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紅爐點雪 消歸自性-全1集

  開示:

  若能一念不生。頓絕攀緣。而悟自性乘。此心開。則五重妄想。如紅爐點雪。一併銷除。

  ——《楞嚴經寶鏡疏》

  

  節錄:

  「誠」這個字,曾國藩先生說得好,他在讀書筆記裡頭跟「誠」下了個定義,什麼叫誠?一念不生謂之誠。照他這個說法,誠就是真如、就是自性,沒一個念頭,有念就不誠了。跟佛法講,無念是真心,有念就是妄心,妄心是虛偽,不是誠。所以那個誠太難得了!佛法要想成就,用什麼心?用真誠心,你學佛快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5集) 2011/10/2

  

  有些同學常常在問,怎麼樣能叫我們一下就開悟、一下就見性?有沒有辦法?真有辦法,可是這個辦法說給你了,你不照做那有什麼用處?辦法說出來要照做。這個做,如果說打了折扣的做,不行,要不折不扣的去做。諸位想想,像《壇經》裡面六祖度惠明,教他「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」,這八個字老生常談,你願不願意做?不願意做。

  楞嚴經(第128集) 1981

  

  六祖悟的這個境界,開悟之後所看到真實的境界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你信不信?「本自具足」,你信不信?「能生萬法」,信不信?不信。如果這個境界你真的信了,給諸位說,你在什麼環境裡都一念不生,在一切境界裡決定沒有攀緣。你還有攀緣心,你不信,信了就沒有。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,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,實相就是明心見性,實相就是見性成佛,宇宙萬法的真實相你就見到了。那個生當作現前講,只要你信心清淨你就成佛,所以學佛,信重要!

  楞嚴經(第128集) 1981

  

  我們在境界裡還是生分別、還是有執著、還是有人我,這不行,心裡還有這個念頭,大乘了義經論裡面的境界決定見不到。我們能理解嗎?不能。諸位還要曉得,自古以來,世出世間法沒有不重師承的,盜法不會開悟,這一點諸位要曉得。師承裡面學個什麼東西?就是學個誠敬心,建立清淨信心。印光大師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受用,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」,這是我們學佛基本的態度。成就百分之九十是在修學的態度上,方法充其量只佔百分之十。

  楞嚴經(第128集) 1981

  

  佛教給我們在一切境緣之中,教導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生活,來處事待人接物?教我們一念不生,隨緣而不攀緣。普賢菩薩教得好: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這是普賢菩薩做人的態度,真實智慧究竟圓滿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學不到要認真努力去學,學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,學到十分就有十分受用。不可以說學不到我就不學了,不學你就隨順煩惱;隨順煩惱,你永遠生活在六道輪迴,這就錯了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5集) 2000/6/14

  

  總要記住,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無事,這才是隨順大自然。永遠保持身心清淨,這就大有道理。自己清淨才能幫助別人清淨,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不可能幫助別人。幫助別人總是緣分,我們有意願全心全力幫助人,緣不成熟,攀緣,錯了。攀緣什麼?我們的分別執著在增長、在膨脹,這個對自己有大害,於別人有沒有利益?沒有利益。損害自己、不利益別人的事情,這個事情不值得做。所以隨緣,哪裡有緣哪裡去做,我們的活動空間不拘束在一處,是遍法界虛空界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41集) 2008/4/10

  

  佛法的教學跟世間法不一樣,我們不能用世間法的方法來學佛法,為什麼?世間法的教學所使用的就是分別執著。佛法所教學的,是用分別這些法給你說,說完之後你把這個分別統統要離開,所以是說而無說、聽而無聽,你愈聽心愈清淨。古人有個比喻,「紅爐點雪,立即消融」,這個比喻美極了,紅爐是什麼?爐子,古時候煮東西吃的三腳鼎。下面燒,燒成紅的,你看溫度多高!雪花一落在那個地方立刻就消掉。聽聞佛法要這樣聽,音聲一歷耳根立刻消融,痕跡都沒有,那你怎麼不開悟!你這言下大悟。

  楞嚴經(第92集) 1981

  

  所以講消歸自性,也就是紅爐點雪立即消融的意思,這是叫會聽,到會聽的時候當然你也就會說。這個時候你就真正入了狀況,說而無說、無說而說,長說短說、深說淺說無不與法性相應。法性是什麼?法性是清淨寂滅,法性是六祖所說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《楞嚴》裡頭有兩句話說得很好,就是說諸佛菩薩說法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眾生有種種不同的根性,所以佛有種種方便說。

  楞嚴經(第92集) 1981

  

  到這個時候,不但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無論接觸什麼境界,順境也好逆境也好,他一接觸都變成了定慧,他不生煩惱,他不動心。不動心成就他的定,了了分明成就他的慧,對他來說,沒有障礙。無論什麼法門,世出世間法,他都是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他就是修這個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集) 1984/12

  

  到你真正能消歸自性,那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什麼樣的法都能接觸,什麼樣的人都來接觸,善財童子心裡有沒有東西?乾乾淨淨一塵不染。有這個本事才行,那就是智慧開了才能參學。你看看我們這個經裡頭顯示的,善財童子什麼時候出來參學?在文殊菩薩那畢了業才出來的。文殊菩薩那個地方畢業的資格是什麼?是見性。換句話說,他在文殊菩薩那裡鍛鍊,那個鐵燒紅了,燒紅了才有資格,沒燒紅沒資格。他在文殊會上根本智現前,出來參學是圓滿後得智,這個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(第28集) 1983

  

  說一念不生難,真難!讓你有一念,代替所有的妄念,就用阿彌陀佛這一念。為什麼不用別的?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,不是外來的,跟自己自性有密切關係。什麼時候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跟自性覺一相應了,這就大徹大悟,就明心見性,問題就解決了。真妙,善中之善,沒有超過念阿彌陀佛這一念善。蓮池大師講得更好,這一心,全體是佛,無量覺,無量覺就是佛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55集) 2012/5/30

  

  所以我們念佛,有心念就不誠。但是有心念念到無心念,無心就是無雜念,無妄想,那個時候是真心。所以,先用妄心念佛,念到最後變成真心念佛,真心念佛感應就現前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一定要把妄念放下,不要把妄念、雜念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71集) 2014/7/6

  

  念佛是一句佛號念到底,這句佛號是無量覺。覺心是如如不動的,覺相是清淨無染的。起心動念,著相著迷了,那都不是真心,那是迷心、是妄心。真心裡面,六祖說得好: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那是真心。心裡面才有一樣東西,都是妄心。我們念佛人句句佛號都要喚醒我們的覺心,無量覺!南無阿彌陀佛,皈依無量覺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集) 1984/12

  

  把所有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,不起念則已,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,這叫什麼?功夫成片。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你就決定往生,往生極樂世界條件你圓滿具足了,這個時候肯定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,現前見佛。功夫到這個境界佛一定來給你信息,用佛教的術語來給你授記,給你授記就是告訴你,你的壽命還有多長,等到你壽命終的時候,佛來接引你往生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55集) 2014/6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