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管理者,應該寬容還是嚴格?(白話文)

  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是春秋時代鄭國的執政大夫子產,生前囑咐大夫子大叔如何執政的故事。

  在鄭定公八年(公元前五二二年),子產生病,他對子大叔說:「我死以後,你必然執政。唯有有德的人,才能以寬大的政策讓人民服從,否則就不如使用嚴厲的政策。火性猛烈,人們看著就害怕,所以死於火的人少;水性柔弱,人們輕忽而玩弄它,所以死於水的人反而多。因此以寬大的政策來管理人民是很難的事。」

  幾個月後,子產就病逝了。

  子大叔執政後,他不忍心用嚴厲的手段而採取寬大的政策。結果,鄭國因此盜賊氾濫,並在蘆葦水澤一帶聚結。

  子大叔非常後悔,說:「我早聽子產大夫的話,也就不致於這樣了。」

  於是他就派兵攻打那些盜賊,把他們全都殺了,盜賊才稍稍減少。

  孔子聽說了子產對子大叔的囑咐,就說:「子產說得好啊!政令寬大人民就會怠慢,怠慢就以嚴厲來糾正;嚴厲則人民會受到傷害,傷害就實行寬大。用寬大來調劑嚴厲,用嚴厲來調劑寬大,政事才能因此而平和。《詩經》上說:

  『民亦勞止,汔可小康。惠此中國,以綏四方』。意思是說,『人民已經很辛苦,可讓他們稍安康。先行加惠王畿地,用來安撫定四方。』這是實行寬大之政。

  『毋從詭隨,以謹無良。式遏寇虐,慘不畏明。』意思是說,『不要放縱詭詐的人,以此約束不善良的行為;制止侵奪殘暴者,和那些不怕正道的強梁。』這是以嚴厲來糾正。

  『柔遠能邇,以定我王』。意思是說,『安撫遠方、親睦近處,以定天下保君王。』這是用和諧來使國家平靜。又說:『不競不絿,不剛不柔。布政優優,百祿是遒』。意思是說,『不急不緩,不剛不柔。施政溫和,福祿就有。』這是和諧的極致。」

  當子產去世,孔子聽到了,流著淚說:「他的愛心,真有古人的遺風啊!」

  

  子產大夫論政寬猛的故事不僅感動了今天的我們,也感動了當時的孔老夫子,不禁為他的去世而傷心落淚。

  自古明君聖王,都倡導以德服人,子產當然也不例外。然而,臨終前他卻要子大叔以猛施政,因為他了解子大叔不能堪當「有德者」,這是子產針對子大叔個人的具體狀況而作出的指示。當執政者「有德」足以服民時,子産還是主張寬以施政的。

  換句話說,對於寬猛,子産的主張並非一成不變、一概而論,而是視個別的、具體的狀況做調整,其最終目的則在於避免以政害人,使人民誤蹈法網。因此,孔子稱讚他的愛心,真有古人的遺風,確實名副其實。

  後來,子大叔因為不忍心用嚴厲的手段而採取寬大的政策,鄭國因此盜賊氾濫,結果出兵把他們全殺了。這就是子大叔沒有自知之明,使得一個愛民的動機産生了殺民的悲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