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慈悲並非好壞不分-第522集

  慈悲如果沒有智慧會出麻煩。古德常說佛法是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但是又說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,那什麼原因?沒智慧。沒有智慧,慈悲裡頭就有麻煩,方便就墮落了,所以要有智慧。有智慧的慈悲是佛菩薩的慈悲,沒有智慧的慈悲是凡夫情識裡面的慈悲,不一樣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38集) 2013/3/28

  

  慈是什麼?慈是愛,父親要愛護子女。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?這個愛是理性的,不是感情的。理性隨順性德,感情是隨順煩惱,不一樣。愛子女,你一定會給子女做好榜樣,你會好好的教導他,子女無知犯了過失,這個過失要把它糾正,有的時候要呵斥、要責備,那都是愛的表現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37集) 2003/1/14

  

  真正的愛護,不是甜言蜜語,並不是講這個話大家都喜歡聽的,不是的。真正愛護眾生的言語,你教訓他,呵斥他,責備他,罵他,為他好!那些都是愛語。安慰他,獎勵他,勸勉他,都是為了利益他,這種言語就叫做愛語。父母愛護兒女,對兒女犯過錯責備很深。老師愛護學生,學生有過失一定要受嚴厲的處罰。那些呵斥、責備、懲罰都是愛語,都是愛護他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6集) 1998/5/26

  

  我們今天還是情執,是感情不是智慧,那我們想錯了、看錯了。小孩做錯事情,父母不懲罰他,愛他,將來會幹更大的壞事;如果做錯事情,小孩狠狠的教訓他一頓,以後他不敢做壞事。你說這個處罰是慈悲還是狠毒?這個道理要懂。不能溺愛,溺愛的罪非常重,他將來要墮到阿鼻地獄永不翻身,他會怪你。你當時為什麼不懲罰我,不把我帶回頭?你讓我做這麼重的罪業。他能饒過你嗎?學生小時候不懂事,他長大會開悟,他會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39集) 2012/7/20

  

  所以在教學裡面,我們也常常聽到恩威並施。學生有性情很好的、很善良的,老師對他很慈愛,他蒙得老師的慈愛,他懂得,他會努力精進,不辜負老師的期望。有一類頑皮的學生,老師對他慈悲,不但不能治他的病,他變本加厲,這個老師好好先生,可以騙他。所以老師對這一類的學生要用嚴厲的處罰,他才不敢越軌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67集) 1998

  

  眾生根性不相同,度眾生的方法不一樣,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,勝熱婆羅門是如來化身,用愚痴接引眾生;甘露火王也是如來化身,用瞋恚、嚴厲的刑罰接引眾生,手段不一樣。那我們凡夫看到,他這個人愚痴,這個人瞋恚很大。他是接引那一類的眾生,對象不相同。綜合五十三參,就是我們從早到晚面對現實的社會,一切不同的人、不同的事、不同的物,我們手段千變萬化,不是一成不變。對什麼樣的人,什麼方式接引他,都是幫助他覺悟。存心、目的是純善,決定是利益,沒有損害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244集) 1999

  

  所以一定要學佛菩薩,佛菩薩「不念舊惡,不憎惡人」,這講得非常粗淺,對我們說的。善惡要清楚、要明瞭,如果善惡不分,不明瞭,你是個糊塗人,你迷惑顛倒,善惡都不分。菩薩怎麼?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心裡頭沒有執著,不但不執著,大慈悲心油然而生,要幫助他轉惡為善,要幫助他轉迷為悟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17集) 2003/4/21

  

  你看看這真正是了不起,不能捨棄;「這個惡人無惡不作,算了,我們不要跟他往來」,哪有這種菩薩?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你要能捨棄這個惡人的話,你就不是在學佛了,你不是真正佛弟子,佛弟子不會有這種態度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你要把對立化解,我們常講化敵為友,化怨為親,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017集) 2003/4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