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孩子的心胸多寬,成就就多大-第55集

  「己有能,勿自私」。自己有才華能力,只要能幫助別人,就不要自私,要伸出援助之手。當一個人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,已經為自己的人生種下了善因。

  然而,怎樣才能幫助一個人解決他的根本問題?所謂「救急不救貧」,我們可以幫助他一時,但如果他的思想觀念沒變,可能愈幫他,他愈依賴,就會有副作用。

  所以幫助一個人最根本的還是要讓他接受正確的教育,從思想觀念去改正,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我們要告訴孩子,「己有能,勿自私」,量大福才會大。

  有一位老師,從小就幫父母做家事,弟弟、妹妹也是他在照顧,很辛勞。後來他念小學、初中、高中,念到大學,他沒想要去當班幹部、當領導,但往往機會都會到他的面前來。

  在大學,學生會主席的工作都拋給他,因為從小做事磨鍊,所以辦事能力特別強。不想要名,名也到眼前來。當孩子願意接受很多的工作,很多的磨鍊,這些付出絕對不會白費,而是紮實了他的能力。

  宋朝的宰相范仲淹,他小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,就跟這位先生說:「您幫我看看,我長大後能不能當宰相?」算命先生聽了很驚訝,這個孩子小小年紀,口氣挺大的。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,頭低了下來,接著又說:「不然這樣好了,您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?」

  算命先生覺得這個孩子很奇怪,一開始說能否當宰相,現在居然降到當醫生。就問他:「為什麼你兩個願望差距那麼大?」范仲淹就說:「因為唯有良相與良醫可以真正救人。」一個好的宰相能把國家的政策處理好,可以幫助千千萬萬的人民;而醫生盡心盡力地救治可以讓人從病苦當中解脫。

  當算命先生聽到范仲淹這麼講也很感動,看他小小年紀所立志向都是為了幫助他人,馬上跟范仲淹說:「你有這顆心,一定可以當宰相,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心。」

  因為范仲淹從小立志當宰相,當他在念四書五經時,懷著治國平天下的心,見地自然不一樣。所以讓孩子及早立志,目標一確定就可以全力以赴。而且得道者多助,當我們的孩子確實發了利益社會的心,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貴人相助。

  范仲淹當官時,買了很多義田,讓他的親族來耕種,所以他的親族三百多人都是由他照顧。范仲淹的成就僅次於孔老夫子。范仲淹的家族已經綿延八百多年而不衰,孔老夫子的家族則綿延兩千多年不衰,因為他們都是真誠地為社會付出。

  范仲淹除了在金錢上盡心盡力幫助這些親友之外,他還蓋了一個學校,興義學,讓更多學子能學到聖賢教誨,進而報效國家。范仲淹辦的學校,直到清朝,考取進士的有數百人,狀元有好幾十人,而現在那個地方也是當地一所很有名的中學的校址。

  「己有能,勿自私」,自然就能天下歸心,范仲淹的德行必然讓他的後代子孫得到庇蔭。《易經》說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」。

  「人所能,勿輕訾」。當我們看到別人很有才華、能力,絕對不可輕視詆毀。當嫉妒心生起,德行就下去了,善良被控制,每天都會鬱鬱寡歡。何不放開心量,做到「道人善,即是善,人知之,愈思勉」。

  我們應該成人之美,盡心盡力幫助他人,一起成就好事。抱持著「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」的態度,團體當中要能成全別人的善行,用這樣的心胸去成就他人,那麼他人的成就也是我們自己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