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事要主動去做-第839集

  法語:

  發心利益眾生,卻因循苟且不肯認真去做,尤其不能主動去做。「為諸庶類,作不請之友」是主動去做,怎麼個作法?要懂得觀機,什麼時候、什麼處所、對什麼樣的眾生、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,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幫助他?要契機契理。它有一個重要的原則,就是真有心、真肯做。

  

  節錄:

  『為諸庶類,作不請之友』,通常我們講「庶類」是專指一切大眾,人間的大眾。在此地的意思廣,可以包括九法界,從佛的境界裡面說,九法界眾生都可以說是庶類,通常我們說十法界。要緊的是「作不請之友」,這些眾生沒有來請你,沒有請你說法,你就要去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24集) 1998/9/5

  

  我們自己要仔細思惟,怎樣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做到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這是真正的行菩薩道,真正實現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的弘願,一定是常常存這個心,「心常諦住」,要常常去做到,「作不請之友」就是你做到了。怎麼個作法?善巧方便無量無邊,你一定懂得觀機。什麼時候、什麼處所、對什麼樣的眾生、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,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幫助他?契機契理,這是活的不是死的,活活潑潑。《華嚴經》自始至終這一種活活潑潑的例子太多了,那是一本好書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24集) 1998/9/5

  

  本經所講的是原則、是綱要,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是細行,細節應當要怎樣去做。它有一個重要的原則,就是你真有心、真肯做才行,這句話我重複了很多遍,因為太重要。我們今天學佛對於這一層,實實在在講疏忽了。這個心,你說沒有心還真有心,說有心又不見行動,我們今天處在這個狀況之下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24集) 1998/9/5

  

  換句話說,信心不夠堅定,願心還不夠強,遇到事情因循苟且不肯認真去做,尤其不能主動去做,「為諸庶類,作不請之友」是主動去做,這才是菩薩。如果有人勸導你去做,督促你去做,你勉強去做,那是小乘人,那不是大乘,大乘決定是主動的,這一點我們要認真去學習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24集) 1998/9/5

  

  一切眾生他有苦難,他來求我們,我們去幫助,佛說這已經就做得不夠了,他沒有來要求,我們主動要去幫助他,「不請之友」。我們曉得他有困難,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,甚至於這個困難他現在自己還不知道。因為有智慧的人,也就是心地清淨的人,他的眼光遠大。一般人只能看到現前,看到明年、後年,看個三、五年,他能夠看到幾十年之後,這就是應該要幫助人。

  無量壽經的啟示 1990

  

  幫助人,那個人能不能接受那是他的福報,他能接受,於整個社會有很大的影響,他不能接受那就沒有法子。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?用教學,這是最究竟、最圓滿、最徹底的做法,使一切眾生都能夠破迷開悟。一切苦難是迷惑造成的,幸福快樂是覺悟的結果,所以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我們自己在物質生活上節儉就是離苦得樂,我們有多餘的能夠幫助別人,這是一樁非常快樂的事。

  無量壽經的啟示 1990

  

  菩薩大慈大悲,眾生沒有請他,他就來了。來了幹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,覺悟一切眾生,開導一切眾生,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他不請,菩薩就來了。可是菩薩也要觀機,他不請是什麼?看他機緣成熟了,他能夠接受佛法,歡喜佛法,菩薩才來。如果菩薩來給他說法,他聽了就討厭,拒絕排斥,菩薩不會來。你歡喜,你願意接受,肯依教修行,那菩薩怎麼會不來?他當然要來,正是所謂的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」。一個人發心,菩薩都不會捨棄他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當生成就第一法門)(第3集) 1990/7

  

  「為諸庶類。作不請之友」。這是菩薩教化眾生的悲願,但是我們學習的時候要懂得觀機。機緣成熟了,我們要不幫助他,對不起人!沒有成熟,你幫助他,他反而毀謗,自討無趣。一定要懂得觀機,應機說法,那就沒有錯了。眾生根性不相同,機緣不相同,無論他修學什麼法門都好。喜歡學禪,你就老實參禪;喜歡念咒,你就恭恭敬敬念咒;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如果學一個法門就能夠度一切眾生,釋迦牟尼佛何必說那麼多法門?說那麼多法門是應種種不同根性的人而說的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。

  無量壽經菁華(第1集) 1993/8

  

  我們修淨土,不能強迫每一個人都修淨土。佛都不強迫,我們有甚麼理由強迫?佛看到大家修行都歡喜,我們看到為什麼不歡喜?所以一定要曉得這個原則。遇到緣成熟的,不要等他請,我們主動的去幫助他,把佛法介紹給他,把佛法推薦給他。佛法確實有許多層次,慢慢他這個層次提升了,他自然會找到這一個捷徑,會找到這一個殊勝的法門。所以要有耐性,可以以善巧方便協助他。

  無量壽經菁華(第1集) 1993/8

  

  各行各業,菩薩都應化在其中,菩薩做一切眾生不請之友,這都是這個經上說的,眾生不請,菩薩自己想盡方法要來接觸你、要來幫助你。你實在不願意,一定要排斥、要拒絕,那菩薩離你就遠一點,等待你回頭;你回心轉意,菩薩就來了,這是大菩提心的示現。我們有沒有?如果沒有,往生就靠不住。得真有,真幹,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為度眾生而發的。三種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這念是最難的,念念都是為眾生,念念為正法久住,念念為苦難眾生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78集) 2011/2/12

  

  看到別人有困難、有痛苦,主動就去幫助,不要人家來找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大乘菩薩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,他不請你,你也幹。甚至於許許多多障礙、許許多多的困難,他總想盡方法還是幹,這種人是菩薩。無論他怎麼樣幹,決定不失清淨心,不失清淨心決定不生煩惱,這裡面你就曉得他沒有自己。沒有自己,自己沒有煩惱,他也沒有眾生,無我相、無人相,所以他對於一切眾生也不生煩惱。眾生作善作惡在他看都是空寂,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以他不生煩惱,他不生染污,逆境裡頭成就了圓滿功德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61集) 2006/6/1

  

  我們要從極樂世界取經、移植,種到我們現在居住的地區,一定要做到。從哪裡做起?從鄰居做起,從我隔壁,左右隔壁、前後隔壁,從它做起。見到他們要有禮貌,要打招呼,慢慢就感染,它四、五家有鄰居慢慢就擴大了。要學會常常送禮,這個很重要,要常常關懷、要常常照顧,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去幫助別人,你居住這個村、這個小區,將來就變成模範了。要依極樂世界的標準去做,阿彌陀佛歡喜,你不但念佛了,你真幹,極樂世界非常需要你,他絕對不會忘記你。念佛不真幹是假的不是真的,念佛真幹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12集) 2012/2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