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聞謗恰似飲甘露 把火燒天徒自疲-全1集

  經句:

  從他謗。任他非。把火燒天徒自疲。我聞恰似飲甘露。銷融頓入不思議。

  ——《永嘉證道歌》

  

  開示:

  「又聞謗而不怒」,無論是背後的毀謗、當面的毀謗,聽了怎麼樣?若無其事,心平氣和,這一種毀謗自然就消失了。這個底下講,「雖讒燄薰天,如舉火焚空,終將自息」。不需要辯別,愈是辯,只有增長毀謗。那個罵人的人你不要去理會他,你一理會他,兩人愈吵愈起勁,那是沒完沒了。一邊拼命在罵,一邊在洗耳恭聽,他罵了半天罵累了,自然就不罵了。為什麼?沒有效果,到後來還自己難為情,罵還是不罵?罵,罵了半天累死了,那一邊沒有反應,自己就慚愧了。

  了凡四訓(第6集) 1982

  

  打人也是如此,你讓他打,不要還手,這一還手就打起來了。不還手,打了幾下他自然不打了。要是很多人在那裡看的話,他到後來會很難為情,我是打還是不打?打,那麼多人看到,我沒有理,人家不還手;不打,怎麼下得了台?他就難為情了。那個打架,兩個對打才打得起來;吵架,兩個對吵才能吵得起來,一方面決定是不可能的。在這個地方你就能體會忍辱的功德有多大,息事寧人。

  了凡四訓(第6集) 1982

  

  「聞謗而怒,雖巧心力辯」,你看看終究是像春蠶作繭,「自取纏綿」。你把這個道理要想通了,你才曉得忍辱是多麼好,確實能夠化敵為友,本來是個冤家對頭,他來侮辱你,你能夠忍受,到最後變成真正的好朋友。古人也說,所謂不打不相識。

  了凡四訓(第6集) 1982

  

  我給諸位說,我十幾歲在學校念書就學了這套本事,我這套本事實在是跟我一個同學學來的,因為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,跟袁了凡一樣很刻薄,喜歡挖苦人,喜歡整人。可是我遇到一個同學,同班同學,這個同學是我的大善知識,我是處處欺負他,大庭廣眾當中把他拿來取笑,他往往對我,他一句話都不說。我是整整一年被他感動了,這個人真正了不起,真是打他不回手,罵他不還口,我從他那裡學到這套本事,真是高明。所以不管人家怎麼樣毀謗,到最後統統煙消雲散。

  了凡四訓(第8集) 1990/1

  

  對自己,內心的修養增加了,如果講福報,一般人對你更加讚歎,某人真有修養,別人還拼命讚歎。如果不是這些人來侮辱、毀謗,你的福報就不能現前。所以他是來送福德給你的,你何必不收?這是送禮來給我們的。所以我們在一個機關團體裡面,能夠有這樣的人對付我們,我們能夠以很清淨的心對付,長官也欣賞你,同事也佩服你,升遷你的機會也就提早了。你看他送這麼多好處給你,你為什麼不要?你要跟他一回報的時候,好了,兩個人程度一樣高。

  了凡四訓(第8集) 1990/1

  

  忍讓,愛護眾生,代眾生受苦,被冤枉絕不辯白,息事寧人;冤枉要去辯白,是可以這樣作法,給社會帶來不好的樣子。如果每一個人都懂得受了冤枉不辯白,這個社會多麼祥和,這個用意好深!這才叫大德。我受了冤枉,我毫不辯白,社會許許多多人,那個根性利的人,他就從這裡覺悟,幫助多少人覺悟,幫助多少人回頭,這是真實的功德。如果我們一辯白,是我們有理,官司打嬴了,打官司總不是好事,諍訟,輸了不好,嬴了也不好,這不打多好,天下太平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13集) 2001/5/10

  

  這些話、這些事,有一些人聽起來不以為然,也許說我們做人太消極了,他是看到這一面,他沒有看到深廣的這一面。世間怎樣才能有永久和平?社會如何才能夠真正做到永恆的安定?關鍵在此地。有理不讓人不行!不是好事,有理也要讓人。無理要懺悔。為什麼?「眾生出苦」,這個事情大,對眾生出苦有利的,這是無量功德。我有理,我打官司勝訴,對眾生出苦沒有利,會造成負面影響,沒有辦法制止迷惑顛倒眾生鬥爭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13集) 2001/5/10

  

  我們有理忍讓,這就是制止社會競爭、鬥爭最好的教導。事事讓、處處讓,這裡頭有大學問,這裡頭顯示真實的功夫,幾個人懂得?幾個人能夠參透這個大道理?對自己來說,最重要的是心地純淨純善。我們有理,還要去跟人評理、去打官司,你的純善沒有了,你的純淨沒有了,對自己傷害大,對眾生傷害也大。有沒有在這上想想?連這些眼前事情都想不到,我們的佛叫白學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13集) 2001/5/10

  

  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說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這個一切法是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你要想保全,這個忍辱波羅蜜就不能不修,這一段就是講的忍辱波羅蜜。經上又常給我們說,所謂火燒功德林,什麼火?怒火,一發脾氣,功德就沒有了。所以功德之修積相當不容易。如果你要問你的功積修了多少?你想想上次是幾時發了脾氣,發脾氣以後到現在,這段時間你有一點點功德。因為發脾氣功德都燒光了,沒有了,在臨命終時發個脾氣那就完了,什麼都沒有了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這就是說明,為什麼臨終之人,佛法裡面教給我們,八個小時不要去碰他,雖然斷氣了,八個小時神識沒有離開,你去觸摸他,怕他發脾氣,就這個道理,那個時候一發脾氣,那個功德是一絲毫都沒有了。所以功德很難修積,福德不會丟掉的,功德是隨時可以失掉的。功德是什麼?功德是定、是慧,諸位想,一發脾氣還有定嗎?還有慧嗎?所以定慧都沒有了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這個福德呢?我們講財富、聰明,這是法布施的果報,聰明智慧,講世間的,健康長壽,都還不至於失掉。所以定慧沒有了。我們念佛,我們所修積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亂、功夫成片,這一發脾氣,功夫成片沒有了,那個一心不亂當然更沒有了。所以要曉得,功德是非常之難,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所以世出世間法成就都是在忍辱,都是在定功,所以定不但是出世間法修行的樞紐,世間法也少不了的。聞謗不怒這是定,這是智慧,定慧現前;『聞謗而怒』,那是業障現前,這完全不相同,在這個情形,看看是你定慧現前還是你業障現前,這個自己要清楚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這些境界好不好?對修行人來講好,常常有人來找麻煩,有些事叫自己不如意,這是好境界,為什麼?不從這個境界裡頭去修,你那個定從哪裡修得成功?所以逆境、逆緣現前,正是自己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,這個修忍辱波羅蜜的機會來了。感謝都來不及,怎麼可以報怨?怎麼可以發脾氣?正是自己鍛鍊功夫的時候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真正有智慧的人,如果在做事業上,你的上司對於一個易怒之人,不會重用你的,也不會提拔你的,這個損失很大。所以一個長官考核部屬,往往在生活當中,他處人接物之處在這裡觀察,這個人值不值得栽培,這個人有沒有前途,他看到心裡有數。這個易怒之人沒有什麼大前途,不值得栽培的,因為怒會壞事。

  了凡四訓(第9集) 1990/1

  

  別人對我誤會,從誤會產生了毀謗、陷害,在一般狀況之下,我們會把那個人看作冤家對頭,瞋恨心當然生起來。菩薩不爾,跟凡夫不一樣,聽到別人毀謗,見到別人陷害,沒有一絲毫瞋恚心,回過頭來反省,我什麼地方做錯了,引起他的瞋恚?這樣就有進步了。如果自己確實有過失,他的瞋恚陷害,把我這個業障消了,如果這個業障要不消,將來到三途裡受果報,現在受到毀謗、受到陷害叫重罪輕報!那我對這個人,對毀謗我的人,對陷害我的人,是什麼態度?感恩!他替我消業障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35集) 2002/8/31

  

  如果我沒有過失,被冤枉了,他來加害於我,那個消業障消得更大。所以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順境,境是物質的生活環境,一切都很順利;善緣,緣是人事環境,遇到的都是好人。在這個境界裡面不生貪念,貪念是煩惱,在這個裡頭去磨鍊,把慳貪斷掉。在逆境裡面,生活環境樣樣不順心,處處有障礙;惡緣,遇到的都是惡人,在這個境界裡頭不生瞋恚。諸位想想看,貪瞋痴是怎麼斷的?天天在生活環境當中,把貪瞋痴慢斷掉了。哪個人不是善知識?哪個人不是佛菩薩?統統都是!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35集) 2002/8/31

  

  佛經裡頭有兩句話說「日日是好日,時時是好時」,我續了兩句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打我、罵我、毀謗我、陷害我都是好事,那個人都是好人。你要問為什麼?消業障!成就真實的功德。對於惡緣惡境,沒有絲毫瞋恚心,忍辱波羅蜜圓滿了;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,持戒波羅蜜圓滿了,六度是這樣修成功的。遇到小小不如意的事情,心裡不高興,你立刻要警覺到,我還是凡夫一個,沒功夫!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,一定是常生歡喜心,一定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,能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35集) 2002/8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