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施無傲心-第464集

  我們知道世間人,沒有一個人不求福報。福是從哪裡來的?福是自己修來的。修什麼?修布施,修供養。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,只是在用心上有一點差別。我們一般凡夫,對尊長、對佛菩薩我們供養,對平輩、對普通的人就叫布施。由此可知,供養的時候,心地真誠恭敬,布施的時候,恭敬心就下降了;甚至於完全沒有恭敬心,還產生一些傲慢心來布施,但是都能夠得福。當然,以恭敬心來修布施,也就是來修供養,得的福報格外的殊勝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7集) 1998/4/25

  

  阿修羅,這一道的人,不管他是在哪一道,福報大,為什麼?他前世修福,他修十善,他修福、修布施,所以福報很大。為什麼會變阿修羅?佛說三個重要的因素,第一個是傲慢心重,他不服別人,一切都是要帶頭,第二個嫉妒心重,第三個懷疑心重,疑心很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853集) 2007/10/23

  

  修布施,肯做好事,傲慢心很重,心不柔和,處處要跟別人競爭。像我們佛門裡面,過年快到了,大年夜燒頭一炷香,多少人都在爭。有競爭的心,將來果報都是阿修羅道。好勝、好爭,嫉妒心很重,處處他都要站在第一,你把他擺在第二,他就不高興,他就來找你麻煩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87集) 2005/12/27

  

  中國傳統教學裡頭《易經》,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,它沒有過失。每一卦都有吉凶,只有謙卦純是吉,沒有凶。六十四卦純吉無凶,只有這一卦,謙卦,謙虛恭敬。我們用謙虛恭敬來修布施供養,決不墮阿修羅道。阿修羅如果不學佛,福報享盡了,沒有不墮三途的,這要看清楚,要相信佛所講的不是假話。對人恭敬決定有好處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487集) 2005/12/27

  

  普賢菩薩不說布施,他說供養,為什麼?普賢菩薩認識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所以不敢說布施,全是供養。這是什麼?把自性的性德,恭敬心是性德,不是學來的,自性裡頭自然有。見性的人性德完全就露出來,所以他對一切眾生是供養,一切眾生是未來佛,不敢輕慢。

  八相表法的啓示(第11集) 2012/12/27

  

  供養跟布施是一樣的,事上講一樣的,用心不一樣,用恭敬心叫供養,普通的一般心就叫布施。所以布施多半是得福報,但是供養有功德。為什麼?你是真誠心,它跟功德相應。財供養得財富,會把自性裡面的財富引出來;法供養得智慧,也能引發自性智慧;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,能把性德裡面的相好引出來。怎樣才能引出來?真心,帶著一點妄心就引不出來。什麼是真心?完全是利他,不要自利,自利決定是妄心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89集) 2011/7/11

  

  盡心盡力供養,供養的福比布施的福殊勝太多了。所以事相上一樣,果報上有很大的差別,修供養是法身菩薩、是諸佛如來;修布施得六道的福報,得十法界裡面的福報,通常我們講九法界,沒有辦法契入一真法界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74集) 2003/3/21

  

  所以菩薩如果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,為什麼?菩薩修布施,普賢修供養,同樣的布施,一個是有真誠恭敬心,一個是差一點,所以他就成不了佛。既然布施,為什麼不用恭敬心?用恭敬心就變成普賢行。沒有恭敬心,你的布施就是普通一般菩薩。這個道理要懂,同樣布施就是那個念頭差一點點,所獲得的果報大大不相同。

  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十 2006/12/6

  

  我們不能修圓滿的因,怎麼能得圓滿的果報?圓滿的因怎麼修?在心上修。事上修,怎麼能修得圓滿?不可能。心上!譬如說布施,你看看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的,有一個女孩子在寺廟裡面布施兩文錢,她那個功德是圓滿的,心地真誠,一絲毫求回報的心都沒有。我布施希望我得福報,帶有條件的,附帶條件的;布施無條件的,恭恭敬敬、歡歡喜喜得大福報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53集) 2002/9/20

  

  以後做了王妃,傲慢心起來了,再到寺廟布施黃金千兩,福報小。為什麼?沒有那種真誠。所以圓滿的福報是從心,如果真的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父母、未來諸佛,你布施一文錢的功德都是遍虛空盡法界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53集) 2002/9/20

  

  懂這個道理都是度自己,離分別執著,不執著我能布施。人要想想,我布施,他接受我布施,我布施多少東西、多少財物,或者是我教別人,我有多少才藝我來傳授給別人,只要一著相就會生傲慢心,這不知不覺。為什麼?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,遇到緣它自然就起現行,不知不覺傲慢就生起來。

  丁亥年臘月三十講話 2008/2/6 

  

  像諸佛如來要滅度一切眾生,這是大布施。度一切眾生加個「滅度」,那個滅就是一定要幫助眾生成佛,滅是滅煩惱;滅見思煩惱,滅塵沙煩惱,滅無明煩惱,那就成佛了。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。可是又說「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」,他的心裡確確實實沒有一個意念他在度眾生,沒有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157集) 1992/1

  

  事情做不做?做,雖然認真努力不休息的在做,心裡頭乾乾淨淨,沒有一絲毫的污染,這就對了,這就正確,那叫勤修善根供養。所以不是勤修善根,你利益眾生還有限度的,因為他發的這個心不清淨,他是需要有報酬的,有施有報這個意念不清淨。他所修的有限,他所得的也有限,這不能利樂一切眾生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157集) 1992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