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恒常修習,常隨佛學-第567集

  法語:

  慈能與樂,何為最樂,能深培善根最樂,真智慧是一切善的大根大本,無智者得三界有漏的福報,享完之後再受罪,故必須使眾生福慧雙修。三業不停的在行動,故必須於一切時一切處恒常修習,常隨佛學。經論是佛的意的行為,修正思想須依經論,修正身口的行為須依戒律,佛法不是空談口號的。

  

  節錄:

  經上常說,諸佛菩薩是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悲是拔苦的意思,看到眾生有苦難,幫助他解決,這叫悲;慈是與樂,給與眾生安樂,幫助他得安樂,這叫慈。慈悲上加個大字,就是沒有條件的,無條件才叫做大,有條件就不能稱為大慈大悲。我們凡夫幫助別人多少都還有條件,不像佛菩薩完全是無條件的。

  一切有條件的就是虛偽,要把這些統統除掉。換句話說,我們喜歡的人,我們要幫助他;我們不喜歡的人,我們也要幫助他;對我們善意的人,我們要幫助他,甚至於對我們有惡意要害我們的人,我們也要幫助他。沒有條件,一視同仁、一律平等,這叫大慈大悲,這個才不損真正的善根。

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(第25集) 1993/6

  

  聰明智慧能了生死、能出三界、能斷煩惱、能消業障,這四樁事情非真實智慧辦不了。世尊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教學教什麼?就是講般若智慧。般若智慧要有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才能接受。所以世尊前面二十年,講阿含、講方等,那就是培養大家的根器、福德,就是善根福德。經過釋迦牟尼佛二十年教導,善根福德提起來了,才能接受大乘,才能接受般若智慧。而般若智慧,是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教學的核心,主要課程,講的時間最長,二十二年。到最後,回歸到一真法界,《法華經》,有智慧了就提升到一真法界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67集) 2012/4/2

  

  古人心地清淨,社會淳樸,沒有欲望,沒有奢侈,知足常樂,所以他心是清淨的。清淨心流出來的就是智慧,智慧表現在外面就是愛、就是慈悲,所以慈悲是智慧具體的表現。這些人看到了,就有人想到,這個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,這是好的,一切善法都從這生的,一切德行也從這生的,它是一切善的大根大本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08集) 2013/5/19

  

  『淳淨』就是般若智慧,智淨福滿,智慧清淨,福報就圓滿。福報是從智慧生的;換句話說,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,那個福報,我們平常講有漏的福報,不是稱性的。有漏福報裡面絕不單純,正如同《老子》所說的「福兮禍所倚」,這就是福裡面沒有慧;換句話說,它隱藏著災禍。

  大乘起信論(第12集) 1981

  

  有智慧的福報跟沒有智慧的福報從什麼地方看?實在上講很明顯,有智慧的福報一定是大家享,他有福報,他福報他不是一個人享,他要大家享,這是有智慧的福報。沒有智慧的福報,他那個福報是一個人享,我一家人享,不是我自己家的人享不到他的福,這種福報是沒有智慧,是世間所謂有漏福報。這個大家享,諸位曉得,這個福報就享不盡,因為你一面在享受,是一面又在培植,所以享不盡的。你一家人享,這個福報是前生修的,享得盡的,享盡了以後怎麼辦?享盡以後苦難就來了。

  大乘起信論(第12集) 1981

  

  「福德固然重要,而智慧尤其重要」,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,不要看到福德,單單都去求福,把智慧疏忽掉了。佛法是要福慧雙修,偏重在一邊都是毛病,凡夫多半偏重在修福,二乘人偏重在修慧。其實偏在一邊修福,福不圓滿,三界有漏的福報;偏重在慧,慧也不圓滿,二乘人的智慧是很有限的,大乘菩薩看他還是個愚者。我們必須要曉得福慧雙修,在修福裡面同時就修慧,在修福裡面以修慧為主。

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第13集) 1983

  

  起心動念是意業;言語,口業;身體的動作是身業。《十善業道》裡面告訴我們,殺盜淫,身業;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口業;起心動念,意業。這三業不停的在造,造業,這個業是善是惡你自己知道。三業都善,來生人天果報,三業不善,那就分別到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最嚴重的是地獄,絕大多數的是鬼道。現在的業造得重,可能絕大多是地獄道,其次餓鬼道,再其次畜生道。這幾句話是嚴重的警告,而且回頭想一想,我們每個人都有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395集) 2016/11/1

  

  你想錯了、看錯了,這是意業的行為,經論幫助你修正。言語造作,這身業的行為(身包括口),戒律!戒律是正確的行為、身口的行為,經典是正確思想見解的行為;依照經論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,依照戒律修正我們身口的造作,你得要幹!所以佛法是實學,真實的學問,不是談玄說妙,那個沒有用處,佛法學了馬上就有用處,立刻就見效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39集) 2003/2/9

  

  怎麼隨順諸佛學?世尊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頭告訴我們,「常存善法」。什麼是善法?一切諸佛如來的方便法。他的示現,他的思想,他的言行,要常放在心上,這就是住。「思惟善法」,常常想著佛陀的教誨。佛所講的他統統都做到了,十波羅蜜他做到了,十大願他做到了,戒定慧他做到了,覺正淨他做到了,不但做到,樣樣圓滿;四攝法他做到了。常常想,佛都做到了,我也要做到。佛能做得到的,我為什麼做不到?這個事情不是求人,求人難,人家不答應你,你一點辦法都沒有,這是求自己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79集) 2003/3/25

  

  「常隨佛學」,一定要以佛為榜樣,要以佛做標準,佛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老老實實去做;教我們不可以做,我們就決定不要做,這是持戒。戒是無上菩提本,戒的根是什麼?戒的根就是十善業。我們在前面學習過,十善業道展開,在小乘是三千威儀,在大乘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,十善業!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它是根本的根本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948集) 2008/9/8

  

  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,我們明白了,我們看了之後體會到、明瞭了,佛這樣慈悲為我們示現,我們終於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對得起佛菩薩。是不是真對得起?未必!為什麼?你真搞明白但你沒有做到,你還是對不起佛菩薩,要落實!如何落實?還是佛在經教千言萬語教導我們,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我們每天要幹這個事情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46集) 2001/12/27

  

  受持就是落實,佛在經裡面講的這些道理,我接受了,佛教給我們生活、處事待人的方法,我接受了;接受就是我都做到了,把道理變成我的思想、見解,把方法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行為。持是保持,不是做一天、不是做一年,盡形壽生生世世,永遠保持;不但一天不能離開,剎那須臾都不可以離開,這是成就自己。讀誦大乘、為人演說,這是保持的不二法門。怎麼能保持得住?天天讀誦,天天為人演說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46集) 2001/12/27

  

  一定要斷惡修善,一定要奉持三皈、五戒十善。我們提倡:存好心,行好事,說好話,做好人,我們提倡這四好。四好要落實,要真正去做到,不是喊口號;喊口號,沒有用,一定要做到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5集) 1999/7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