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-全1集

  經句:

  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

  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
  

  開示:

  戰國時候,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忠臣,愛國詩人屈原,他在他的文章當中寫到,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;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」。我的心已經知道這是該做的事,這是善事,縱使它有九死一生的困難,我都不後悔勇往直前,義所當為。雖然這條路很漫長,但是不管有多少的挑戰,我都會用盡心力上下求索,這個索就是找出解決的方法。

 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(第60集) 2008/1/26

  

  所以寧為成功找方法,不為失敗找藉口,這樣的態度。你們有沒有感覺自己的生命,已經跟剛剛不大一樣了?大家有沒有裝進了屈原的忠魂,裝進了介之推、孔明的忠魂,這個精神與我們同在。人真的肯效法,那幾百個聖賢人的精神,都在你的身體、在你的心靈裡,哪有不成聖成賢的道理!

  承先起後 繼往開來(第3集) 2009/3/15

  

  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聖哲人的心境,都是相應的,他們不會畏懼任何的困難,甚至於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。這個明知不可為,不是真的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好,而是他很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夠扭轉過來。可是雖不能在自己這一生看到成果,但是卻無怨無悔的奉獻一生,因為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

 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(第60集) 2008/1/26

  

  真正要讓人民真正得到幸福快樂,這個路是很漫長的,為什麼?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」,現在的社會現象它不是一日造成的,那我們要把它導正回來,這個路雖然漫長,他一定永不放棄去找出一條活路出來。

 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(第1集) 2013/8/15

  

  我們現在為家庭、社會,所播下善的種子,很可能是我們離開以後,才看得到開花結果。也由於看不到開花結果,還能始終不渝的去做,才顯得那分可貴。而孔老夫子就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。而從此以後,兩千多年來所有家庭的幸福,所有社會安定、朝代的昌盛,都離不開孔子的教誨。

 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(第60集) 2008/1/26

  

  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之所以成為「至聖」,跟他胸懷天下有關。夫子說,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」。孔子十五歲就志於學什麼?這個「志於學」不是去到學校上課叫志於學,這個學是什麼?學大學之道,學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智慧,是學這個。孔子十五歲就立志了,而且孔子知天命。「五十而知天命」,他知道他這輩子來的使命是什麼。

 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(第1集) 2013/8/15

  

  大家注意去看我們老祖先的胸懷,在經典當中都是講,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」、「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」。代表中華的老祖先,他們都是以「天下」為懷。那假如我們都是以自私自利為懷,那我們就愧對祖先,不是祖先的好子弟了。

 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(第1集) 2013/8/15

  

  所謂心者志之根,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有志願,有志竟成。如果一個人在一生當中,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他一生必然是一事無成。世法如是,佛法亦如是。我們在世間,這一生當中想做些什麼、想成就些什麼?如果你有方向、你有目標,你會有成就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10集) 1996/4

  

  「願力者,淨影云:起行之願,名為願力」。願很重要,沒有願,行就不得力。願是我們的希望、是我們的方向、是我們的目標;沒有願,就是你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你這功夫不得力。「望西云:求菩提心,謂之願力」。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什麼?求大菩提,求大菩提就是求成佛,是求回歸自性,是求圓滿的智慧德相,這是願力。「又《會疏》曰:願力者,四弘誓願能淨佛國土,成就眾生故。綜上三說」,把這三種講法合起來看,「以四弘誓願莊嚴國土,成就眾生,志求本有之菩提心,並隨願起行,是名願力」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四弘誓願是非常非常重要,是佛門弘願的總綱領,學佛人天天都念它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這個四願要是詳細的來說,真正講起來願只有一條,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一願,後面三條成就這一願。你後頭沒有三條,你這願是假的,你憑什麼度眾生?為了要度眾生,才斷煩惱、才學法門、才成佛道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可見得斷煩惱、學法門、成佛道都不是為自己,這個意思深!要為自己,為自己這四弘誓願全都沒有了,你決定求不到。為什麼?為自己,你是煩惱領先,你怎麼會有成就?人家那個成就是以眾生為先,眾生無邊誓願度,是為他的,不是為自己的,為自己可以懶惰懈怠沒關係,為別人就不可以。我早一天成就,眾生就少受一天罪;我晚一天成就,眾生就多受一天罪,你看看這是多麼大的力量在推動你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這是佛菩薩為什麼能夠修成佛道,就是這個力量。許多人不知道,你們學佛的人到底幹些什麼,又不要名、又不要利,又不要好吃的,什麼粗茶淡飯勉強都過去了,還那麼歡喜在幹,你到底是為什麼?所以他不知道,佛法裡頭有個四弘誓願在督促他,四弘誓願就是一願,後頭三個要完成它。你要去度別人,頭一個你要有德行,德行是什麼?德行就把煩惱放下,煩惱無邊誓願斷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統統要放下,成就德行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成就德行之後才學法門,這對的,修學法門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。如果法門無量誓願學,沒有前面的德行,法門成就之後,很容易就墮到名聞利養去了,到最後自己不但不能度別人,恐怕就墮落掉了。道德的根基太重要!在初學我們也講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不也在學法門嗎?對,這個學法門實際上它是打根基的,因為是一個法門容易得定,定就能開智慧。所以不是像我們一般人講廣學多聞,不是的。一門深入是成就你德行,成就你定慧,定慧現前你才能廣學多聞,廣學多聞不費力氣,因為你這根本智得到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是根本智,根本智就是寂靜心,就是清淨平等覺,那是根本智,它起作用就是開智慧。所以你必須要按照這個順序去做,你不能把它搞顛倒了。現在人學佛不能像古人那樣的成就,什麼原因?顛倒了。為什麼?斷煩惱他不要,他只講學法門、成佛道、度眾生,最後眾生也沒度得了,自己也墮落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90集) 2011/7/11

  

  如果依照自己的願望選擇法門,就確定方向、目標,認真努力去做,沒有達不到的。最怕的是一生當中沒有一個目標、沒有一個方向,這就好像人在大海裡面失掉了指南針,不曉得往哪裡走!菩提心非常重要,這是根本的根本,『成佛之本』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10集) 1996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