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吃虧是福-第14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吃虧是福。

  

  今天跟大家交流自我教育的重要性。什麼時候自我教育?隨時隨地。如何自我教育?善觀己心。所以自我教育是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念頭。

  一個教育者要「勤於教學,勇於改過」,深愛教育工作。自己選擇的行業,要不忘初心;自己選擇的人生伴侶,要不忘初心;自己選擇的每一個因緣,要不忘初心。這才是用真心。

  面對每一個學生,要念念想著怎麼去成就他。所以老師這個行業是「志業」,要對得起國家,對得起學生的父母。勤於教學,要勤在好好提升自己。我們早一天提升,學生就早一天得利益。

  教育工作是教學相長,《禮記·學記》說,「學然後知不足,教然後知困。」在教的過程中,感覺自己還沒有通達,就知道自己還不足,就要勇於改過,這是自我教育具體的落實。

  改過,首先有一個前提:知過。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過失,沒有過失只有兩種情況:第一,他是聖人;第二,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。有些習慣,可能自己一直沒有發現,這個時候要深入經典對照自己,才能知過改過。

  再就是落實《弟子規》中的「聞譽恐,聞過欣」。假如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別人幫我們指出,應該感到很歡喜。因為知過改過,自己提升了,這才是自愛。古聖先賢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。

  《論語》說,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」,自己做好了,不用去要求,我們的德行就能感化孩子。「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」,自己沒有以身作則,雖然三令五申,孩子也不一定會遵守,甚至陽奉陰違。

 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陽奉陰違,首先要反思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,因為身教才是教育的根本。《資治通鑒》說,「德者,才之帥也」,德行是主帥,它駕馭我們的能力。一個人修身是根本,而「為學第一功夫,要降得浮躁之氣定。」

  浮躁是發脾氣的前兆,所以要耐得住性子,貪快、貪求的心要調伏。「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,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」。成大事的人不可煩,不可亂,要定得住。

  所以教育孩子,也不可急功近利,揠苗助長。時時自我教育、自我觀照,對自己,不自欺,提升自己;對別人,盡心盡力地幫助,自愛愛人。用心對了,一切言行都在規矩當中,自然就有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好結果。

  修身的功夫從哪裡看?性格改了多少,習氣放下多少。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正的修身、真正的修養。本來很好面子,現在不好面子了;本來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,現在能虛心接受了;本來很傲慢,現在能謙卑待人。這才是真實學問!

  愛人要用理智的愛,不能用情執,要愛與智慧並行。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子恬,他的太太姓孫。吳子恬的母親過世早,父親娶了繼母。繼母偏心,只對自己的孩子好。吳子恬的心裡慢慢就有不平、有怨。

  吳子恬娶妻後,繼母對他太太也不好。吳子恬就想要找繼母理論,每次都是太太把他勸下來。後來吳子恬的父親去世了,留下一些地和銀兩,結果繼母把最差的田給吳子恬,自己和弟弟留的是好田,還把不少錢私吞了。吳子恬這次忍無可忍,要去找繼母,又被太太攔下來。

  《朱子治家格言》說,「倫常乖舛」,發生衝突了,「立見消亡」,家很快就敗掉了。所以吳子恬的太太有遠見,「妻賢夫禍少」,妻子賢德,可以幫丈夫化解很多劫難。

  不久後,繼母的兒子染上賭癮,把錢全部敗光,母子二人幾乎淪為乞丐。這時,吳子恬的太太勸他,把繼母、弟弟接回來一起吃年夜飯,還幫弟弟戒賭,最後感動了繼母和弟弟,從此家庭和樂。

  後來,吳子恬的太太生了三個兒子,從小受到母親德行教育的影響,都考中進士。所以量大福大造化大,我們不能和自己的至親計較,要學吃虧,吃虧是福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做孩子一生的貴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