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尊敬的各位同修,大家好!阿彌陀佛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經須臾間。還其本國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。無量壽佛。則為廣宣大教。演暢妙法。莫不歡喜。心解得道。】

  這段經文「表菩薩眾遊行十方還歸極樂」。經文從字面上看很簡單,但所含奧義無量無邊。

  〖經須臾間。還其本國。〗

  「須臾」形容時間很短。《阿彌陀經》曰「即以食時。還到本國。」黃念老解釋「須臾」是四十八分鐘。他們已經遊遍無量無邊諸佛世界,上供諸佛,下度眾生。這樣繞一圈回來,才用四十八分鐘,比光速快多少倍。大家會聚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所成的講堂,聽阿彌陀佛宣說大教妙法,菩薩聞法後,皆大歡喜,自心開解,得悟聖道。

  學習這一段經文有幾個有關問題需要和同修們分享,供同修們參考。

  第一個問題:清朝的彭際清居士在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中說:「問:無量壽佛說法,為是純說一乘,為是兼說三乘?若純說一乘者,何得尚有聲聞眾等?若兼說三乘者,何云二乘不生彼國?答:純是一乘,別無三乘。豈獨佛在七寶講堂,純是一乘。乃至一一花中,一一光中,風聲水聲、諸音樂聲,亦純說一乘,更無三乘。」

  如《妙法蓮華經》云:「十方世界中。尚無二乘。何況有三。」這裡的意思是說,極樂世界說的究竟是一乘法還是三乘法?如果說一乘法的話,怎麼極樂世界還有聲聞眾呢?如果極樂世界也說三乘法,那為什麼二乘不能生呢?他這樣問,他又這樣回答說,極樂世界所有說的法全是一乘法。不但佛在七寶講堂所說的法是一乘法,乃至極樂世界每一朵花、一一的光、風聲、水聲、諸音樂聲,所說的都是一乘法。所以《妙法蓮華經》曰:「十方世界中。尚無二乘。何況有三。」所以佛說到《法華》的時候,五千弟子退席,不能聽,接受不了。這是圓教,不是誰都能聽的,五千人退席就很騷亂。佛說:「退亦佳矣。」退很好,那就退吧。不留他們在這兒。

  用一句話回答第一個問題,答案是:極樂世界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一乘法。

  第二個問題:為什麼極樂世界有聲聞乘?

  因為眾生的根智是有差別的,往生之前所聞不同,到極樂世界所證的也不同。雖然都說是一乘法,可有的人就聽到佛聲、法聲、僧聲、無我聲、寂靜聲、乃至甘露灌頂聲。聽到這些聲音的人,有的證到須陀洹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乃至不退菩薩。這是隨順其他佛土的四果之名來表示,他往生前修的哪一方面先成熟了,實在都是決定成佛,因為都能迴小向大,而且還有佛的本願力故。所以佛在講堂上講的都是一乘法,經上沒有明說,彭際清居士為此做了說明。

  第三個問題:這一段經文充分證明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的福報大。體現在:

  每天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。注意!「每天」「諸佛」這兩個詞很重要。「每天」是天天的意思,經常的,不是偶爾的,天天都是如此。這是菩薩們的日常生活。「諸佛」是無量無邊的佛,不是一尊兩尊,是很多很多,不可計數。我們在娑婆世界,一輩子都供養不了一尊佛,和極樂世界無法比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每天都聽無量無邊的佛法。因為你供養的每一尊佛都為你說法。每天供養無量無邊的佛,聽無量無邊的法,福慧雙修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即時香風吹七寶樹。出五音聲。無量妙華。隨風四散。自然供養。如是不絕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是說無情眾生感恩三寶。風吹樹,樹就發出種種微妙的聲音;無量的妙花「隨風四散」,在天上飛舞;「自然供養」,自然就散在七寶講堂和大眾的身上。「如是不絕」,就這樣沒有間斷。

  無情眾生,聽到阿彌陀佛說法也感動,也來供養。這些無情的音樂,演的是妙法音聲,演奏的是法音,不是凡夫的音樂;是教我們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彼土萬物皆悉香光說法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。在西方極樂世界,這種法供養相繼不斷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一切諸天。皆齎百千華香。萬種伎樂。供養彼佛。及諸菩薩聲聞之眾。前後往來。熙怡快樂。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。及曾供養如來。善根相續。無缺減故。善修習故。善攝取故。善成就故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是說極樂世界的大眾日常生活狀況。他們的生活是真正的美好、真正的幸福、真正的美滿、真正的快樂。我們世間人所說的幸福、美滿、快樂,都是有名無實,極樂世界是名符其實。

  「諸天」是天神,他們也有能力到達西方極樂世界。同修會問:天神是六道眾生,怎麼也能在極樂世界?《華嚴經》上有這個例子,這些天神不是普通的天神,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們,在他方世界以天神的身分教化眾生,現在回來供養佛。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在十法界裡,化現無量無邊身。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,智慧、道力、神通,跟諸佛如來幾乎一樣。這是不可思議的難信之法。

  通常一般菩薩,要得到這樣的自在,能在六道裡自在的捨身受身,教化眾生,至少要修到兩個阿僧祇劫。也就是說,普通果位要到七地菩薩,才真正得自在。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像我們這樣去的,往生到那裡就有這個能力。那些菩薩看了怎麼不羨慕我們!所以這些菩薩化現的天龍、鬼神,也到講堂散花供養。

  這一段經文是本品經文歌嘆佛德的結尾段,也是歌嘆佛德的歡快的高潮段,讓我們似有身臨其境的感覺。似乎看到一切諸天都在空中散花,演奏美妙、悅耳、動聽的音樂,供養阿彌陀佛,供養諸佛及菩薩、聲聞之眾。這個走了,那個來了,大家都很快樂。這都是無量壽佛本願威神加持,以及曾經供養過諸佛如來,並且很善於讓善根相續、增長,沒有缺減的緣故。這樣「熙怡快樂」,善根不斷增長,直至成就。

  第二十七品經文講完了。為了更方便同修們學習和領悟經文的含義,我想再做一點小改動,從這品經文開始,每講完一品經文,就把這一品經文的要點歸納出來,及時的讓同修們對照參考。我們可以試一試,看看哪種方式更好一些。我們邊幹、邊總結、邊改進吧。不管是哪種方式,我都不想像個框框把大家束縛住,我最擔心的是我這種做法會把同修們的悟門堵住。同修們怎麼看呢?

  第二十七品經文有六個要點

  第一個要點,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要讚十方世界諸佛如來?

  知恩報恩。沒有忘本,不忘報師恩。

  這些菩薩們不忘報師恩,他們能夠了解和認識西方極樂世界,是十方諸佛如來給他們介紹的,十方諸佛如來把世界最殊勝無比的世界一流佛教大學介紹給他們,菩薩們怎麼能不感恩、不讚歎?

  十方世界諸佛如來不但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他的學生們,還把他佛國土最優秀的學生介紹、輸送、保送到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這些菩薩們怎麼能不感恩、不讚歎?

  這些菩薩們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聽經聞法,又能自在的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,福慧雙修,成就至高無上的佛果。他們怎能不感恩、不讚歎呢?

  第二個要點,永遠至誠感恩、頂禮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太大,無以言表、無以報答。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介紹阿彌陀佛,我們將在六道輪迴的苦海裡沉淪,永無出頭之日。

  第三個要點,阿闍王子等五百人,過去世中曾供養四百億佛,他們為什麼沒有成佛?

  第四個要點,經文中以花為例供佛,表了什麼法?你能說出幾個說幾個。這是一道思考題,發揮題。

  第五個要點,講一部經是歌嘆佛德;講一句偈也是歌嘆佛德;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歌嘆佛德……歌嘆佛德的形式很多,你用什麼形式歌嘆佛德呢?

  第六個要點,諸天和鬼神為什麼能在極樂世界供佛和聞法?為什麼能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?

  有三個主要原因:

  「一者,『無量壽佛本願加威』。」是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,讓你有這個威德能成就供養的功德。「蓋由彌陀本願威德加被,諸天乃能恭詣極樂大修供養。」第二十五願「天人禮敬願」中有「諸天世人。莫不致敬。」這就是證據。一切諸佛剎土裡的大眾,都得到阿彌陀佛二十五願的加持,他有能力到極樂世界去修供養。

  「二者,『曾供養如來,善根相續,無缺減故』。」這表示諸天能到極樂世界去供養,都是因為過去生中早種善緣,已曾供養如來,並能善能令此善根相續。阿賴耶好像一個大倉庫,無量劫來起心動念,都在阿賴耶裡存著,遇到緣就起現行。這一生當中又遇到緣了,所以在他的曾經有過去曾經供養諸佛如來,這個念頭剛一提起,佛就現身,就接受他的供養,這是第二個原因。

  「三者,『善修習故。善攝取故。善成就故』。」這幾句話我們要細心體會。「善」是什麼意思?用《金剛經》來說,「善」就是「無住」,修、攝、成就是「生心」。「生心」跟「無住」是同時的,這叫「善修」。這三個「善」字用得太好了,用得妙極了,阿賴耶已經轉八識成四智,所以阿賴耶沒有了,這叫「善」。

  「善修習」。什麼是「善修習」?「修」是修正;「習」是學習。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缺失都修正過來,這是「修行」。把佛的教誨完全變成自己的日常生活,生活就是佛法。一個念佛人把《無量壽經》當成自己的思想行為,「學而時習之」。「時習之」是學了以後,時時刻刻用在生活上,這就是「善修習」;時時皆能改過自新,這就是「善修習」。

  「善攝取」。這裡的「攝取」是雙關語:

  一個意思是善攝取一切善法以圓滿自己的智慧德能。果能攝取彌陀功德成自功德,即是至善攝取。

  另一個意思是,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之後,還要把佛法的好處介紹給別人、勸別人學習,也就是攝受眾生。勸一切眾生依此經教,發心念佛求生淨土,就是「最善攝取」。

  「善成就」。菩薩成就自他不可思議的功德,每天成就「圓定」,每天成就「圓慧」,天天成就「圓滿清淨三身」。回顧我們的身心,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,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。果然如此,即是修行功夫得力了。假如身心,今年跟去年一樣,沒有什麼改善,這一年就白修,功夫不得力。必須要天天有進步,日新又新,才是「善成就」。

  下面開始講第二十八品經文。

  【大士神光第二十八】

  這一品經文顯極樂大士神通光明,於諸聖眾中特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最尊第一,威德光明、利生功德,悉超餘聖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佛告阿難。彼佛國中諸菩薩眾。悉皆洞視。徹聽。八方。上下。去來。現在之事。諸天人民。以及蜎飛蠕動之類。心意善惡。口所欲言。何時度脫。得道往生。皆豫知之。】

  「洞視」是通達,「徹聽」全都聽到。八方上下,去來現在的事都能知道。「諸天人民。以及蜎飛蠕動之類。心意善惡。口所欲言。何時度脫。得道往生。」都知道,這就是神通。洞視是天眼通,徹聽是天耳通,知道別人的心意是他心通,知道過去是宿命通,知道現在未來眾生在六道中何時度脫的事,是天眼通,這些菩薩都有這樣的神通。

  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又彼佛剎諸聲聞眾。身光一尋。菩薩光明。照百由旬。有二菩薩。最尊第一。威神光明。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。阿難白佛。彼二菩薩。其號云何。佛言。一名觀世音。一名大勢至。】

 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有天人、有聲聞、有菩薩?經上告訴我們,這都是隨順十方世界眾生而說的。在西方極樂世界實際沒有這些稱呼,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,是平等法界,如果有菩薩、聲聞、天人,就不平等,就不是清淨平等覺。所以這個是隨順他方世界而說的。

  雖然隨順,也是事實。如果離開事實,佛就打妄語,那就錯了。所說事實是什麼?這裡有兩個意義:

  其一,是你沒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。像我們由人道去往生的,就稱為「人天」。阿羅漢、辟支佛迴向念佛的就稱為「聲聞」。這是指未往生前的身分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這些身分、名稱都沒有了。

  其二,雖然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,得到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,大家好像差不多,而實際上煩惱並沒有斷。是「帶業往生」去的。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還沒斷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才慢慢的斷。經上說,每天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,聽佛說法,回來之後,又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天天消業障,天天生智慧,還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把業障消除,才能圓成佛道。

  老法師常常提醒我們,我們的業障習氣有多麼重是無法想像的。修學其他法門,決定不能一生成就。不是法門不好,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。其他的法門雖然好,治不了我們的病。唯獨念佛求生淨土,除這一門之外,沒有第二個門路。這一門,你必須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懂得它的理論,知道它的方法,認識它的境界,我們的念佛功夫才得力。如果完全不知道,這是盲修瞎練,念佛念一輩子也不能往生。

  下面我們看黃念老對這一段經文的解釋。

  這些聲聞眾身光、頂光有一尋,一尋就是八尺。也有的說兩手平展的長度也是一尋。他們的身體比我們大,所以他們兩手一伸比我們大得多,也是一尋。菩薩光明照百由旬,能照數千里,有兩位菩薩最尊第一,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。阿難問這兩位菩薩叫什麼名號,佛說一位叫觀世音、一位叫大勢至。

  「觀世音」又名「觀自在」。《心經略疏》說:「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」,叫「觀自在」。「又觀機往救自在無礙」,眾生一念就可以去救、自在無失,就叫「觀世音」。前頭一個解釋是從智慧說的,因為他通達這個理;後者是從慈悲來說的。觀世音跟大勢至,侍彌陀左右,讚佛教化,稱西方三聖。顯教說是阿彌陀佛的弟子,密教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。觀音的本地是正法明如來。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說觀世音有不可思議威神之力,過去無量劫中已經成佛,「號正法明如來」;「大悲願力。為欲發起一切菩薩。安樂成熟諸眾生故。現作菩薩」,所以早已成佛了。《觀音三昧經》說,觀音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,叫正法明如來。釋迦牟尼佛是觀音的弟子。

  《首楞嚴經》講,觀世音在無量劫前,在古觀世音如來前,「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返聞自性。得無上道。」《觀經》說觀音大士的圓光有五百化佛,化佛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。一一化佛還有化菩薩圍繞。這麼多佛菩薩都在觀音頂上的圓光裡,還有無量諸天做侍者。觀音菩薩跟我們有特殊的緣。從上面的述說我們可以看到,往生極樂世界不是到遊樂園去享受,那是真實的修持用功。這些菩薩中,為首的兩位就是觀世音和大勢至。

  觀世音成道的因緣,《首楞嚴》歸納為四句話:「從聞思修,入三摩地,返聞自性,得無上道。」過去遇見了古觀世音如來,傳授如幻的聞薰聞修金剛三昧。這三昧怎麼修?就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聞、思、修是修行都要走的路,但觀世音菩薩的聞思修比我們的聞思修要深入得多。我們的聞思修是聞經典、去思惟,思惟弄清楚之後要行動、實踐,這個意思很淺。有很多人不信佛經語深,以為佛經語淺,以為就是這樣。從聞思修這個「聞」字,指的是「聞性」。所聞的聲音是塵,能聞的是耳根、耳識。耳根、耳識還有一個本性,能聞的這個性稱為「聞性」。先從聞性下手,安住於聞性,不斷的徹底,這叫聞思修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,不是一般的三昧,而是《楞嚴》的大三昧,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。這和本經之中的「一切皆成佛」是同樣的。「一切皆成佛」是本經登峰造極的文句。一切皆成佛,還有什麼不了的,還有什麼可修的,還有什麼可斷的?一切都成了廢話了。正因為「一切皆成佛」,所以《楞嚴》才說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。有些經論上說,一切事是虛妄的,是生滅法。《楞嚴》不這麼說。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,這是說的本體,一切事相都離不開它的本體。從聞思修入楞嚴三昧,沒有出,沒有入。有出有入的是普通三昧。

  《楞嚴經》一開始就講如何見道,你不見道怎麼修道!所以「見」很重要。一上來就是「七處徵心」,阿難求心不可得。最後阿難見道了,就要修道。在修道的時候,就請了在座的二十五位大聖,各人說自己修持的經過。說了之後,就讓文殊菩薩根據娑婆世界眾生的情況和時節因緣,讓他品評誰好。文殊指出是觀世音的耳根圓通法門:「返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」以能聞的本性返聞自性,這樣來成無上道。所以習慣以觀音所說的代表禪宗,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代表淨土宗。如果要比較哪一種方法能最快證「楞嚴三昧」,一切事究竟堅固,那也確實如文殊總結的,觀音這個法門第一。如果要比哪種方法能最快在這一生中出離六道,那就是大勢至的第一了。「勢」就是威勢,形容菩薩智慧力量的威勢。「至」是到的意思。這個大勢可以遍達一切處,稱大勢至。

  在《首楞嚴經》裡頭,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位菩薩同時說:「以念佛心。入無生忍。」就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是這樣入無生法忍。淨宗學會把大勢至菩薩作為第一代祖師,因為大勢至菩薩真正修念佛三昧,以念佛為法門。「不假方便。自得心開。」除了念這句阿彌陀佛之外,不需要其他的任何方便來助道,如作觀、參究、持手印、念咒等等,都用不著。「自得心開」,自然而然心就開了,就是開悟了。「今於此界」,此界就是娑婆世界,「攝念佛人。歸於淨土」,攝受一切念佛人,使他歸向到西方極樂世界。他跟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兩個脇士。

  《觀經》說大勢至菩薩是:「以智慧光。普照一切。」這個「勢」表現於光,這光是由於智慧普照一切。「令離三途。得無上力。」讓一切眾生都離三途惡趣,得無上之力,能夠振奮,能夠超脫,「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」。這是把智慧和光明合在一起了。

  《思益經》中大勢至菩薩自己說:「我投足之處」,下腳之處,「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」,因此號為大勢至。由此可以看到,念佛成就的菩薩有這樣大的威力。而且經典上說,大勢至菩薩在極樂世界是永不涅槃的。

  《觀經》上還說,大勢至菩薩走路的時候,十方世界一切震動。在地動的時候,有五百億寶蓮花湧出來,這蓮花像極樂世界的一樣。

  在前面曾提到「七處徵心」,解釋如下:

  「七處徵心」:佛於楞嚴會上,征詰阿難心目所在之處,阿難先後以七處回答之,均為佛所論破,叫做「七處徵心」。佛如此輾轉窮逐征詰,一直到無所著處,目的在於欲破除阿難之妄想緣心,使其妄想無所依止,以顯此心遍一切處,無在無不在之妙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