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教孩子要解行並重-第66集

  「不力行,但學文,長浮華,成何人」。把《弟子規》學好,就紮好了「小學」的根基。假如根基沒紮好,直接讀四書五經,可能孩子讀得愈多,愈會跟生活脫節。有些孩子雖然經典讀得很多,但他會拿著經典裡的經句跟父母辯論。

  有一個六歲左右的孩子,有一次他的媽媽批評他,他就跟媽媽說:「媽,妳有孔老夫子的『溫良恭儉讓』嗎?假如妳做不到,也沒有資格說我。」他媽媽心裡一震,想:「現在都能用經典的言語來反駁我,再學下去還不知道會怎麼樣。」因此,一開始就要讓孩子紮好德行的根基,灑掃、應對、進退之禮都不可缺少。

  「但力行,不學文,任己見,昧理真」。我有一位長輩,她帶著孫女來我們家,當時我父母都在。剛坐下來她就對孫女說:「來,我們背英文給長輩聽。」於是她就開始問,小女孩表現的也非常純熟,她接連問了好幾個詞,小女孩都對答如流。突然小女孩反問她一句:「奶奶,書本怎麼講?」她說:「我怎麼會知道!」小女孩說:「奶奶,妳怎麼這麼白痴!」假如孩子一開始沒有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,不懂得尊重長輩,所學的知識愈多,就會愈傲慢。

  林則徐先生在體悟人生時,總結歸納出人容易犯的十個錯誤,假如犯了這些錯誤,對人生是沒有益處的,稱為「十無益」。其中有兩條是針對求學問很重要的提醒:「心高氣傲,博學無益」;「行止不端,讀書無益」。所以,讀書人只要有了傲氣,學歷愈高會愈瞧不起人,愈容易傷害別人。「行止不端」,假如他的言語、行為跟聖賢的教誨背道而馳,就得不到任何利益。

  「傲慢」是求學路上的障礙,只要傲慢心生起來,學問就難以成就。所以《禮記·曲禮》中提到「傲不可長」,這都是聖賢人給我們非常重要的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