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善護心行-第379集

  修學的總綱領,《無量壽經》上掌握得明確,心行不外乎佛所講的「身、語、意」。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這是行門的總綱領。善護的標準,就是經題上講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,這是標準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8/3

  

  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,《無量壽經》上教導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。我們菩提心有沒有發?沒有,想發發不出來,什麼原因?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講修行最高的一個階段,它的基礎是什麼?基礎是十善業道。我們沒有具備十善業道,所以菩提心發不出來,念佛不相應。為什麼?心行不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

  《無量壽經》正宗分的前面,佛說得很好,從哪裡學起?從善護三業做起,這一句經文比什麼都重要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這三句是什麼?這三句就是《十善業道》。《十善業道》還有基礎,基礎是什麼?基礎是《弟子規》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

  這《弟子規》是道德教育,倫理道德。「淨業三福」裡面第一句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就落實在《弟子規》裡頭,下面才有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《十善業道》。所以《十善業道》前面那個根是孝親、尊師、慈心,慈心就是自愛愛人,這才能接受學校教育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

  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好,「清淨平等覺」這五個字是行門的總綱領。我們修行修什麼?方法、門徑無量無邊,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我們要問問,修的是什麼?方法不一樣,門徑不相同,可是目標是一個,方向是一個,這個目標方向是「清淨平等覺」,所以它是總的方向、總的目標、總的修行綱領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495集) 2001/11/27

  

 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、很透徹,真正的樂是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心裡面沒有憂慮、沒有煩惱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妄想、沒有執著、沒有牽掛,你說那多樂。世間人哪裡懂得這些?成天生活在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之中,哪來的樂?我們沒有學佛,那就沒有法子說,學佛之後要時時刻刻認真反省、檢點,我們的心行與什麼相應?與清淨平等覺相應,你就是與法相應、與佛相應。如果還有是非人我,還有貪瞋痴慢,貪欲與餓鬼相應;瞋恨嫉妒,這個人看得不順眼,恨透他了,與地獄相應;邪正、是非、真假不能辨別,與畜生相應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8集) 1996/4

  

  修行這兩個字一定要認識清楚,行是行為,修是修正,你的行為錯誤了,把它修正過來,叫做修行。行為很多說不盡,佛把它歸納,歸納成三大類,叫三業行為,你的行為再多,出不了這三大類。第一種,身體的造作,叫身業行為。第二種,言語,叫口業的行為。第三種,念頭,起心動念叫意業行為。身、語、意這三大類就把你所有的行為都包括了,一條都漏不掉。換句話說,我身體的造作錯了要把它修正過來,我說話說錯了,也把它改正過來,我念頭想錯了,也要把它修正過來,這叫修行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

  

  用什麼方法修正?方法很多,佛經裡常講八萬四千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統統是修正行為的方法、門道。淨宗可以說第一殊勝方便,他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,譬如說我動個妄念了,知道這個念頭錯了,阿彌陀佛,把你念頭馬上換成阿彌陀佛,就沒錯了,這個方法方便。一句佛號提起就是覺,就不迷;佛號提不起,妄念繼續增長,那是迷,決定是迷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

  

  所以,我們要『依佛所行』,特別是依一切諸佛當中最殊勝的這一尊佛。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我們不學別的佛,學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到哪裡去學?《無量壽經》就是阿彌陀佛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以《無量壽經》做標準,這就是學阿彌陀佛。諸位果然學成了,你就成佛了,成了阿彌陀佛,你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。

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0集) 199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