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要捨得乾淨、徹底-第424集

  【經句】

  佛叫我們捨,我們要捨得乾淨、徹底,心裡沒有一絲毫的牽掛。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心裡都沒有絲毫牽掛,這個心就坦然,這樣才能轉境界。

  

  【開示】

  佛叫我們捨,我們要捨得乾淨、捨得徹底,心裡面沒有一絲毫的牽掛。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心裡頭也沒有一絲毫的牽掛,你這個心就坦然。這樣才能夠轉境界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4/27

  

  環境上的逆境,人事上的惡人,我們講的「處逆境,隨惡緣」,沒有一絲毫的瞋恚,沒有絲毫怨天尤人,成就自己的德行;知道諸法實相,知道前因後果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能忍,不動心,這是講的逆境惡緣。順境善緣也一樣,「處順境,隨善緣」,不起貪痴,對於境界一絲毫都不染著,這是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47集) 2003/1/22

  

  為什麼?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境界是自己的心、念頭變現出來的,跟夢中境界沒有兩樣。常常記住大乘經上的教誨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順境逆境心想生,善緣惡緣還是心想生,離開心想無有一法可得,那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所以諸佛菩薩在一切境緣當中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能忍,順逆境界都能忍。我曾經說過「處逆境,隨惡緣,無瞋恚,業障盡消」,業障就消了。「處順境,隨善緣,無貪痴,福慧全現」,福慧完全現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947集) 2003/1/22

  

 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。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我們居住的環境,順境是心生的,逆境也是心生的,每天接觸這麼多人,人是緣,善緣是心生的,惡緣也是心生的。明白之後不會怨天尤人,不會怪外面境界,要怪什麼?要怪自己的念頭。為什麼有逆境、有惡緣?念頭不善;為什麼有順境、有善緣?念頭善,你可不要迷惑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

  順境、善緣是妄念,逆境、惡緣也是妄念,自性裡頭沒有,你要見性,二邊都要捨掉,就是二邊心裡都不能執著,都不能住。所以,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教人「應無所住」,用現在的話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要放心上,你的心就清淨了,心本來就清淨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

  無住就是放得下,樣樣都要放下,不能有絲毫執著,隨緣而不攀緣,沒有一樣不好。所以確實我們真正契入學佛的境界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順境、善緣,正面的教誨,教導我們,逆境、惡緣是反面的教材,哪有不得利益的?統統得利益。事實真相明白了,不住心,不住心這個境界怎麼樣?境界有即非有、非有即有,你知道眼前境界相是心想或者是心念所現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

  無論境界順逆,不管處什麼樣的環境,都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。『真真潔白』,保持你清淨心,也就是說,絕不為外面境界所改變,不管外面境界怎麼樣,自己能做主宰,這個主宰是無上的主宰,就是心地的清淨,覺不迷、正不邪。環境,修行人知道,環境裡面實在講沒有好壞,好壞在自己的心。自己的心好,沒有境界不好的,處逆境也好,順境好,逆境也好;如果心地染著,順逆境界都不好。可見得真正修行人是要用自己的心去轉外面的境界,「境隨心轉」這就對了。

  無量壽經(第22集) 1989/4

  

 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。會修,決定不隨境界所轉,不被境界轉,你就能轉境界;你能轉境界,就跟佛沒有兩樣。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,這個重要,不能不知道。既然知道,你在日常生活當中,一定要提高警覺,我們今天講高度的警覺。古大德常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96集) 2002/11/20

  

  要時時刻刻提得起觀照功夫,也就是一切時一切處,特別是遇到境界現前,這個境界有順有逆,無論是順境,順境常常起貪戀,逆境裡面起瞋恚或者起恐怖,一遇到這個境界,第一個念頭阿彌陀佛,就對了。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覺悟要快,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悟。貪瞋痴慢這個念頭不怕,那是迷,最重要的是迷的念一起,第二念就是正念,就是阿彌陀佛,把這個惡念取而代之,它不起現行,正念把它壓住,這叫念佛功夫得力。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36集) 2008/7/31

  

  我們要學著,看到歡喜的阿彌陀佛,看到不歡喜的也是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把外頭的境緣全部擺平。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,一句阿彌陀佛統統擺平,你平等心現前,清淨心現前,這個重要,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36集) 2008/7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