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有福要共享-第425集

  佛祖教導我們「學佛」,這兩個字的意思你懂嗎?學佛就是向佛學習,我們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,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,都要學習佛的精神、佛的理念、佛的慈悲,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。自己生活要樸實、要知足,有多餘與一切眾生共同享受,這是佛菩薩跟世間人理念不相同;佛菩薩有福大家享,凡夫有福是自己享,不願意給人家分享。佛的福報可以說是全部貢獻出來讓大家分享,自己過最簡單、最樸實的生活,少到不能再少,三衣一缽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1/14

  

  什麼叫享福?五欲六塵很多,那叫享福,搞錯了,佛每一天要托缽,三衣一缽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享福。他那個享福,我們就不懂了,他真的享福。我們這個享福,造業,他享福不造業,他享福裡頭有功德,他真快樂,真自在。我們有個房子天天還要抹桌子,還要掃掃地;他樹下一宿,什麼都不要管,你看他多自在,我們哪有他的福報大。一定要明理,要參透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0/31

  

  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說,豐厚的飲食,一般人以為快樂,我們講吃得太好。那是不是真樂?不是。為什麼?樂極生悲!世間人不是不知道,也常聽,也能說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。過分豐厚的飲食是許許多多疾病的根源,他那個「受快樂」是樂中有苦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為他不是淨業,他心地不清淨,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,當然更沒有眾生。真正的快樂是與人共樂,與一切眾生共同享受,那是真樂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

  現代這個社會,懂得這種享受的是愈來愈少了,為什麼?自私自利蒙蔽了他的清淨心,蒙蔽了他的真誠心,在他的心裡面,苦樂顛倒。許許多多的眾生以苦為樂,真正的樂,他從來都沒有享到過,這種人可憐,佛經裡面常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

  苦樂不能認識,是非、邪正、真妄,當然他沒有能力辨別,這叫愚痴,愚痴哪裡來的快樂!他那種生活裡面感覺到快樂的,我在講席裡頭常講,譬如服毒,譬如打嗎啡,那是刺激,哪裡是快樂?唯有心地清淨的人,他隨時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。人生不能不修淨業,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正幸福美滿,清淨心重要,清淨身重要,身心清淨一塵不染,你的生活當中才有真正的樂趣。有一絲毫的染著,真樂你就沒分,永遠被障礙住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

  你自己的心清淨,對法、對人都平等,覺而不迷,所以處處要想著利益眾生,前面方便波羅蜜講要有善巧方便。有一點點好的東西都希望跟別人分享,而不自己獨佔,這個人有福。有福肯定他就有慧,福跟慧常常是連起來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64集) 2006/11/20

  

  佛過最低的生活水平,不是沒有福報,這福報是究竟圓滿的。我們今天講是省吃儉用,一點都不浪費。我能夠節省一塊錢,一切眾生就多一塊錢的財用;我節省十塊錢,一切眾生就得十塊錢的財用。你懂不懂這個道理?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財供養?有!又何況有內財布施,內財是身體、勞力、精神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00集) 2004/8/4

  

  佛法裡面對於迴向非常重視,為什麼要迴向?迴向是破執著,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;把自己所修學一切功德,我都不要了,都送給一切眾生。這個話如果聽不明白,我們說的再粗俗一點,譬如我種的很多福報,我有大福,我不享福,我把我的福報分給大家共享,這叫迴向;決定不自己獨享,分給一切大眾共享。不迴向,你所修的福報功德是有範圍的、有限的;一迴向,你的福德、功德變成無限的。

  無量壽經(第20集) 1992/6

  

  怎麼變的?唯心所變,你的心量大,所以把你的福德、功德、智慧統統變大了。佛與大菩薩他們的智慧、福德不可思議,原因是他們的心量不可思議。經典上常說,他們的心量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周是周遍,他的度量多大?周遍法界,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他的心量,所以他的福德、智慧才是圓滿的。

  無量壽經(第20集) 1992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