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布施人人可修-第536集

 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,眾生特別需要聖賢教誨,幫助他看破放下,幫助他如何求得身心安穩,衣食無慮,基本的要求。世出世間聖賢真可以幫助他得到,那就是教導他廣修供養。財供養得財富,你不要怕,賺錢不容易,尤其是貧窮人家,佛經上說「貧窮布施難」,沒有力量布施,不肯布施那就更窮。如何能叫貧窮的人歡喜布施?布施雖然不多,福報很大,他要明白這個道理他生歡喜心,那你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於是那個福報就愈來愈大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40集) 2011/1/18

  

  財布施人人都可以修,不一定說有錢的人修財布施容易,沒有錢的人修財布施難,你這個觀念就錯誤。往往修財施,沒有錢的人比有錢的人,修得多、修得圓滿。一個有錢的人,家裡面億萬財產,現在鬧水災,捐個一千塊錢、一萬塊錢,那真是叫九牛一毛,微不足道。一個低收入的人,一個月只收入個一萬多塊錢的,最低收入的人,他要捐個一千,是他一個月的十分之一,要照比例來說,比那個富翁布施的多得太多太多了,所以往往窮人布施的功德圓滿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73集) 1990/4

  

  諸位要知道、要記住,修福不在乎你出錢多少,出力多少,不在乎這個。在乎你的心量大小,你的心清淨的純度,在這個。心愈清淨、愈純、愈廣大,小福都變成大福。你布施一塊錢、一毛錢,那個功德都是盡虛空遍法界,稱性。所謂稱性就是與自性相應。我們再說得落實一點,與清淨心相應,與平等心相應,與慈悲心相應,這一塊、一毛,這個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的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52集) 1989/1

  

  全是從心量大小上來說的,不在乎我們修為上的多寡。譬如布施,我只布施一塊錢,我這一塊錢就是大善根,就是廣善根,就是無量無邊的善根,為什麼?心清淨,心廣大,縱然是一塊錢也盡虛空遍法界。我今天布施十萬塊錢,我求我自己升官發財,求我自己身體健康,這個小,太小太小了!不能說我出的錢多就大,我出錢少就小,不是這個,是以心量為標準。所以沒有錢的人,窮困之人,能修最大的善根,往往億萬富翁他修的是小善根,他比不上窮人,全在心量。

 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(第2集) 1986/12

  

  佛教給我們得最究竟圓滿的大福德,怎麼作法?一樣的做,不求世間果報,果報就更大,就不可思議。世間人所希求的真是小福,心量一拓開,念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一絲毫的小福都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,隨他的心量拓開。你布施一塊錢、布施一毛錢,功德是等虛空法界,心量大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97集) 2001/2/27

  

  中國人常講量大福大,你做的好事隨你心量在拓展;你的心量是一個家,你一家人得福;你的心量是一個國,一國人享你的福;你的心量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那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得福,這是如來果地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才知道怎樣修學,才知道自己有能力修學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97集) 2001/2/27

  

  財布施,財裡面有內財、有外財。外財是我們身外之物,布施就是放下、就是捨,你要能捨;也就是說,說老實話,布施就是沒有執著,我對於身外之物,心裡頭不執著,沒有牽掛。什麼是內財?內財是身體,內財怎麼布施?譬如這個佛堂今天有事,許多同修發心來作義工,作義工幫忙做事,內財布施,我出力!力不是外財,不是我的金錢,你出力是內財布施,你幫忙策劃在用頭腦,也是內財布施。雖然布施,不著布施之相,能捨!這都是屬於財布施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11集) 1995/5

  

  你們要是問:我現在什麼都沒有,我拿什麼布施?你去讀讀《華嚴經》,布施不一定限於財物,財布施,只是在無量布施裡面的一種而已。諸位一聽到布施,自己沒有錢財,那就錯了。什麼都沒有的時候,還有隨喜功德,也是布施。見到別人布施,心裡面生歡喜,所謂是歡喜讚歎!這是布施波羅蜜我們一定要修,一定要重視。

  四十華嚴觀自在章(第11集)

  

  布施供養天天在做,從來沒有間斷過,心裡頭痕跡都不著,與法性相應,與性德相應。把自己無始劫以來慳貪的根拔掉了,於世出世間法一絲毫貪戀都沒有了;對名聞利養沒有貪戀,對五欲六塵沒有貪戀,絲毫念頭都沒有;對自己的身心也沒有絲毫貪戀,「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」,修布施!《金剛經》上,佛不就是這樣教給我們的!這樣布施,純淨純善。「無邊果德」從這個地方證得的,無邊果德就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,怎麼修來的?這樣修來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47卷) 2003/1/22

  

  我沒有時間幫助他,我也沒有財富去幫助他,歡喜讚歎也是隨喜功德。這功德有多大?看自己的心。真誠心讚歎,隨喜功德也是無量無邊。為什麼?我不是不拿錢幫助他,我沒有錢;我不是不想去做義工幫助他,我沒有時間。這是什麼?緣不足,發心圓滿。發心圓滿,功德就圓滿。佛法確實不在形式在實質,實質是你真正發心。所以我們絕不可以輕慢一些貧窮、一些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人。他們沒有錢,甚至於身體衰弱、多病,他也沒有能力去做好事,他如果看到別人做好事,發真誠心隨喜,功德不可思議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14集) 2001/2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