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辦柴禦冬 辦道成佛-全1集

  經句:

  雪前先辦柴,可以禦隆冬之寒;燈前先辦火,可以傋元宵之觀。參學人亦然,必先精勤辦道,道眼頓開,可以領納現前受用。

  ——《雪關禪師語錄》

  

  開示:

  「中庸」說「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」。凡事時時能夠做好準備,你才能從容不迫;都沒有準備好,會手忙腳亂。你要先準備好再去經營、去面對。

  幸福人生講座(第7集) 2005/3/19

  

  這個都是對事情很慎重對待,負責任的態度。「言前定則不跲」,你今天要跟對方約定約會,要談哪些事情,你事先把這個綱列好。不然有時候聊、聊,結果都沒有聊到重點,時間到了,這就可能一些重要的事還是拖延。要討論哪些先列清楚,人家看你在談話當中都是很有準備,代表你對事情很負責,很慎重對待。人信不信任我們,他那分信心從哪裡來?從我們每個做事的態度當中,他可以感覺得到。

  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(第74集) 2012/8/11

  

  所以「言前定則不跲,事前定則不困」,做事都先規劃好,就不會走到一半,好像要向前又不行,退後也退不了,那就一開始沒慎於始,沒考慮周詳。「行前定則不疚」,一個人的行為,一言一行都能夠三思後行,就不會做出自己後悔的事情。「道前定則不窮」,你在處理任何事情,都是遵循著仁義禮智信、五倫八德,任何障礙你都能突破,「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」。

  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(第74集) 2012/8/11

  

  「於出世道不能修行。於諸眾生不生慈念。」對於了生死出三界還沒有把它當做一回事情來辦,不能認真的修學。對眾生沒有慈悲心,怎麼曉得?你自己不認真辦道,就是對眾生沒有慈悲心。為什麼?如果對眾生有慈悲心,自己一定勇猛精進,你的道業成就,你才能度他們。我為什麼要精勤?為什麼要努力?為什麼要發奮?為什麼要一切放下,求生淨土?就是大慈悲心,為了廣度一切眾生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9集) 1996/10

  

  這些毛病要不能捨掉,正當的修學不能認真努力真修:「未生慧力當令出生。已生慧力能令增長。亦無是處。」佛一樁一樁都給我們否定掉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短短數十寒暑,要想成就,這些大障礙要不能一樣一樣的清除,怎麼能成就?所以古今中外,我們細心觀察,修行的人很多,成就的人很少。也有很多人他也很精進、也很用功,為什麼也不能成就?讀了這段經文才恍然大悟,這裡頭有個一條、兩條他沒有能做到,那就是嚴重的障礙,就是他修行不能成就的原因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9集) 1996/10

  

  我們看底下一段結論。「彌勒。是故菩薩。未得慧力而欲得者。應捨諸法。當須捨離。」哪些應捨的?剛才前面說過了,利養要捨、憒鬧要捨、世話要捨、睡眠要捨、眾務要捨、戲論要捨。要捨的你要統統捨,要放下。「應修諸法。當須修習。」佛在這裡講得很清楚,少欲知足要修,寂靜要修,觀實義要修,觀實義簡單講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少睡眠要修,離眾務要修,出世道、慈念眾生,這是佛教給我們應當要修學的,『當須修習』。

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(第9集) 1996/10

  

  敵不過習氣發生什麼狀況?叫明知故犯。譬如知道萬法皆空,心裡還是貪得患失,這就是習氣,敵不過習氣。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產生警覺,時時刻刻有警覺心,要認真努力精進,什麼時候能克服習氣就得受用了;得受用就叫菩薩,就不叫凡夫。譬如修六度,修六度真正能夠把貪瞋痴慢疑斷掉,這就是菩薩,它起作用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00集) 2012/2/19

  

  『宜各勤精進,努力自求之』。「佛勸大眾,各各」,這個各各裡面包括我們在內,你要這樣去體會,自己才得受用,「皆應精進勤修,努力自為,求生淨土,徹證本心,圓滿佛智也」。到達極樂世界,徹證本心,圓滿佛智,是絕對可能的,一定做得到的。下面講勤這個字,「勤謂令心勇悍為性,亦即精進之義」。勇猛精進,絕無退轉,海賢老和尚說的絕不拐彎,好!「求者,求道,亦即求生淨土也」。我們今天牢牢的記住,求道是什麼意思?就是求生淨土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391集) 2016/10/28

  

  只要生淨土,我們大功就告成,亦即求生淨土也。「經中《至心精進品》曰:人有至心求道,精進不止,會當尅果」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,說明人至心真心,真誠到極處,我在這個世間沒有別的念頭,只是一心求道,只是一心求往生。精進不止,就是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,絕不改變法門,師父教的是正確的,絕不是欺騙他的,你只要聽話決定有好處,他真的是精進不止,最後結果我們看到了,圓滿功德,自在往生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391集) 2016/10/28

  

  我們自己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,專念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自己起帶頭作用,教化一切眾生、影響一切眾生。「如是之人。正是當機。」能夠這樣做的,這就是淨宗『當機』者,也就是說,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的人,這是當機的。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,不算是當機。所以我們一切心念都要作往生的準備,這就對了!決定不要為自己,為自己都是準備繼續搞六道輪迴,這個觀念就大錯,這個做法也大錯,一切都為往生淨土。我們弘揚淨土,勸導一切眾生念佛,這就是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,這就是我們淨土的資糧。

  無量壽經玄義(第15集) 1994/10

  

  我們是非常非常幸運,遇到淨宗,遇到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遇到黃念老的集註,把這個法門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死心塌地,再沒有第二個念頭了。出世法的念頭都沒有了,何況世法!一切時一切處,自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勸一切眾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別無二念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572集) 2012/10/18

  

  今天我們要鍊的功夫,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天天要訓練。訓練隨緣,什麼都好,不執著,樣樣都好,樣樣都不能放在心上。心上只許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許有,不可以有。這個重要,這保證我們一生往生。一定要像前面蓮池、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方法,一七為期。常常想著,要真的這麼想,不是假的,我在這個世間存活的時間還有七天。那你想,我這七天該幹什麼事情?還能幹別的嗎?黃念祖老居士往生前半年就預備資糧,好像出門準備行李,一天十四萬聲佛號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99集) 2012/4/18

  

  現在我們還有七天,我們幹什麼?什麼都不能幹了。恆順眾生,你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,都好,已經與我不相干。你們做得好,好;做得不好,也好。你要來找我、來問我,我只告訴你四個字,聽經、念佛。為什麼要你聽經?你還沒搞清楚,你還不肯放下,所以要聽經。真正一切都放下,經不要聽了,念佛就可以了。黃念祖老居士不要聽經了,他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聽經是打閒岔,一心念佛比什麼都重要!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99集) 2012/4/18

  

  我們不能存僥倖的心理,要認真準備資糧,要準備往生。準備往生就是信願持名,一向專念,時時刻刻都準備,時時刻刻想往生,才真能去得了。對這個世間隨緣,一切都隨緣,決定不攀緣。就是我想做什麼做什麼,叫攀緣。你到哪一道去,最後一念做主宰,所以最後一念比什麼都重要。你喜歡的東西要放下,否則的話,到最後的一念還會想到,你就極樂世界去不了。什麼都不能夠放在心上,只有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那就對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/3

  

  世間全是假的,應當要放下,不要再去計較這個事情,辦自己的大事要緊。辦大事,大事辦妥,那就是示現給大家看;經上常常教給我們受持、讀誦、為人演說,演就是表演,你做樣子給人看。這很要緊,這個常識不能不知道,我們明瞭,依照這個方法去做,這一生決定往生成佛。

 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(第20集) 1997/1

  

  印光大師八個字:「敦倫盡分、閑邪存誠」。我們所說的虛偽、染污、傲慢、愚痴、沒有慈悲,這是邪;閑邪,閑是防止。存誠,心裡面常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。要落實,要真正做到。「敦倫盡分」這四個字就是淨業三福,就是六和敬。他老人家言語非常簡潔,真正說到了現前大眾學佛成敗的關鍵。說得再簡單一些、再明白一些,要學著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防非止惡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,這一生就成就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38集) 2001/12/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