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尊敬的各位同修,大家好!阿彌陀佛。

  【禮佛現光第三十八】

  這一品經文是說,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,兩土導師加持與會大眾,使在法會中的每一個人,普令親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這在三轉法輪中稱為「作證轉」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是一部極殊勝的經,讀誦起來更像文辭優美的文章。先提出疑問,佛為什麼放光?佛就說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如何發願,如何成就極樂世界,什麼樣子,怎樣才能往生,極樂世界的菩薩是什麼情況?這個時候,筆鋒一轉,就自然中自然相,登峰造極的殊勝。而後又把這個世界上五惡、五痛、五燒全擺出來了。把五惡、五痛、五燒都說到極點之後,再勸勉,「如貧得寶」,讓大家重視。在這之後,突然出現一個奇峰——禮佛現光。經典有時也是最美文章,百讀不厭,回味無窮。就像涓涓的小溪水,潤人心田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佛告阿難。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。及諸菩薩。阿羅漢等所居國土。應起西向。當日沒處。恭敬頂禮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。】

  禮佛現光這一品經文不可思議。你拜了佛佛就出現,而且放大光明,這是一種極其殊勝的境界。這裡當機的有兩個人,一個是彌勒,一個是阿難。

  佛告訴阿難,也是提醒大眾。「若曹」就是你們的意思,你們想不想見阿彌陀佛?你們要是想見「無量清淨平等覺」「及諸菩薩阿羅漢等」,要起來向西方阿彌陀佛致敬,向西方極樂世界致敬,哪個地方是西方?太陽下山的地方。

  「無量清淨平等覺」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。阿彌陀佛也稱為「清淨平等覺」。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本師的德號。從這個德號裡,我們應該明白,我們怎樣修學才能與他相應。我們的心要清淨,要平等,要覺而不迷,這樣與阿彌陀佛的心行就相應,「及諸菩薩阿羅漢等」是指阿彌陀佛的學生。學生的人數無量無邊,無法計算。所居的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。這裡有正報,有依報。佛與菩薩是正報,國土是依報,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你們想不想見?想見不是見不到。

  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裡告訴我們,真正念佛,念到感應道交的時候,「現前當來。必定見佛」。這是「現前」見,「當來」是往生之後見。沒有往生之前見是「現前」見,現前要怎樣見?世尊教我們念佛,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就見到。我們現在也稱念阿彌陀佛,可是不是一心,我們是亂心稱念、雜心稱念、妄心稱念,心不清淨,所以見不到。心清淨就有感應。可是同修們,我們不要求感應,要求清淨心。求感應,心就不清淨,念頭錯了,求清淨心是正確的。

  〖恭敬頂禮〗

  這句經文的關鍵詞是「恭敬」,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。我們今天學佛,將來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對阿彌陀佛有沒有恭敬心,有沒有恭敬行。什麼是恭敬的心行?就是那二十個字: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。」世間人迷惑顛倒,往往為了眼前的利益,妄言、兩舌(挑撥是非)。殊不知因此罪過,障礙往生,念佛決定得不到一心。不但一心得不到,功夫成片也得不到。「不誠無物」,人若不真誠,什麼都沒有,都不能成就,這是我們要認真反省檢點的,別人有沒有與我不相干。學佛的人不要管別人,好好的管住自己。反省自己,我有沒有不誠實,有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欺騙別人,有沒有造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的罪業。心裡有絲毫欺騙人的念頭,就沒有恭敬心。頂禮佛菩薩,拜得再多也枉然。

  古德有個比喻,每天拜幾千拜的,沒有恭敬心,只有形式上的禮拜,也是自欺欺人,把他比喻「如踏碓舂米」一樣,與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意思相同。這就說明沒有恭敬心,沒有誠意就沒有感應,還是念念在造業。業障要怎樣才能懺除?必須真正知道自己錯了,懂得消除化解誤會,特別是挑撥是非,使兩個人不和,冤結是我造的,不把它解開,生生世世都要受這個果報。所以聰明人發露懺悔,說明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使你們兩方鬥爭,這是我的過錯。說出來,兩邊誤會解開,自己也消除業障。佛教的「發露懺悔」是這個意義。不是在菩薩面前說,我做了什麼罪業,你要原諒我,要饒恕我,這樣是沒有用的。你要在受害人面前發露懺悔,要解開當事人的誤會,務令和睦如初,這才是行菩薩道,學佛人決定不能冤枉一個人,決定不能損害一個人,對一切眾生都平等對待。這樣的恭敬很難,待人、接物、處事都要真誠。

  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〗

  古云「誠則靈」,真誠就有感應。只要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當時那些人禮拜稱念,阿彌陀佛就現前,大眾見到了極樂世界。我們今天能不能見?一樣能,誠則靈,我們今天怎麼拜、怎麼念也見不到,為什麼?心不誠,罪業很重,沒能把罪業懺除,這是得不到感應的原因。罪業不能懺除,就是修一生一世也不能往生。我們要真正求往生,一定先要懺除業障。怎樣快速、徹底懺除業障?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阿難即從座起。面西合掌。頂禮白言。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供養奉事。種諸善根。頂禮之間。忽見阿彌陀佛。容顏廣大。色相端嚴。如黃金山。高出一切諸世界上。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。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。無礙無斷。】

  阿難根性很利,聽到釋迦牟尼佛說的話,他趕緊站起來,面向西方恭恭敬敬的禮拜稱念。

  〖我今願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〗,見佛幹什麼?〖供養奉事。種諸善根〗。

  這兩句話是阿難所求。阿難發願了,願意供養與承事,承事者,就是服務。師承,來種種種的善根。就在頂禮之間,忽然間看見了,這都是頓法。這些事情突然間一下子就全現了。「阿彌陀佛。容顏廣大。色相端嚴」,端莊、嚴麗。

  〖如黃金山〗

  金色光明的身,就像一座黃金的山,〖高出一切諸世界上〗。

  同時又聽到十方諸佛如來,〖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。無礙無斷〗。

  這個事情說的事相,實際上是《華嚴》的境界。就在地球上,極樂世界就在對面,我們看見了阿彌陀佛,而且當時與會的兩萬人都聽到十方世界的佛在讚歎阿彌陀佛。這是一個最好的證明,諸佛都在讚歎,演說辭無礙、義無礙、法無礙、樂說無礙的四無礙辯,無間斷的演說。這是不可思議的瑞相。現在是中間現瑞,說完又現瑞。這是極其稀有的現瑞,能見到這種瑞的人,也不是一般之人。

  我們學佛人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,佛在大經上常常告訴我們,「萬法唯心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離開自性,無有一法可得。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還是自性變現的。自性清淨就現清淨法界,自性不清淨就現濁惡法界。所以佛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原理。心想佛的時候,心已經成佛了。「一念相應一念佛;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阿難跟與會大眾,這個時候,他們一念相應,念念相應,這個境界就現前了。我們今天雖然念,念得不相應,為什麼不相應?我們念念中有人我是非,念念中有貪瞋痴慢疑,念念中有分別執著,怎麼能相應!不相應所現的境界,還是濁惡的境界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阿難白言。彼佛淨剎。得未曾有。我亦願樂生於彼土。世尊告言。其中生者。已曾親近無量諸佛。植眾德本。汝欲生彼。應當一心歸依瞻仰。】

  阿難對佛說:「彼佛」,指阿彌陀佛。他的清淨國土,〖得未曾有〗,從來沒有見過。

  〖我亦願樂生於彼土〗

  我也願意生於阿彌陀佛這個國土。

  〖世尊告言。其中生者。已曾親近無量諸佛。植眾德本。〗

  這些往生的人,他們曾經親近過無量諸佛,種了種種的善根,種種的功德。

  〖汝欲生彼〗

  你要生到那兒去。

  也〖應當一心歸依瞻仰〗

  一心的功德不可思議。你一心歸依阿彌陀佛時,就等於親近諸佛。

  〖植眾德本〗

  他們過去這樣做都能往生,你也這樣做,跟他們功德相等。

  所以我們難得一心,大多是半信半疑,三心二意。全心全意才是一心的初步。我們要歸依、瞻仰、遵從、仰望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作是語時。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。普照一切諸佛世界。時諸佛國。皆悉明現。如處一尋。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。極清淨故。於此世界所有黑山。雪山。金剛。鐵圍。大小諸山。江河。叢林。天人宮殿。一切境界。無不照見。譬如日出。明照世間。乃至泥犁。溪谷。幽冥之處。悉大開闢。皆同一色。猶如劫水彌滿世界。其中萬物。沉沒不現。滉漾浩汗。唯見大水。彼佛光明。亦復如是。聲聞菩薩。一切光明。悉皆隱蔽。唯見佛光。明耀顯赫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比較長,但內容比較容易懂。下面介紹一下這段經文的大意。

  〖作是語時〗

  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說這一句話的時候。

  〖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〗

  將來接引時也是一手托著蓮花,一手結接引印,伸出手掌,這個掌中放無量光。

  〖普照一切諸佛世界〗

  這時佛光照十方國土,一切佛國都明現。《觀經》也如此,佛給韋提希夫人現出好多國土。

  〖如處一尋〗

  一尋是八尺。這時看西方極樂世界,如正常人看八尺一樣。

  阿彌陀佛的光明殊勝。

  〖極清淨故〗

  極其清淨。

  所以這個世界所有〖黑山。雪山。金剛。鐵圍。大小諸山。江河。叢林。天人宮殿〗

  一切境界,悉皆現前。這個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,南瞻部洲才是地球。

  〖無不照見〗

  全部照明瞭。

  〖譬如日出〗

  像太陽出來一樣。

  〖明照世間〗

  把世界都照亮了。

  〖乃至泥犁〗

  泥犁是地獄。

  〖溪谷〗

  是山谷裡不見天日的地方。

  〖幽冥之處〗

  都照遍了。

  〖皆同一色〗

  都同一個顏色。

  像《觀經》說,無量壽佛在空中,觀世音、大勢至兩位菩薩在旁邊,光明所照,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相比。這說明是金色。第八觀說,佛菩薩像皆放光明,其光金色。《七佛神咒經》說:「其中所有一切萬物。皆作金色。」《法華經》裡放光現瑞,也是說:「照於東方萬八千土。皆如金色。」這些說明「皆同一色」。從有色來說,應該指的金色。

  〖猶如劫水彌滿世界〗

  像大劫的時候遍地都是水,其中一切東西都沒頂了,都看不見。

  〖滉漾浩汗〗

  一看都是一片大水。

  〖彼佛光明。亦復如是〗

  這個世界都是佛的光明。

  在這個時候,聲聞的光明、菩薩的光明、一切的光明,〖悉皆隱蔽〗。

  月明星稀,月亮很亮的時候,星星就看不見了。這時佛的光明顯,菩薩的光、別的光就隱蔽了。

  〖唯見佛光。明耀顯赫〗

  光明照耀,明顯赫奕,有威力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此會四眾。天龍八部。人非人等。皆見極樂世界。種種莊嚴。阿彌陀佛。於彼高座。威德巍巍。相好光明。聲聞菩薩。圍繞恭敬。譬如須彌山王。出於海面。明現照耀。清淨平正。無有雜穢。及異形類。唯是眾寶莊嚴。聖賢共住。阿難及諸菩薩眾等。皆大歡喜。踴躍作禮。以頭著地。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的大意是:參加此會的四眾弟子、天龍八部、人非人等,都看見了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。看見阿彌陀佛

  〖於彼高座〗

  在高座之上。

  〖威德巍巍〗

  有德有威。

  現在漢地的像,把佛畫成胖胖的一個人,跟藏像不一樣。藏像都是顯出佛的威德高大莊嚴、相好光明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種種光明,許多聲聞弟子、菩薩圍繞恭敬。

  〖譬如須彌山王。出於海面。明現照耀。清淨平正。無有雜穢。及異形類。〗

  佛就像是須彌山。須彌山是咱們四大部洲的中心,在海面上出來。這個海不一定是水所形成,像空中到處都是微中子,微中子的海不一定是氫和氧所製造成水的海。須彌山就是在這樣的海裡,明現照耀。

  須彌山是四寶所成,不是咱們這個土地所成。它生成時,可能在高熱、高溫度下結晶,所以明現照耀,放光、清淨、平正沒有雜穢,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。佛高坐,光明普照,菩薩等的光都不顯了。同時國土也明現照耀,「清淨平正,無有雜穢」,也沒有異形類。唯是眾寶莊嚴所成。

  〖聖賢共住〗

  凡聖同居。地上的菩薩是聖,地前三賢是賢。還有凡夫共住。都見到這一切。

  〖阿難及諸菩薩眾等。皆大歡喜。踴躍作禮。〗

  歡欣鼓舞,大眾歡喜禮拜,此時都稱「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」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諸天人民。以至蜎飛蠕動。睹斯光者。所有疾苦。莫不休止。一切憂惱。莫不解脫。悉皆慈心作善。歡喜快樂。鐘磬琴瑟。箜篌樂器。不鼓自然皆作五音。諸佛國中。諸天人民。各持花香。來於虛空。散作供養。】

  天界的人民,以至小蟲,能夠看到阿彌陀佛光的,

  〖所有疾苦。莫不休止〗

  疾病、痛苦都停止了。

  〖一切憂惱。莫不解脫〗

  都得到解脫。

  〖悉皆慈心作善。歡喜快樂〗

  這是個大加持,普及一切。

  地藏的母親入地獄,他超度他的母親,不但他的母親出去了,同處地獄的都出去了。黃念老給我們說了這樣一件事情:他認識水電部的一位技術處處長,名字叫董兆榮。這個人南下工作時,半路上有人告訴他念咒,他就念起來了。過一個公路橋的時候,橋塌了,一個車隊前後的車都掉下去了,別的車裡的人都死光了,他這個車上沒死人,因為他念咒。佛就是平等,只要有人念,別人同樣能得到好處。在這種情況下,蜎飛蠕動都得到利益。

  一切的樂器,鐘磬、琴瑟、箜篌等,都不要人彈,自然演奏。

  〖諸佛國中。諸天人民。〗

  到這個虛空來散花、燒香、作供養。現在,我們想一想這個場面,釋迦牟尼佛說法,兩萬多人聽法。而這個時候,極樂世界在我們眼前,十方國土都顯現。我們大家歡欣鼓舞,各方佛國的菩薩大眾都來散花、燒香、供養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爾時極樂世界。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。以佛威力。如對目前。如淨天眼。觀一尋地。彼見此土。亦復如是。悉睹娑婆世界。釋迦如來。及比丘眾。圍繞說法。】

  這時西方極樂世界,〖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〗即十萬億國土。

  〖以佛威力,如對目前〗

  兩土依佛的威力,如在眼前一樣。

  〖如淨天眼。觀一尋地〗

  清淨的天眼,如看八尺的地方。

  〖彼見此土。亦復如是〗

  他們看見我們這個世界,也是這樣。

  〖釋迦如來。及比丘眾。圍繞說法。〗

  看到這個娑婆世界釋迦如來,大比丘眾有一萬二千人,四眾弟子加起來有兩萬,圍繞著釋迦牟尼佛,聽佛在說《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。

  見到極樂世界這件事,講得最詳細的是《觀經》。韋提希夫人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豁然大悟,得無生忍。這是上等根器。認為出家人的根器必定高於在家人,這是情見。

  念佛的作用,主要在臨終才表現出來。但是在生命未終了之前,得大受用、證無生忍的人,從古到今很多。因為大家用功不夠,情執深重,不能豁然,都被捆住了,放不開。

  《十往生經》上說:「爾時山海慧菩薩等。即見阿彌陀佛國。所有莊嚴妙好之事。皆悉七寶。七寶山。七寶國土。水鳥樹林。常吐法音。彼國日日常轉法輪。」這裡提到的「七寶山」,是指《觀經》上所說的琉璃地下的金剛七寶金幢。此幢有八方八楞,一一方面百寶所成,一一寶上有千光明,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。極樂世界這個寶幢是七寶山,高大支撐著地。地下的有山,地上的沒有。琉璃地是平的。這個附帶說一下,將來萬一有人搞不清楚,佛法沒有不清楚的,是現在人不清楚,答話的人目前不清楚。這不能懷疑。所以舉這個證明,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授記等,這些經裡頭還有類似的內容,還有很多沒有看到的經也有這些記載。

  本品經文這些示現具四悉檀。下面簡要給同修們介紹一下四悉檀。

  「悉檀」,印度話,可以翻譯為成就或者宗。四悉檀就是四種成就或四種宗。

  《智度論》說,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、八萬四千法藏。四是四個方法,悉是普遍之義,檀是梵語檀那的簡稱,亦即布施之義。佛以四法普攝眾生,以令一切眾生完成佛道,叫做「四悉檀」。

  第一,世界悉檀。佛開始時,先順世界之凡情,把這個世界說出來,先宣說淺近之事理,讓眾生歡喜和信受。整個極樂世界現在大家之前,大眾歡喜。

  第二,為人悉檀。佛審察眾生的根機,及程度的深淺,而說各人所需要之法,令眾生生起正信,增長善根。因人施教,眾生都歡喜,願意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第三,對治悉檀。對瞋多者教以慈悲觀;對痴多者教以因緣觀;對障多者教以念佛觀。如是普施種種之法葯,以去除眾生的惡病。

  第四,第一義悉檀。上面說的世界悉檀、為人悉檀、對治悉檀,那都是初步的。真實普利的是第一義悉檀。佛見眾生的機緣既熟,便為之說諸法實相。以令眾生一起悟入聖者之道。

  第一義諦,彰顯心佛不二,感應道交,本來就沒有空間,用現代科學的話說,空間是錯覺,這是理體。事上十萬億佛土的世界就在眼前,就在當下。事跟理不二,顯出第一義諦,說明這一切都是你本有的。假託極樂世界依報怎麼怎麼莊嚴,正報怎麼怎麼莊嚴,顯示你自心如何如何莊嚴,不然你不能信,也無從去想。借他而顯自,為入實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