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心量拓開,智慧現前-第532集

  佛經上所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那是說誰?說我們自己,不是說別人。阿彌陀佛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釋迦佛亦如是,十方佛皆如是,你我他亦如是,沒有兩樣。心量小是什麼?心量小是煩惱、是習氣,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為什麼要這麼執著?明明你這一生可以成佛作祖去了,何必去搞六道輪迴!六道輪迴本來沒有,是你自作自受,是你自己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尤其是執著,執著一放下,六道就沒有了,這個夢就醒過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7集) 2011/7/16

  

  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,就是分別、執著、妄想造成的。離開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每一個人智慧德相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。《華嚴經》裡面,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,就很感慨的說: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個話說得多清楚,又說: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。他的過失,他的錯誤,就是在一切法裡面起了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6集) 1984/12

  

  離開一切分別執著,心性在哪裡?無所不在!它是虛空法界的本體。離開本體,它能現什麼?心性就像電視螢幕,所有一切現象都要從螢幕現出來;離開螢幕,它現什麼?沒有現。我們的心是虛空法界,虛空還是心性變現之物;心性不是虛空,虛空是心性變現之物;心性也不是法界,法界是心性變現之物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9集) 1984/12

  

  世界與佛,也不在自心之外。要曉得自己的心非常的廣大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。所以這個心不能太小,小了就可憐,心量要大。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,把真正的自己丟掉了,在這裡面執著一點,認為那是自己,那很可憐!《楞嚴經》上有個比喻,它把大海比喻作我們真心,把大海裡面水泡比喻作迷惑顛倒的人,他執著那個水泡是大海,而把整個大海忘掉,這叫迷人,這叫凡夫。覺悟的人曉得整個大海是自己,那個水泡也是自己,水泡沒離大海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6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的心有多大?現在那個心量小得不得了,兩個人還要吵架,你說可憐不可憐?這就是講「迷失自心,可憐憫者」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心量拓開學起,心量不大就不能入大乘之門。寺廟裡建築,天王殿面對大門擺了個大肚皮的彌勒佛,就是告訴你心量要大,才有資格進門,那個門檻代表大乘之門。中國佛教都是大乘佛法,你沒有大心量,進不了大乘之門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229集) 1984/12

  

  心量一大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四相」,自然就破了,我相我見就破了。所以它用的方法妙,叫「大而化之」。本來那個心量很小,把心量放大;這一放大,我執法執都沒有了,都破掉了。這是大乘法的善巧,這是大乘法高明之處。盡量把你的心量放大,把你的心量拓開。所有一切的煩惱、痛苦、生死輪迴,都是小心量造成的。

  彌陀要解演義(第14集) 1995/1

  

  所以學佛第一個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,要包容,不能跟任何人對立,對立就迷了!六祖惠能大師,你看答覆印宗的那個話說得多好,佛法是不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。二是什麼?二是對立,我跟你對立,這二法。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你我他是一,所有不同的族群是一,所有不同的宗教是一,所有不同空間維次是一,一真法界,這個是佛高度智慧,真實的善巧方便,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,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。

  對岡山淨宗同修開示 1999/11/28

  

  大乘經教裡面把心量拓開了,學諸佛菩薩,為一切眾生認真勤修精進,勤修戒定慧,開發自性裡面智慧、功德。自性本具無量智慧、無量功德,用這個智慧功德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把佛的教誨,佛教化眾生接受過來,我們把它發揚光大,令一切眾生都得佛法的利益,像佛一樣普度眾生,這就對了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29集) 2016/5/9

  

  我們學阿彌陀佛,學阿彌陀佛的心量,學阿彌陀佛的慈悲,學阿彌陀佛的智慧。智慧怎麼求?萬緣放下,這就是智慧。智慧本有的,沒有障礙,萬緣放下。學阿彌陀佛的慈悲,心量拓開,要包容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不是只顧眼前。我們的心同佛,我們的願同佛,我們跟佛走一條路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我自己希望往生極樂世界,我希望所有六道苦難眾生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彌陀的本願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360集) 2013/7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