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深入經典,體會聖賢真實義(白話文)

  在中華文明的浩瀚長河中,歷代聖賢,猶如一盞盞璀璨的明燈,引領照耀著千秋萬世後代子孫的道德方舟。

  被譽為「大成至聖先師」的孔老夫子,以通達明瞭經天緯地的言論,揭示了自然的人倫大道、天地真相。「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」。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,孔老夫子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在世時即有七十二賢、三千弟子緊隨學習。他睿智洞達、因材施教,針對弟子們提出的不同問題,給予相應的指導。

  

  夫子過世後,他一生的教言被弟子們彙集成典,流傳千古而不失光華。以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等為代表的儒家典籍,千百年來成為無數志士仁人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寶典,教化萬邦,歷久彌新。

  北宋宰相趙普曾有「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」之說。孔老夫子的教言更被中國歷朝歷代奉為瑰寶,遵行不怠,因此成就了一個個康平盛世的朝代。然而,由於時過境遷、物換星移,不要說是三千年後的今人,即使是孔子親自教授過的學生,要正確理解夫子教言的真實義,合理運用於處世治邦,也非易事。一旦曲解或斷章取義,往往會適得其反。

  今天和您分享的文章,講述的就是在孔子過世後,他的弟子們對於夫子在世時教言的理解產生爭議的一段記述。究竟誰的理解更接近夫子?請聽今天的故事……

  

  有子,名若,字子有,是孔子的弟子。有一天有子問曾子說:「你聽過夫子說到有關失掉官職祿位以後的事嗎?」

  曾子說:「聽說過,夫子曾說過:『失掉祿位要貧窮得快,死了要腐爛得快。』」

  有子說:「這不應該是夫子的話。」

  曾子說:「我的確聽夫子這麼說過。」

  有子又說:「這不應該是夫子的話。」

  曾子堅持說:「我和子遊都聽到的。」

  有子反問道:「是嗎?那麼夫子一定是另有原因而這樣說的。」

  曾子把有子的話告訴了子遊,子遊稱讚說:「有子太厲害了!他的話實在很接近夫子的本意。從前夫子在宋國的時候,看到桓司馬為自己做石椁,花了三年時間還沒做好。夫子說:『像這樣的奢侈浪費,死後還不如快些腐爛的好。』夫子所謂的『死了要腐爛得快』,這是針對桓司馬而說的。

  還有一件事,南宮敬叔失掉祿位後,每次回國總帶著許多珍寶去朝見魯國國君。夫子便說:『像這樣的行賄,失掉祿位後還不如快些貧窮的好。』所謂的『失掉祿位要貧窮得快』,這是針對南宮敬叔而說的。」

  曾子把子遊的話告訴有子,有子說:「是啊!我本來就說這不應該是夫子的話。」

  曾子說:「那您是怎麼知道的呢?」

  有子說:「夫子治理中都時,曾定下法度,棺要四寸厚,椁要五寸厚,因此,我知道夫子並不希望人死後腐爛得快。夫子在失去魯國司寇官職後,打算到楚國去,因此,就先叫子夏去表明意願,接著又叫冉有去再次重申,因此,我知道夫子並不希望貧窮得快。」

  

  聽了上面的故事,我們感到十分慶幸,正因為有了有子這樣的學生,能夠正確理解夫子的存心和用意,才不會把夫子對個別人的特殊教導,作為對大眾的普遍教誡去宣導和踐行。

  眾所周知,夫子之所以能被諸侯各國譽為「天縱之聖」,乃是因為他確實做到了《大學》開篇上所講的「明明德」,即對天地真理通達明瞭。也正因為如此,夫子才能審時度勢,針對不同的社會狀況和不同的人給出相應的指教。對於同一問題,夫子有時甚至會給出截然相反的開示。而受教者,依照夫子的教言躬身踐行,無不獲益。因此,唯有正確理解夫子教言的真實含義,才能做到心中有數,行之有法,動之有則。

  今天,謹以《古文觀止》所選《禮記·檀弓》裡的這篇文章,作為對孔老夫子及古聖先賢的追思與紀念。古德云:「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願我們都能夠通過深入學習經典,體會到聖賢的真實義,讓超越時空的千古經典,散發出灼灼的光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