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最恭敬的心,給最可敬的人-第34集

  二千五百多年前,有一位學生,性情沉穩,為人謹慎,待人謙恭,他對父母極為孝順。

  有一次,父親叫他去瓜地鋤草,他不小心把一棵瓜苗鋤倒了。父親一氣之下竟用棍子把他打暈。他醒來後怕父親擔心,便起身到一旁彈琴、唱歌。

  他的老師孔子知道了這件事,便責備他說:「父親用小棍子打你,你要坦然接受;如果是用大棒子打你,你得趕緊逃走。因為父親在盛怒之下,很可能失手把你打傷甚至打死,到時候最傷心的人就是你的父母,這是陷父母於不義,是不孝。」

  他聽了老師的教誨,立刻真誠悔過,對孝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。往後的日子,他常常反省己過,用心奉侍父母,也因此以孝聞名。他,就是曾子,他與父親曾皙,都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。

  從我們呱呱墜地,便遇見了人生的第一任老師:父母。父母給予我們生命,哺乳養育,洗濯不淨,衣食住行無微不至。父母對孩子無私的付出和愛護,實則是一場孝敬的教育。

  孩子對父母恭敬,才能圓盡孝道;對老師恭敬,才能學有所成;對人恭敬,才能團結友愛;對萬物恭敬,才能世界和平。

  我們看教育的「教」字左邊是一個「孝」字,右邊是一個「攵」旁,因此教育就是教孝敬。

  師道來自於孝道,父母在家教育孩子要尊師重道,老師在學校教導孩子要孝順父母,如此親師合作,相得益彰,才能讓孝敬的教育得以圓滿。

  懷著對老師傳道授業的感恩之心,曾子對老師像對父母般恭敬。他十六歲拜孔子為師,尊師重道,勤奮好學。

  在曾子二十七歲那年,孔子去世,他以事親之禮為老師守孝三年。往後的四十餘年,曾子無論身在何處,身居何位,總是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,以身作則踐行老師的教誨,完成老師生前的囑託。他每日三省己身,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學問。他對《孝經》《論語》《大學》《中庸》的成書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曾子對孔子的至誠恭敬,除了因為老師有著溫良恭儉讓的道德修養外,還有老師對學生的慈愛。時移勢易,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,我們同樣在一位老師身上,看到了她對教育事業的堅持、對學生無限的慈愛和無私的奉獻。她,就是七一勳章獲得者,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——張桂梅。

  一九五七年,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,她二十六歲當上了中學老師,與丈夫在雲南大理教書。結婚六年後,丈夫不幸離世。於是,她自願申請調到地處邊遠的麗江市華坪縣教書,還義務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,成為數十名孤兒的母親。

  二〇〇八年,張桂梅在華坪縣創辦了國內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,十四年來,幫助近二千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改變命運,圓夢大學。張桂梅對學生關懷備至,用心幫助貧困學生。她節衣縮食,每天生活費不超過三元,卻把工資、獎金和積蓄全部用在教學和接濟學生上。

  張桂梅因過度勞累,身患多種疾病,卻依然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教育崗位上,她像一束希望之光,照亮著孩子們的追夢人生。經過她十多年的堅持和不懈努力,華坪縣女子高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,她也因此獲得許多表彰獎勵,但她卻淡泊名利,將獎金全部捐作慈善之用。

  有人問:「張老師,您是怎麼做到超越物欲,為學生忘我付出的呢?她說:「我想讓山裡的孩子,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……只要她們將來走得比我好,過得比我幸福,就足夠了。」正是她那顆愛生如子的赤誠之心,才能讓她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初心不改,奉獻大愛。

  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,在漫長的人生中,我們會遇到許多老師,他們或雷厲風行,或和藹可親,或循循善誘,但師者父母心,始終不變。老師之恩深如海,作為學生,我們該怎麼報答?

  孔子有一位學生,名叫顏回,他十三歲拜孔子為師。老師的道德學問、循循善誘、因材施教令他無比仰慕。顏回聰慧過人,謙虛好學,不遷怒他人,過錯不會犯第二次,短短六年就學有所成。他被後世列為孔門七十二賢之首,並尊稱他為「複聖顏子」。

  印光大師說: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。」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,在孔子的眾多學生中,他能深刻領悟老師思想的精髓,究其原因,是他對老師有著至誠的恭敬、報恩之心。那麼恭敬報恩之心如何體現呢?

  戰國時期,齊國有一位叫「秋」的人,他的棋藝非常高超,因此大家稱呼他為「弈秋」。弈秋有兩個徒弟,其中一個徒弟對老師非常尊敬,上課時極為專心,完全按照老師講的去做;另一個徒弟卻常常心不在焉。半年後,第一個徒弟已成為下棋高手,另一個徒弟卻沒什麼長進。

  由此可見,恭敬就是認真聆聽老師的教誨,專心致志,依教奉行。報恩,就是自始至終尊重老師,感念師恩,力行師教;繼承老師的道統,將老師的教誨發揚光大,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

  顏回一生安貧樂道,堅定不移地追隨老師孔子。顏回雖然早逝,卻把孔子學說中的「仁」德發揚光大,形成了儒家注重立德的「顏氏之儒」宗派,更為後代子孫樹立了做人的準則。在「顏氏之儒」的影響下,顏回的後代人才輩出,創作《顏氏家訓》的顏之推、大書法家顏真卿,以及高風亮節的顏杲卿都是顏回的後人,顏回的子嗣綿延二千五百多年不絕。

  孔子晚年將孫子子思託付給曾子,曾子將「忠孝」融入孔子的儒家學說,傾其所能教授子思,使他成為一代儒家「述聖」。曾氏後裔也謹遵曾子的教誨,子孫繁衍,家族興旺,賢能輩出。而子思的門人又將學問傳授給孟子,使孟子成為一代儒家「亞聖」,最終使儒家學說得以傳承和發展。

  子貢,孔門七十二賢之一,又名端木賜,他對老師也十分恭敬,孔子去世後,他為老師守孝六年,將孔子的學說運用在經商上,尤其注重誠信合作,成為一代儒商,為後世經商之道作出了好榜樣。

  以上幾位賢人的例子,讓我們體會到,要用最恭敬的心,獻給最可敬的老師,依教奉行,做學生的才能學有所成;將老師的道業發揚光大,才是真正的報師恩。

  

  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,願天下的學子都能孝親尊師,不忘師恩;願天下的老師,愛生如子,像一束智慧之光,永遠照亮孩子們的幸福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