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修行最忌投機取巧-第570集

  法語:

  佛法是最現實的,如肯依教奉行,眼前就能得益。唯有信佛,善根才能增長,得其受用。世間法可以用欺騙手段得到眼前利益,佛法沒有絲毫取巧的可能,如滿肚子貪瞋癡慢,把經典讀盡了讀透了也沒有用。真正學佛的人連捨棄生命都沒什麼了不起,何況名聞利養。

  

  節錄:

  儒、佛的教育又何嘗不是生活教育?如果我們所學的跟生活脫了節,那又有什麼用處?我們學它幹什麼?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,說實在話就是教我們怎麼過日子,怎樣做人,怎樣工作,怎樣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儒、佛的教學,沒有離開生活,離開生活就不是佛的教育,這一點我們要特別認識清楚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67集) 2000/10/16

  

  所以我們看看,佛菩薩怎樣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。佛菩薩教了,教了我們要真做,我們能懂、能信,能依教奉行,決定離苦得樂,非常現實。你天天在學,學了之後,你的苦沒有離掉,你的樂沒有得到,原因在哪裡?不是佛教錯了,是你對於佛的教誨,你有疑惑,你沒有完全相信,你沒有徹底了解,你沒有把它落實到生活當中,你的苦難脫離不了,你的樂永遠得不到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67集) 2000/10/16

  

  誰能得到?依教奉行的人得到了。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頭,一再強調要「真幹」!什麼是真幹?經典裡面的教訓,字字句句都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,這就叫真幹;決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,就是經論的教誨,決定要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67集) 2000/10/16

  

  學佛最大的障礙就是不信,信了裡頭還夾雜著懷疑。為什麼你修行不能成就,功夫不得力?你的信心裡頭夾雜著許多疑慮,懷疑、顧慮,不是別的。這真正是第一個因素,《華嚴》跟《大智度論》裡頭都說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長是生長,養是培養,生長、培養一切善根,信心。我們的信心沒有建立,一定要想方法去建立。建立之後,好好的去養護它、保護它,不要受外面境界動搖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42集) 2012/7/24

  

  智慧德能是我們本性本來具足的,不是外來的。佛法的修學,從戒定慧下手,依教奉行,一定可以證得。學佛要誠心誠意去學,不能投機取巧。這是恢復自己性德,怎麼可以投機取巧?有一點虛偽的心,就是障礙,就是性德之賊。菩提心第一條就是「至誠心」,沒有一絲毫的虛偽,真誠,才能夠恢復自己的智慧光明遍照法界,這就是般若德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4集) 1984/12

  

  虛偽的心、諂曲的心,這佛在經上也常說,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」。這是事實,以一種虛偽諂曲之心來求佛道,沒有這回事情,你用的機心再多,你將來的果報都在三途。換句話說,充其量你在這一生當中得一點名聞利養,這一生光景不多,你能享受幾年?後來入三途這個時間就長了,不曉得是幾千幾萬年,甚至於多少個大劫,你才能脫離惡道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55集) 1990/4

  

  妄心只能得到知識,學佛能得到知識,經典裡的知識,不開智慧。真心開智慧,用真心來讀誦會開悟,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徹大悟,起這個作用,用妄心不起這個作用。妄心是世間所謂記問之學,你看得多,你記的東西很多、很豐富,能講得天花亂墜,也能幫助你著作等身;你能寫,寫上幾百萬字的著作,知識,不是智慧。那是世法,不是佛法,爭取世間名聞利養有用處,你能辦得到,了生死出三界不行,完全用不上,這點不能不知道。

  淨 土大經科註(第504集) 2012/9/9

  

  我們學佛到底是為什麼?為世間名聞利養最好不要用佛法做為手段,為什麼?以佛法做為手段這是褻瀆,這是有罪的。為什麼?讓社會一般大眾誤會,原來這就是佛法。你把一切眾生引到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去,把佛法的知識當作智慧,錯了,把研究經教以為是修行也錯了;佛法一定要走戒定慧的道路,不走戒定慧的不是佛法,這總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504集) 2012/9/9

  

  我想很多同修都希望真正成就,為什麼不能成就?幾個人去尋找不能成就的原因?你沒去找。如果你把不能成就的原因找到,把這個原因消除,障礙就沒有了,你就會成就。這個障礙是什麼?大致上說起來,貪瞋痴慢、五欲六塵,你放不下!所以一面念佛,一面常常牽腸掛肚的事情自然就跑出來,總有放不下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6集) 1984/12

  

  第二個因素,沒有能夠死盡偷心,投機取巧,這個念頭沒有把它消滅掉,我們念佛的心不真、不誠,這也是得不到清淨心、得不到一心的重大障礙。所以自己要認真去檢討,要把這些障礙統統消除,徹底放下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6集) 1984/12

  

  學佛要用真心,要用誠心。如果用僥倖的心、投機取巧的心學佛,決定不成功。有少數人發生誤會,聽說臨終十念還行,不要緊,現在多造點惡事沒關係,到臨命終時還來得及。在理論上講得通,臨命終是來得及。可是你要想一想,你能保證臨命終時頭腦清楚嗎?還能記得住念佛嗎?不要緊,臨命終時有人幫我助念,我記不起來,還有人提醒我。到那時候找人也找不到,那怎麼辦?所以,不可以僥倖,要老老實實認真修學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63集) 1984/12

  

  古德教我們「死盡偷心」,偷機取巧的心念要死盡,要以真誠之心去念,所謂「一念相應一念佛」,才能相應!我們雖然念佛,不相應,只在阿賴耶識裡薰習成種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,這個種子哪一天起現行、起作用,不曉得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75集) 1984/12

  

  由此可知,真正念佛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絕對不留戀。你在這個世間還有計較,你這個心不清淨,這個壞了我們這一生成佛的大事。首先要把「得失」這個念頭放下,我們在這個世間用什麼樣的心態?暫住,像住旅館一樣,等著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這個地方一切與我沒有關係,與我沒有交涉,大家對我好,我尊重他,大家對我不好,我也尊重他,因為我住不了幾天就走了,何必跟你們過不去!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75集) 1984/12

  

  你們給什麼給我,我都不要,因為我曉得一樣也帶不走。得到,決定沒有一絲毫掛念的心,失掉,也不會有一絲毫後悔的心,為什麼?帶不去,不是自己的。這個樣子,把你心裡面的妄想雜念捨得乾乾淨淨,這就是古人講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這樣一句阿彌陀佛才相應,這個佛號才有力量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75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