嚴氏家族。

  法幢法師出生時正處於清文宗咸豐年間內亂時期。他五歲喪母,七歲喪父,從此一個人孤苦伶仃,四處漂泊流浪,只能依靠為農戶放牛為生。

  在法師二十歲那年,看了一出「目連救母」的戲後,感嘆道:「想要報答父母的辛勤養育之恩,非出家修行不可。」

  於是,他立志出家,當即前往九華山的無相寺,拜玉忠和尚為師。第二年在寶華山受具足戒。他還曾擔任無相寺的副寺、監院等各項職務。一切苦行他都親力親為,並先做出表率,輔佐玉忠和尚,共同振興無相寺。

  後來,玉忠和尚任命他為寺院住持,直到清德宗光緒十八年(公元一八九二年),法幢法師將無相寺捐出,作為十方蓮友的共修道場。

  隨後,大通(今安徽省銅陵市大通鎮)大士閣的普濟寺又力請他擔任住持。法師前往那裡安住後,觀察大眾的根性,決定專門弘揚淨土法門,廣度一切有緣眾生,並在那裡設立蓮社,繼承並發揚慧遠大師的德風,以此為典範教化眾生。善男信女前來禮拜、皈依的人數不勝數。

  因為法師小時候並沒有機會讀書,所以他對經文的義理不太精通,但是他道行很高,他為眾生答疑解惑時所作的開示,完全是發自本心,真誠流露。言語往往深入淺出,十分善巧方便,能夠很好地利益眾生。

  後來,法師因年老力衰,而任命徒弟妙瓏法師擔任住持,他自己則摒除一切雜念,放下所有外緣,專修念佛三昧。並經常為弟子及年輕的同修開示念佛法門普被三根的利益。

  每年清明節,他一定會到父母的墓前念佛一天一夜,還把父母的牌位設立在他做功課的念佛堂旁邊,將自己平時修行的一切功德,都迴向給父母,為他們超度,就這樣幾十年如一日,不曾改變。平時,法師教人念佛,也都勸他們以孝順父母為前提。

  一九二七年四月下旬,他的身體突然出現了一點病症,於是立刻召集大家念佛三天。

  到了四月二十四號這天,只見法師端身正坐,平靜安詳地往生了,那年他八十歲,僧臘五十九年。

  

 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為您講述到這裡,聽眾朋友們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【原文】

  法幢大師,名果建,安徽桐城嚴氏子。生値淸咸豐內亂,五歲母亡,七歲父歿,零丁孤苦,流離四方,為農家牧牛。至弱冠,因看目連救母戲,乃嘆曰,欲報父母劬勞之恩,非出家修行不可。遂決志出家,詣九華山無相寺,禮玉忠和尙為師,次年至寶華山受具戒。歷充無相副寺監院各職,凡百苦行,悉以身先,佐助玉公,中興無相。後命為住持,至光緒十八年,將寺付出為十方叢林。大通大士閣普濟寺又力請為住持,卓錫後,觀察機宜,遂專以淨土法門,廣化有綠。開蓮社,續遠公之芳徽,士女膜拜皈依者頗多。因幼未讀書,文理雖未精通,而開示法語,隨心流露,頗足利人。光復後,以年高力衰,命徒妙瓏為住持,乃屏息諸緣,專修念佛三昧。常以念佛法門普被三根之利益,開示後學。每年清明,必至父母墓前念佛一日夜,供父母牌位於私課佛堂之旁,以所修一切功德,囘向超度,數十年如一日。敎人念佛,亦以孝順父母為前提。民國十六年四月下旬,偶示微疾,卽集衆念佛三日,至二十四日,端坐怡然而逝,年八十,僧臘五十九。

  ——《淨土聖賢錄》

  

  【配圖文字】

  西方化跡語孜孜,各得標名七寶池,忽向東牆現縮影,分明瑞相破君疑。

  ——李炳南居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