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慈母望子 遊子思親-全1集

  經句:

  慈母望子,倚門倚閭;遊子思親,陟岵陟屺。

  ——《幼學瓊林》

  

  釋義:

  慈母渴盼遠行的孩子,倚著大門不停地張望遠方;在外的遊子思念家中的雙親,登上山岡遠遠地眺望。

  

  開示:

  《般若經》上佛說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法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,我統統不要,我就要阿彌陀佛。我連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都不要了,我就要這部經、就要這部註解,我天天學它,天天念佛,我決定得生,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。再把關係給你說清楚,你就更有信心,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,跟極樂世界是什麼關係?最近這個十年,我們提倡中峰禪師的《三時繫念》,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修這個法門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14集) 2012/7/6

  

  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當中開示,有一句重要的話告訴我們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;此方即是淨土,淨土即是此方」。這什麼?這說關係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。換句話說,阿彌陀佛是我們最親的人,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,我要回去哪裡會有障礙!沒有障礙。我們無量劫來,在六道裡頭搞輪迴,那是到處漂流,現在明白了,落葉歸根,回老家去了。彌陀天天在盼望著,如慈母在盼望兒子回來,我們絕不能辜負阿彌陀佛的心願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14集) 2012/7/6

  

  到極樂世界,一生決定成佛,無論生哪個品位不在乎,不必去計較,為什麼?它平等的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所以無論什麼人來勸你學什麼法門,一概謝絕,謝謝他,我還是念阿彌陀佛,我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也不要學。阿彌陀佛自己親自來教我學另外一個法門,我也不接受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14集) 2012/7/6

  

  這話不是我說的,釋迦牟尼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·上品上生章》裡面說的。說明什麼?你的信心堅固不動。阿彌陀佛來給你說,我還有個法門,比這個法門更好,我們都不接受,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,就決定得生。這部經是我們往生的保證書,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,在我們自己手上,可不能丟掉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14集) 2012/7/6

  

  對於我們娑婆世界,住在這個地方時間久了,無量劫了,生死輪迴,苦不堪言,現在覺悟了,不想在這個地方住,希望早一天離開。認識了極樂世界,對極樂世界生起歡喜、仰慕的心,心心念念想著極樂世界,想親近阿彌陀佛,想親近那些諸上善人,密宗所謂大成就者。在極樂世界大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,他們會幫助我們,會提拔我們,在極樂世界修行,很容易就成功了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5集) 2014/4/21

  

  下面一個比喻說,「如子憶母,必欲往生」。對待阿彌陀佛就像小孩想母親一樣,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母,我們常常想念。必欲往生,必定要到極樂世界去。「行謂:從願起行」,著重在「一向專念,無有間斷」。念佛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叫一向專念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5集) 2014/4/21

  

  「以上三事,號為資糧」,像旅行,一定要帶一點錢,還要帶糧食。古時候,有錢有時候買不到糧食,必須要帶糧食出遠門。現在科技發達,交通便捷,到處有飯店、有旅館,所以不需要帶糧食,帶錢就夠了。說以上三事號為資糧,「資糧欠缺,便難前進」。信願行三個具足,「缺一不可,如鼎三足,缺一便傾」,傾就倒下來了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5集) 2014/4/21

  

  今天最大的一個關口就是「信」字,信確實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最後的底限。佛經上講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。信心是什麼?是你修道、成道的根源,你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了,一切都完了。所有一切功德之母,它能生一切功德,世出世間的功德,這個信字多重要。淨土,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能不能親近阿彌陀佛,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佛,關鍵就是這信字,你相不相信。淨土宗就三個字,信、願、行,真相信,我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,我真念阿彌陀佛,這三個條件具足你就成功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77集) 2011/9/4

  

  這三個條件不容許有任何東西夾雜在裡頭,夾雜就壞了。所以,我們有高度的警覺、有真實的智慧,夾雜的那些東西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我們才把那些雜念統統放下。我們心裡只要一個念頭「阿彌陀佛」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,這就對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77集) 2011/9/4

  

  你立下這個弘願,願生淨土,願成佛道,願度眾生。願度眾生,這一願非常重要,因為這一願才是真正的大乘,大乘不為自己,自己成就為什麼?自己成就為眾生。我們修行,為一切苦難眾生而修,不為自己,所以能精進不懈怠,沒有自己。為諸佛如來,為什麼要為他?諸佛如來念念念眾生,也包括我在當中,我要怎樣報他的恩?怎樣不辜負他的期望?那就是生到極樂世界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3集) 2010/6/10

  

  諸佛如來念念不忘眾生,這是真的。大勢至菩薩在《圓通章》裡面所說的「如母憶子」,諸佛菩薩念我們,就像慈母念他的兒子一樣,時時刻刻在心裡,從來沒有把我們忘掉。可惜的是我們把佛忘掉了,我們不肯念佛。一切菩薩如果捨離眾生,決定不能成佛。為什麼?佛在大經上說,菩薩一定要修普賢行,才能夠圓成佛道。這是因為普賢行裡面,念念不忘一切眾生,這跟佛的心願是圓滿的相應,完全相應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(第4集) 1993/12

  

  理論明白了,方法懂得了,深信發願,依教修行,我們這一生就是在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輪迴裡面的最後身,來生就不輪迴了,來生就超越六道了。這個有意義,這才是真正我們這一生沒空過。人在世間,這個世間裡面的得失是假的,不是真的,能夠得到西方世界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35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真正發願,真正要去,佛就歡喜,這個歡喜是圓滿的歡喜,真的佛生大歡喜心。好像一位慈母對她的兒女,兒女流浪在外面,天天提心弔膽,天天在牽掛。現在他回家了,喜歡了,心定了,不再憂慮,不再操心,就像這個情形一樣。眾生沒有回到阿彌陀佛的身旁,必然是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,流浪他鄉,到達淨土那真正回家了。

 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(第17集) 19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