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善用其財-第577集

  法語:

  修菩薩道必須盡心盡力饒益一切眾生。財富是前生修來的,須有智慧才能善用其財,使其發生莫大的效益;最廣最深的功德是布施佛法,能令眾生度脫生死苦海,超凡入聖,花費小小的金錢可以培植無量無邊的功德。若能離相,則能稱性起修,其功德彌廣。

  

  節錄:

  佛告訴我們,財富、智慧、健康長壽都是果報。要想得到這個果報,一定要修因。善因得善果,惡因得惡報。有果必有因,有因必有果,這是真理,是永遠不會變的。這個人發財,財從哪裡來的?絕對不是他很聰明、他的方法很多,他就能賺錢了,說實在話,比他聰明的人多,比他方法靈活的人也多,為什麼那個人不發財,他發了財?佛跟我們講的,財富之得來是你前生種的因,種的什麼因?財布施。

  認識佛教(第4集) 1991/12

  

  你有財富,有錢是福報,用錢是智慧。錢,用的時候,能用在社會上,能用在大眾上,這是大智慧,這是真正會用錢。處處為自己是很笨的,一點點福報,沒幾天就享完了。如果你念頭一轉,你的福報是無有窮盡。布施裡面包含的,實在是無量無邊,我們每一個人在每一天生活當中,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。所以念頭一轉就是菩薩道,轉不過來就是六道凡夫,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。

  認識佛教(第4集) 1991/12

  

  現在這個世間眾生最缺乏的是什麼?我們要曉得。為什麼這個社會動盪不安?人心沒有安全感。什麼原因造成的?迷惑顛倒,這才是真正的根。怎麼解決?開智慧就解決了。由此可知,今天這個社會大眾缺乏的是什麼?缺乏的是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在哪裡?在佛法裡面。布施佛法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沒有比這個更好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76集) 2002/4/20

  

  點點滴滴要為眾生,要為宣傳佛法,要把佛法殊勝的利益介紹給一切大眾。印光大師是我們近代一個好榜樣。印光大師很出名,中國、外國都知道他,都尊敬他,信徒不知道有多少,供養也不曉得有多少。老法師穿的衣服,沒有做一件新衣服,沒有去做一雙新鞋子,沒有在吃飯時多加幾個小菜,沒有。一件衣服還是穿二、三十年,那些錢哪裡去呢?都印經去了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集) 1995/5

  

  蘇州報國寺,是他晚年閉關的地方,他就在報國寺成立一個弘化社。信徒所有的供養,都拿去做印經的經費,流通佛法,布施佛法,這是他做給我們看的。他一生就做這一樁事情,怎麼知道的?我在《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》,請老法師去主持、講開示,我從那裡面看到的。那個時候北方有災難,好像是旱災,老法師發心,從印經款裡面提出三千塊,那時候是大洋,三千塊大洋到北方去賑災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集) 1995/5

  

  我們才曉得老法師一生就做印經一樣功德,必要的時候,救災的時候,是從印經錢裡頭拿,並沒有其他的專款。他做得專,專精於一門,這是值得我們效法,值得我們學習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5集) 1995/5

  

  法布施,我們就學會了,跟印光大師學的,我們把財、法、無畏變成一樁事,布施佛法、布施經典。現在我們做念佛機、播經的這些機器,大量製作,供養所需要的人。十方供養我的這些財物,我統統把它做成印經,流通法寶,做這個用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13集) 2013/3/9

  

  布施佛法在古時候只有兩種方法,一個是講經,一個是印送經書。從前只有這兩個方法,現在方法多了,現在你看有錄音帶,有錄相帶,有光碟,還有網路,有衛星電視,現在方法比從前多得太多了。如果我們能用這些方法盡心盡力去做,那個功德都不可思議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76集) 2002/4/20

  

  普賢菩薩給我們說,一切供養中,法供養為最。這個話說得就很清楚了。沒有開發的地區、落後的地區,我們要財法兩種布施都要去做,財布施能夠幫助他維持一個最低的生活,以免飢寒之苦;法布施能夠幫助他覺悟,他能夠改善他的環境,改善他生活環境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92集) 1990/4

  

  所以布施是有智慧的。沒有智慧修的布施,好像你種植物一樣,你找不到肥沃的土地,你把它種在砂石裡面,幾天枯死掉,白丟了。所以要知道哪是真實的利益,這個利益是對眾生的利益;哪個是相似的利益,好像是對眾生有利,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情。我們要把它看清楚,要認識清楚,要善於選擇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92集) 1990/4

  

  為一切眾生,像阿彌陀佛一樣,四十八願願願都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,阿彌陀佛沒有居功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心裡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這個要學。做一點好事,「你看我對你多好、我對你有恩,你要知恩報恩」,錯了,你就搞輪迴了。沒事,布施恩德,布施完了就忘掉,永遠活在清淨平等覺裡就對了。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統統不沾染,以大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,行菩薩道,三輪體空,清淨無為,我們與自性相應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34集) 2011/3/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