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不離菩提心供養-第885集

  法語:

  「不離菩提心供養」。佛說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沒有菩提心,修任何的善法,都是魔業。因為沒有菩提心,修一切善法,將來得的是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菩提心是覺悟的心,覺悟的心修一切善法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菩薩,這是佛。

  

  節錄:

  「不離菩提心供養」。普賢菩薩在《行願品》裡面,給我們說法供養,總共說了七條。他是以「如說修行供養」擺在第一,將「不離菩提心供養」放在最後,這一個前、一個後,非常重要。實在講七句都重要,這兩句是更重要。佛在大乘經上常說:「離失菩提心,而修善法,皆是魔業。」佛對於菩提心,這個教誨特別著重,沒有菩提心,修任何的善法,都是魔業,不是菩薩業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何以說它是魔業?因為沒有菩提心,修一切善法,你將來得的是人天福報,享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,福報享盡還是要墮落,所以叫魔法,不是佛法,是魔業,不是菩薩業,道理就在此地。發菩提心,修積一切善法,為什麼就變成菩薩業?菩薩覺悟,菩提心是覺心,覺悟的心。覺悟的心修一切善法,他不享受,他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修福自己不享福,那福到哪裡去?福給一切眾生享,這是菩薩,這是佛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菩提心是清淨心,不為外境所動搖,不為外境所污染,要保持這個心,這才叫菩薩,否則的話,麻煩就大了。這一布施供養就墮落了,為什麼?貪圖世間的富貴,貪圖名聞利養。因為布施供養的福報很大,你財布施,你的財富是愈來愈多。在沒有財富的時候很慷慨布施,錢財多了就變成很吝嗇,一毛不拔,這墮落了。

 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(第8集) 1993

  

  他要不被外境所動,不被污染,錢財少,統統布施,多,也一切布施,決定自己不留,統統布施乾淨,這就對了。法布施得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我們必須把財力、我們的智能、我們的體力,統統都供養布施一切眾生,多做利益眾生的事業,這就對了,這才是「不離菩提心」。

 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(第8集) 1993

  

  真想作菩薩,願力超過你的業力,你就成功了。要發大願,要真正看破,要真正放下。真正覺悟,沒有自己,所以不必談救自己、幫助自己,一切眾生就是自己。幫助一切眾生,自己就圓成佛道。《法華經》上說的佛知佛見,開示悟入,佛之知見。如果我們能夠肯定,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,這就是佛知佛見。你能夠肯定,你就入佛知見,入佛知見就轉凡成聖,我們這個身就是乘願再來,必得三寶加持。所以不能離菩提心,菩提心是真誠心,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誠心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菩提心裡面,第二個意思是深心,自受用;第三個意思是發願迴向心,他受用。所以講菩提心講三個心,有體有用,這講得很詳細。作用裡面又分兩種:一個自受用,一個他受用。自受用是深心,古人講什麼叫深心?好善好德。我們今天換句話說,喜歡捨己助人,這就是深心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發願迴向心就是落實,你的至誠心、你的深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你真做到,真的喜歡幫助別人,真的把自己的智慧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享。看到別人享福,我們自己很快樂,看到別人吃得很飽,自己沒得吃,看到也很快樂,這是發願迴向心。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給我們講「大悲心」;換句話說,大慈悲心。大慈悲心是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,成就一切眾生,決定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不附帶任何條件,全心全力幫助人,這是他受用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世間一般人,包括我們學佛的同修在內,出家、在家都有,幫助別人、布施別人,還要講條件。縱然不貪圖回報,也會談著我這個布施是不是真的做好事?是不是被別人騙了?還有好多問號打在那裡,猶豫不決。這樣的修布施、修供養,都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,不是功德。功德是什麼?沒有一絲毫疑慮,清淨布施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41集) 1999/3/13

  

  我們幫助人,心裡不可以有執著,不可以有得失,更不可以有貢高我慢,「我幫助人多少,我對人有恩」,你的心地就被染污了。一定要像《般若經》上所講的「三輪體空」,作而無作,我做了,心裡面一點痕跡都不留,跟沒做一樣,心地清淨,沒有被染污。如果心裡覺得我有做,你就已經有染污了。所以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,你心地永遠保持著清淨,才能夠到無疲倦故。這是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,自己修行以及盡心盡力幫助別人應當有的態度。一定要做到三輪體空,永遠保持著身心的清淨,不為外境所染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13集) 1993/6

  

  《無量壽經》經題好,清楚明瞭給我們顯示出來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平等覺就是真正的菩提心。一切法依清淨平等覺,就沒有一法不是佛法;如果離開清淨平等覺,所有一切法都不是佛法。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「忘失菩提心」,你要是把菩提心忘掉、丟掉了,所修一切善都叫魔業,這句話說的意思很深很深。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謂的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」,這就是因地不真。因地就是清淨平等覺,你的心與清淨平等覺不相應,因地不真,你的修學就很難成就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5集) 1998

  

  所以一定要常常提高警覺,這個警覺就是「不忘菩提心」。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,決定心裡頭不要沾染名利,絕不貪圖利養,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極樂世界。如果要想享受,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享受,現在這個地方一享受,西方極樂世界就去不成,這個問題嚴重了。

  無量壽經(第19集) 1989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