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信願行是一而三、三而一-第790集

  法語:

  信、願、行是一而三、三而一。信,如果沒有願、沒有行,那個信是假的;願,沒有信、沒有行,願是假的;行,沒有信、沒有願,行也是假的。信裡面一定有願、行;願裡面一定有信、行;行裡面一定有信、願。一而三、三而一,如鼎之三足,缺一個就倒掉了。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,認真努力去落實,才叫真信、真願、真行。

  

  節錄:

  信、願、行是一而三、三而一。你說信,你沒有願、沒有行,那個信是假的,不是真的;你說你有願,願沒有信、沒有行,你的願是假的;行,天天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沒有信,沒有願,你念阿彌陀佛也是假的。信裡頭一定有願、行;願裡面一定有信、行;行裡面一定有信、願。一而三、三而一,鼎之三足,缺一個就倒掉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集) 1998/4/18

  

  一定要認真去幹,對於這個經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,決定不敢違背。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,認真努力要去做;佛說哪些不能做的,決定不可以做,我們這才叫真信、真願、真行。這才是阿彌陀佛的好學生,就能得阿彌陀佛護念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集) 1998/4/18

  

  雖然相信,一天到晚還胡思亂想,還有許許多多的分別、執著,還有是非人我,還有貪瞋痴慢,夾雜在其中,那個迷信不能往生。諸位要曉得,百分之百的往生,一定要相信這一部經裡頭字字句句,我們要把這一部經字字句句,落實到我們生活上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集) 1998/4/18

  

  現在為什麼勸你念經?為什麼特別強調念經?你信心不足,願心不切,所以才叫你念經。念經是幫助你斷疑生信,還有一個意思,業障太重,如何改過自新,為了這個原因,勸大家念經。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,自己種種的想法、做法,不曉得是錯誤的,都認為是很正確的。我的想法、看法、做法都是對的,你們都錯了,都是這個想法。對的、錯的,它有個標準,標準在哪裡?經典上講的是標準。你念多了、念熟了,你就有個標準。用這個標準來檢點自己的生活行為,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4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讀經,念熟了,自己才有真正的標準。這個標準是世尊、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立的,決定不錯。這是勸大家讀經,消業障。讀經要照經上去做才能消得了業障,光是讀不能做,業障消不了,這諸位要知道。讀經是教你依教奉行,依教奉行那就消業障。業障消除,功夫就上軌道,功夫就得力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4集) 1984/12

  

  我也知道佛在經上的教誨是善的、是正確的,可是我們在生活行為裡要想做,那考量就多了,不能將佛的教誨百分之百奉行。追究起根本原因,不能放棄自己的利益,不能放棄自己對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的受用,眾生總是希望又可以幫助別人,又不失自己名利、五欲六塵的享受,一切兼而有之,這多麼好!可不可能?給諸位說可能,但是決不是現前這個階段,現前你是生死凡夫,你享受五欲六塵之樂,你決定會墮落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3/20

  

  過去不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對於世出世間境緣放不下,現在應當要放下。諸位想想有一條不放下,信願行就不圓滿、就不具足。換句話說,不圓滿具足戒定慧、聞思修。再給諸位說得明白一點,聲聲具足戒定慧就能斷見思煩惱,才能得事一心不亂。我們念佛一天念到晚,為什麼不能斷煩惱?佛號是有了,佛號裡頭沒有圓具戒定慧,所以沒有能力斷煩惱,那就真是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(第47集) 1984

  

  我們執持名號是念佛,我們念《彌陀經》也是念佛,我們念「淨土五經」依舊是念佛,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境界。我們研讀古大德這些註疏還是念佛,心裡面所想的、心裡面所念的,甚至所行的,沒有離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範圍,這統統叫念佛。所以願意執持名號的很好,你就一句名號念到底。如果名號念久了,覺得厭煩,你就讀經,或者讀古大德這些註疏都好,調劑身心!總而言之,在修行過程當中要得法喜,不生煩惱,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精進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25集) 1984/12

  

  你還會把念佛斷掉,還會把念佛忘掉,證明你有障礙,你的信願行三方面都有障礙,從這個地方可以檢點自己。不要自己認為「我已經沒有障礙,我已經信得很虔誠」,其實你那個信根是大有問題,一有事情來了,「這事情比念佛重要」,這是障礙!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07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今天只要把這些障礙掃除,一心一意去念阿彌陀佛,不要說世間法障礙不了,出世間一切佛法也障礙不了,你說禪好,我們很恭敬,禪是好;「教」好,教也不錯;密也好,樣樣都好。「你學你的,我學我的,我絕對不動搖」,這就是障礙除掉,你的心真正定下來,這樣才決定成就!所以念佛的祕訣,決定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?普賢、文殊要除去一切障礙,也是除去這個障礙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07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