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祖宗雖然遠 逢時祭必誠-全1集

  經句:

  祖宗雖然遠,逢時祭必誠,墓門勤拜掃,好展後人情。

  ——《小學詩·明倫第二》

  

  開示:

  中國文化維繫著三股相當重要的力量,第一就是孝道,而延續孝道的精神就是祠堂,祭祀祖宗的地方。常懷這顆感念祖宗、感念先人的這分報恩心,把孝道承傳下來,這是祠堂教孝。孝道是教倫理,孔廟是教仁義、道德。所以,這個社會現在最缺倫理,最缺仁義道德,是因為宗廟的效用,宗廟所產生教化的作用,現在愈來愈微弱了。

 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(第35集) 2007/3/13

  

  現在的小家庭根本都沒有宗廟了,這分孝道的延續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。像以前大家庭幾十口人、幾百口人,在祖宗的靈前可能兩邊還寫著,「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;子孫雖愚,經書不可不讀」。而所有的經書最重要教導的德行核心,還是從孝道出發。

 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(第35集) 2007/3/13

  

  祖宗雖遠,守祭祀之禮,飲水思源,不能忘了祖先,不能忘本。「禮者,報本反始,不忘其初也」。這個時候人不忘本就厚道,厚道就善良,人跟人就和睦。現在祭祀愈來愈被忽略,人沒有感念祖德,只想著眼前的利益,都偏離禮教,一重利,爭奪就產生。所以老子講,「知常曰明」,知道做人的常道、天地的正道,這是明白人;「不知常,妄作凶」,不知道常道,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,都是帶給自己以後的凶災,但自己不知道。

  文言文—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(第54集) 2011/2/26

  

  當一個人時時會感念,假如沒有父母,假如沒有祖宗,就沒有我,他時時能夠飲水思源,人心就非常厚道。孔老夫子說「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」,當我們在祭祀父母、祭祀祖宗的時候,也要盡心盡力,也做好榜樣給孩子看。古代的祭祀很有味道,在古籍裡面有提到,「父為大夫,子為士」,父親當大夫,孩子只是一般的士人。葬他的時候,葬以大夫,因為他當大夫,所以葬他的時候用大夫禮,祭祀的時候用士人禮。

  《弟子規》與佛法修學(第12集) 2005/3/8

  

  因為一個人在這一生最大的貢獻,對社會最有幫助的,就是有好的下一代,他下一代只有士人的成就,所以祭祀只用士人。假如「父為士,子為大夫」,葬他的時候用士人的禮儀,但是往後祭祀用大夫的禮儀祭他,因為他替社會培養出一個大夫,這是他的功勞。所以中國人念念所有的禮儀都表法,表慎終追遠的態度。我們去了解古代老祖宗所留下來的禮儀,我們內心會非常佩服、非常感動。

  《弟子規》與佛法修學(第12集) 2005/3/8

  

  「慎終追遠」就是不斷的懂得知恩報恩,對父母、對祖先,當然人心就厚道。而我們再延伸開來,一個人處世,他能追遠,那他富貴的時候,他都不忘記當初他失落的時候曾經給他鼓勵、給他支持的那些朋友,他決定是一發達了去報他們的恩,追遠。有這樣心境的人,不只念祖先的恩,念一切人的恩德,他不會忘記,人心很厚道。韓信當了大將軍,當初婦人送他一碗飯,他都念念不忘,所以能慎終追遠的人,受人點滴之恩都怎麼樣?湧泉相報。慎終的人他對父母非常恭敬、念恩,以至於他這個恭敬的態度他會延伸到一切處。

  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(第91集) 2012/11/17

  

  比方他今天使用公共的用具,他要慎終,因為後面有人還要再用,他就不會隨便,他很恭敬。我們假如沒有這種慎終的態度,我們使用過,東西都沒有放回原處,接下來的人他就很麻煩,找不到了。一體萬用,人這種恭敬的態度、謹慎的態度,他會用在一切處。包含今天慎終一個緣分,緣聚緣散,天下無不散之筵席,可是這個緣分要結束的時候,慎終的人他會想,我有沒有為這個國家、為這個團體推薦人才,或培養出人才?「有後」的觀念。

  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(第91集) 2012/11/17

  

  「先靈,祖先之靈也。凡殯殮無禮,居喪無制,安葬不速,齋祭不誠,拜掃不勤,祠廟不整,香火斷續,皆輕慢也」。這是舉出這幾個例子。「夫水源木本,豈敢或忘,若於此有失,吾不知其可也」。末後這一句是無盡的感嘆。這些話在中國文化裡面是主流、是核心。從前的中國人觀念當中,見一切人都是好人,一切事都是好事。所以這個根本的觀念在祭祖,愛父母,敬祖先。中國人飲水思源,我們有個根、有個本。這個根本是遠古的祖先,幾千年、幾萬年,我們這一脈從哪裡來的?對這個非常重視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 

  像一棵樹木一樣,我們一個身好比是樹上一片樹葉,我們要尋根。這葉從哪裡來的?葉是樹梢生的。梢從哪裡來的?從枝來的,枝裡頭長出來的。枝又從哪裡來的?枝從幹裡頭來的。幹從本裡頭來的,本從根裡頭來的,尋根!然後才知道整棵大樹是一個。所以佛在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個身。整個大樹就像是法身,我們這個身是這棵大樹裡頭的一片樹葉而已,這一片樹葉跟整棵大樹是一體,不是二體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 

  我們稱這個大樹,在佛家裡面稱為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「一心一智慧」,佛才把根源找到。所以經上常講:「徹法底源」,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知道人與人、人與一切眾生是什麼樣的關係。中國人講到愛人,佛法講到一切眾生,不是我們這一個世界,盡虛空遍法界,無量無邊的世界,一切眾生跟我們是同一個根,同一個本。根是什麼?佛法裡面講的心。本是什麼?佛法講的識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 

  《華嚴》上講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,這個心跟識是根本。所以中國古禮裡面,五禮第一條就是祭禮,祭祖先,愛祖先。千百年的祖先,你都那麼敬愛,現前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!所以孝道從哪裡建立的?孝道從祭祀上建立的。今天人不孝順父母,祭禮失掉了,他怎麼會孝順父母?祭禮是父母做榜樣,做孝順的榜樣給下一代看,意義非常非常重大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 

  老人自己的父母、祖父母都已經過世了,你說你孝順,你的兒孫他沒看到,他從你祭祀上看到,齋戒沐浴,祭祀先靈。它的效果,夫子說得好,「民德歸厚」,效果是助長社會淳厚的風俗,這個社會才安和樂利,人民才有幸福美滿的生活,這是眼前的效果。深遠的利益,無盡!我們在整個佛法裡面看,孝道達到究竟圓滿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79集) 2000/3/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