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往生故事 | 一念佛號拔苦難,依教奉行渡眾生

  清朝有一位吳允升居士。字常導,徽州歙縣人。年輕時,在蘇杭一帶做買賣。

  有一天,吳居士在虎丘偶遇一位僧人,僧人直盯著他觀察了好一會,說:

  「你善根深厚,可惜二十九歲那年會有溺水之災,這可怎麼辦呢?」

  聽了僧人的話,吳居士感到非常害怕,於是請僧人指點化解的對策。僧人深思良久,然後才對他說:

  「從今以後,你要戒殺放生,每天都要虔誠稱念佛號和大悲咒,這樣堅持下去或許就可以避免災禍了。」

  吳居士聽了之後,深以為然,他依照僧人的指點,在往後的日子裡堅持念佛,遇到熟人還會把這件事告訴他們,同時勸他們也念佛。

  二十九歲那年,吳居士返鄉經過杭州,在江干登船,與他一道乘船的共有十七人。

  船行駛了幾十里之後,突然遇到了大潮,驚濤駭浪的潮水排山倒海般洶湧而來,情況非常兇險,吳居士忽然想起僧人之前所說的話,急忙雙手合掌,念誦佛號。

  不久,船就沉沒了,吳居士也墜入水中,昏沉中他隱隱約約聽見有一個聲音說:

  「吳允升,勸人念佛有功德,可以免除這一難!」

  當吳居士醒來時,睜開眼向周圍看,發現自己已經在岸上。原來一名漁夫打魚時發現了他,將他救上岸。

  於是,他趕忙從頭到腳把自己打量一番,發現鞋帽等物全都被水沖走了,只剩下平日念佛用的一串佛珠,還牢牢地握在手中。

  他又向漁夫打聽同船其他人的情況,結果除他一人之外,那十六人全都被水沖散、不知去向。

  自此,吳居士更加相信念佛的功德極大,佛菩薩的願力加持真會產生不可思議之事。

  於是,他決定不回家了,就在吳山開設了一間相命館,專門為人看相、算命,想借此與人談論因果輪迴的事實真相。

  他自己則更加努力修行,精進念佛,還在手臂上燃香,作「求生西方」四字,來表明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深切心願。

  當時的杭州人普遍承襲雲棲蓮池大師的遺風,大多知道要信奉佛法,皈依佛門,但是真能做到心無雜念,一心念佛的人年紀輕的卻不多,幾乎只有老年人。

  每個月有一天,大家都會相約在寺中念佛,當地人稱之為「老兒會」。

  這個法會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一個年輕人參加,也不敢請太多的人參與,唯恐涉及邪教和反動的嫌疑。

  吳居士聽說了這件事,頗為感慨,說:「念佛這件事,不應該受到年齡的限制。佛教是正教,歷來都是我朝所尊崇、提倡的啊!」

  於是,他就一一為大家講解、介紹念佛法門。

  當時有一位官員,正在杭州主管鹽務,吳居士和他相識已久,交情很深。

  這位官員捐贈了二百兩白銀作為倡導念佛的基金,在紫陽山的寶成寺,創立了一個念佛法會。

  每到法會期間,吳居士就會為大家答疑解惑,講述念佛的好處,廣說善惡因果。

  對於那些尚未發心念佛的人,他就好言相勸,循循善誘,令他們破迷開悟,發心念佛;而對那些已經發心念佛的人,就勉勵他們要精進修行,不要懈怠。

  隨後,吳居士又在城中的仙林寺等地,舉辦念佛法會來勸導、度化眾生。久而久之,崇信佛教、依教奉行的人越來越多。

  每次念佛法會,都有一千多人前來參加。念佛的信眾都心懷恭敬,謹言慎行,絕不發出喧囂嘈雜的聲音。

  與此同時,吳居士還廣籌善款,在寶成寺中的西方殿裡,修建了一尊六丈多高的佛像。

  一天清晨,參加法會的所有人都看見寺中大勢至菩薩的鼻中發出束束白光,那光芒在空中曲折環繞,籠罩了整個大殿,甚至連附近的幾處亭台樓閣、水榭園林,都被這溫暖而明亮的聖光所覆蓋,很久以後才消散殆盡。

  此後,杭州城裡念佛的風氣更勝從前,城市之中,鄉野之畔,甚至城鄉之間,人人都開始互相感化、彼此交流,一起討論修行佛法。

  而對於男女老少手拿念珠、口中喃喃念佛的現象,大家也習以為常,不再感到詫異了。

  吳居士的名聲,連婦女小孩都知道。每到舉辦念佛法會時,大家全都早早來到現場,在一旁夾道佇立,靜默良久,等待吳居士的到來。

  西湖有一座靈峰寺,是伏虎禪師在世時遺留下來的名剎古寺,當時寺裡的香火一度十分興旺,盛極一時,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衰落、荒廢了,至今變成了一片人跡罕至、人煙稀少的荒野之地。

  吳居士在清宣宗道光元年(一八二一年),發願重新興建靈峰寺,歷經了許多年,終於把寺院徹底修繕完畢。

  清宣宗道光九年(一八二九年)五月初一這一天,吳居士對大家說自己剛才看見許多菩薩出現在眼前,成群結隊依次而過。接著吳居士就盤起雙腿、端身正坐,平靜安詳地往生了。

  那一年吳居士六十六歲。

  

  【原文】

  吳允升。字常導。徽州歙縣人。少年貿易蘇杭間。偶於虎邱遇一僧。熟視之。謂曰。子頗有善根。惜二十九歲有水戹。當柰何。允升甚恐。求解免之䇿。僧良久曰。從今以往。戒殺放生。每日䖍誠念佛。持大悲呪。或可免耳。允升信受奉行。并常以此勸人。至二十九歲。因歸里道由杭州。於江干附舟。同舟十七人。開行數十里。而潮適至。巨浪洶湧。勢瀕危。忽憶前僧言。急合掌念佛。未幾。舟覆。允升墮水。於昏瞀中聞人語曰。吳允升勸人念佛有功。可免此難。開目顧視。則身已登岸。乃為漁人撈救而出也。冠履盡被水衝去。唯平日念佛十八子數珠一串。猶牢持手中。其同舟十六人。已漂沒無蹤矣。自是益信念佛功德。不可思議。不復還里。於吳山開相館。謂藉此可與人談因果。自愈精進。嘗然臂香作求生西方四字。以表行願。杭人承雲棲之遺風。多知信向念佛法門。但從事者。祇屬老年。每月一日。於寺中念佛。謂之老兒會。少年則否。會中亦不敢多集人。恐涉異教之嫌。允升慨然曰。念佛之法。無分老少。佛為正教。我朝崇尚。乃一一為開導之。是時延公儉田。方主鹽政於杭。允升與有舊。因募捐二百金為倡。於紫陽山寶成寺。啟念佛會。每植會期。為諸人開演利益。廣說因果。未發心者。勸其發心。已發心者。勉其精進。又於城中仙林寺等處。皆舉會勸化。信從者日眾。每期不下千餘人。率皆恂恂恭謹。絕無喧囂之習。寺中西方殿。并丈六像。亦是時所重新者。一日清晨。人共見大勢至菩薩鼻中。放白光如繩。蜿蜒殿庭。逾數刻始滅。自是以來。杭城念佛之風大行。城鄉之間。互相感化男女老幼。手數珠。口喃喃者。習見為常。不復詫異。允升之名。婦孺皆知。每值會期。無不延佇其來。西湖有靈峰寺。伏虎禪師遺跡也。穨廢已久。允升於道光初年發願重興。經營數載。始告厥成。年六十六卒。臨終時。正念分明。自言見無數菩薩經行於前。趺坐泊然而化。時在道光九年五月朔日。

  ——《淨土聖賢錄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