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尊敬的各位同修,大家好!阿彌陀佛。

  請看下面偈頌:

  【觀彼殊勝剎。微妙難思議。功德普莊嚴。諸佛國難比。】

  這首偈頌是讚佛國土。

  極樂世界「國中萬物。嚴淨光麗。形色殊特。窮微極妙」。其形色、光相、名數,皆不能稱說,亦無能清辯。蓋彼土殊勝微妙,非言思所能及。故曰:「觀彼殊勝剎。微妙難思議。」種種莊嚴,入一法句,即清淨句,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。極樂依正,悉是實相功德之所莊嚴,平等普現。故下云「功德普莊嚴」。如是妙土,如經云: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」,故云「諸佛國難比」。

  這個讚歎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的。我們可以聯想到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沒有一尊佛不像釋尊一樣讚歎。由此可知,彌陀的功德無比的殊勝。十方一切諸佛都比不上。他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功德,無量的悲心,開淨宗法門,度無量無邊苦惱眾生,往生極樂世界成佛。這個法門是難信易行,只要不懷疑,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。釋迦牟尼佛不會欺騙我們,有阿彌陀佛,有四十八願接引我們。

  這四句偈頌讚歎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讚歎國土依報莊嚴。

  〖觀彼殊勝剎〗

  這個「彼」和「剎」都是指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〖微妙難思議〗

  這一句是總說。細說全經處處都有詳盡的介紹,在此不必說了。

  〖功德普莊嚴〗

  這一句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莊嚴?真正的原因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積功累德的成就,是彌陀本願的功德。十方世界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,都是與阿彌陀佛同心、同德、同願、同行的功德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「功德」所莊嚴。依報、正報都是功德的成就。我們讀經、念佛就是修積功德,這個功德之大,不可思議。因為直接與阿彌陀佛果地相應,所以不能跟一般的修行方法相提並論,是絕對不一樣的。

  〖諸佛國難比〗

  這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國土裡沒有的,唯獨極樂世界特殊,極樂世界的一切莊嚴,是彌陀智慧的流現,種種的依報、正報,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,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」,所以說「諸佛國難比」。

  【因發無上心。願速成菩提。】

  這兩句是讚感人發心。極樂國土這麼殊勝,我們願發無上菩提之心,願很快成就菩提。「無上心」就是懇切求生極樂世界、求見阿彌陀佛的心。因為見到阿彌陀佛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一生必定不退成佛。只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跟阿彌陀佛見一次面,就得到阿彌陀佛威神之力的加持,即使在十方世界弘法利生,也照樣不退轉,而且受用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,成佛快速。

  人要發大心,為什麼?希望早一天成無上菩提。菩提就是大覺,大覺從哪裡來的?從心量大來的。心量大是什麼?無比的廣大是佛,心量小的不能成就。我們從中能否受到提醒?蕅益大師比喻說,念佛念到風吹不動、雨打不濕,沒有發菩提心,能不能成就?不能成就,還是六道裡的凡夫。

  一個人的成就,無論是世法還是佛法,成就的大小跟心量成正比例。你有多大的心量,你就有多大的成就。學佛要成無上道,超越世間太大太大了。我們學佛要用什麼心量?要像釋迦牟尼佛的心量,要像阿彌陀佛的心量,你才能了生死出輪迴。

  請看下面偈頌:

  【應時無量尊。微笑現金容。光明從口出。徧照十方國。迴光還繞佛。三匝從頂入。】

  這幾句偈頌顯感應道交,如來放光加持。

  〖應時無量尊〗

  「應時」有兩個意思:一是正當菩薩們發願的時候;二是大眾在讚歎的時候。「無量尊」就是阿彌陀佛。

  〖微笑現金容〗

  佛一般都是靜坐。阿彌陀佛現微笑之相,「於彼佛金容示現微笑之相」,佛現微笑之相,這是不尋常授記之相。又有眾生根熟了,佛給他們授成佛之記。眾生要成佛了,佛心生歡喜,所以「微笑現金容」。

  〖光明從口出〗

  世尊要為菩薩們授成佛之記,佛的光明從口中出來,遍照十方國土,然後繞佛三匝,光入佛頂中。這是一個很大的瑞相。這個境界不是與會的兩萬人看見的,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的。後面「禮佛現光」那一品裡是咱們地球的兩萬人親眼見到了極樂世界。《觀經》中,韋提希夫人和五百名侍女都見到了極樂世界。我們八月份送往生的董老菩薩,前幾年念佛,把阿彌陀佛念出來了,把極樂世界念出來了,這是他親口跟我說的。往生前半個小時見佛來接引,跟佛走了。劉素青老菩薩見了幾次佛?我不知道,因為她沒跟我說過。她往生當天見佛的情景是真實的,我就在現場。她往生前告訴我,往生時來接引的,就和接引圖一樣,就是那陣容。如果有誰說:「誰看見佛了?」我們上面說的不就是見佛的人嗎?還有劉明華老菩薩,往生前幾次見佛,這不都是現實的例證嗎?

  〖迴光還繞佛。三匝從頂入。〗

  這兩句是說,佛放光後還要收光,這次佛放光是「光明從口出」,收光是「三匝從頂入」。什麼意思?《寶積經》裡說:「諸佛常法」,就是常常有這種現象。「若授地獄眾生記時,爾時光明兩足下沒。乃至若授菩提記,爾時光明從頂上沒。」就是佛放光,放光以後光回來,回來的光從哪裡消失?要是為菩薩授記,光從頂入。給地獄眾生授記,光從足下入。「彼國」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「純一大乘故,更無餘乘記」。統統是授菩薩記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大乘菩薩,為什麼?不發大乘心往生不了極樂世界,前面「三輩往生」告訴我們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是三輩往生的共同條件。所以,我們看到佛光,是從佛頭頂入進去的,這就說明授記的對象是大乘。不是其他的,不是阿羅漢,不是權教菩薩,不是人天。故云「從頂入」。

  「《魏譯》示放光之因,蓋為『當授菩提記』。」這是說佛為什麼要放光?是為了給菩薩授成佛之記。「《嘉祥疏》曰:正明授記,表得時機」,這個機緣成熟了。應該給他們授記。就像在學校讀書,考試通過了,可以發畢業證了,該授予學位了。這個記是至極法身之記,是成佛之記。

  請看下面偈頌:

  【菩薩見此光。即證不退位。時會一切眾。互慶生歡喜。】

  〖菩薩見此光。即證不退位。〗

  參加法會的菩薩們,見到了佛放光,他們都證到不退。這就是《華嚴》裡十玄的其中一玄。托事、顯法、生解,一個事就可以顯出法來,就得到解。菩提樹也一樣,看到菩提樹,看到影子就得三種忍。極樂世界看到樹都得到這麼大的益處。所以看到佛放光都能證到不退位,這是很殊勝的事情。一切事全體是理,全體是阿彌陀佛妙明真心的顯現,具有無邊的功德。

  〖時會一切眾。互慶生歡喜。〗

  這個時候,與會的一切菩薩看到光,都證得了不退位,大家互相道賀,同喜同賀,都得到了這樣的聖果。

  【佛語梵雷震。八音暢妙聲。】

  彌陀放光,隨即說法。故曰〖佛語梵雷震〗。

  這個佛是阿彌陀佛。「佛音清淨」,稱為梵音。「又如梵天王」,所以也叫梵音。梵音通常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表佛菩薩的清淨音,一個是表大梵天王。「梵」就是清淨。大梵天王是四禪天裡的初禪天王,修清淨心,身心清淨,所以稱為梵天,故曰「梵音」。梵天天王的聲音有五種特色:

  第一個,「甚深如雷。」「深」是深沉。就像打雷一樣。我們現在唱歌太缺少這種深沉了。

  第二個,「清徹遠聞,聞者悅樂。」就是聲音好聽,聽到生歡喜心,這種好聽的聲音能傳出很遠,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有穿透力。

  第三個,「入心敬愛。」聽了之後恭敬心生起來,慈悲心生起來。這就是我們都願意聽的梵唄。

  第四個,「諦了易解。」就是容易聽懂。「諦了」是真正如實明瞭,能聽懂、能理解。就是通俗易懂。

  第五個,「聽者無厭。」喜歡聽,聽不厭。

  佛語梵雷震,大震法音如雷。因為說法是無礙的智慧震動你的情識。唐譯本說:「震大法雷,開悟一切。」震動大的法雷,叫你開悟。「彌陀說法音聲如梵天王。演說法要,如大雷震,開悟大眾。」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的話。

  〖八音暢妙聲〗

  如來所得八個音聲。這是《梵摩喻經》裡說的。

  第一個,最好聲。其聲哀妙,讓人聽了心不浮躁。極樂世界之音是哀雅的。好的音樂總是有一種淡淡的哀的味道。

  第二個,易了聲。容易辨別,能聽得懂。

  第三個,調和聲。聲音大小輕重很調和、合中道之理,讓人聽了很舒服,不鬧人。

  第四個,柔軟聲。聲音很柔軟,聞者喜悅,不盛氣凌人,能消人的浮躁之氣。

  第五個,不誤聲。言無錯失,聞者各得正見。

  第六個,不女聲。其聲雄朗。聞者敬服,外道歸順。就是有陽剛之氣(藝術表演除外)。

  第七個,尊慧聲。有尊嚴,有智慧,「言有威肅,如世尊重」;「聞者尊重,智解開朗」。世間尊重有智慧的人。

  第八個,深遠聲。其聲深遠,猶如雷震,聞者皆證甚深之理。

  嘉祥大師說的八音是:

  一響、二徹、三清、四柔、五哀、六高、七和、八雅。這都是說佛的聲音非常微妙。有人到過兜率天聽過彌勒講經,說彌勒的聲音讓人非常愛聽。暢妙聲和《阿彌陀經》裡的「其音演暢五根五力」的「暢」字相同。用八音來暢達、暢述微妙的法音。

  請看下面偈頌:

  【十方來正士。吾悉知彼願。志求嚴淨土。受記當作佛。覺了一切法。猶如夢幻響。滿足諸妙願。必成如是剎。知土如影像。恆發弘誓心。究竟菩薩道。具諸功德本。修勝菩提行。受記當作佛。通達諸法性。一切空無我。專求淨佛土。必成如是剎。】

  這一段偈頌,一共十八句,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轉述阿彌陀如來所演之法音。釋尊為我們轉述,等於阿彌陀佛親自宣說。

  〖十方來正士。吾悉知彼願。〗

  「正士」就是菩薩,是對在家菩薩的客氣稱呼。「吾」在這裡是阿彌陀佛的自稱。十方菩薩到極樂世界來,「皆具殊勝大願」,他們所發的願跟阿彌陀佛相同,是無比殊勝的大願,「我皆知之」,阿彌陀佛全都知道;凡夫不知道,阿彌陀佛知道,不但阿彌陀佛知道,極樂世界所有菩薩都知道。乃至十方世界的菩薩、阿羅漢都有這個能力。他們六根通了,叫神通。我們讚歎佛五眼圓明,哪有沒看到的?哪有沒聽到的?

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不謹慎,我們想的每一件事,我們說的每一句話,阿彌陀佛悉知悉聞。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,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跟阿彌陀佛本願相不相應,跟阿彌陀佛的事業相不相應?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,是為什麼建的?不是為自己,是為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建立一個最殊勝的修行道場。這個道場裡邊決定沒有障緣,保證你一生成就,是為這個。我們現在心裡想什麼?如果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和阿彌陀佛不相應,這還能往生嗎?不能往生。往生,信要真,願要切,佛號要不間斷,這與阿彌陀佛相應。我們心裡念念念佛,佛的心裡念念念我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,時候到了,阿彌陀佛一定現身前來接引。

  〖志求嚴淨土。受記當作佛。〗

  諸大菩薩,發此大願,故佛讚之。眾生起心動念,如來悉知悉見。現諸正士,願如彌陀,成就大覺,攝取佛土,佛即知之。故為說如是無上相應之法,以滿其願。這是黃念老對這兩句偈頌的解釋。

  下面我們看看上淨下空老法師是怎樣說的?

  「志求嚴淨土,受記當作佛。」我們有沒有這個願?我們每天有沒有這樣的念頭?這樣的念頭起了幾次?願提不起來怎麼辦?聲聲佛號都求生淨土:

  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,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,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……

  我們信願持名就是為了求生淨土,在這個世間,我們沒有成就,是博地凡夫。這邊修行障緣太多,心不能清淨、不能平等。什麼原因?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不下,不能不求阿彌陀佛慈悲,讓我們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,早一天成佛,成佛之後,了我們心中大願。我們的大願跟阿彌陀佛一樣,幫助阿彌陀佛,協助阿彌陀佛,普度十方世界還在六道十法界裡的眾生。我們幫助阿彌陀佛接引,幫助阿彌陀佛也早一天滿他的大願。他的大願就是要把這些眾生統統帶到淨土,個個圓成佛道,就是受記當作佛。「是諸菩薩,發此大願。故彌陀讚之」,阿彌陀佛讚歎這些人。我們如果能發這個願,阿彌陀佛也會讚歎我們。要從現在起,把這個世界看破,這個世界是假的,到頭來一場空,從現在起,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留戀。

  人一定要相信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尤其是因果,為什麼?因果是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非常可怕!無論想善想惡,說善說惡,行善行惡,總要隨緣,不放在心上,這個重要!一切隨緣不攀緣,真正放下,心中只有阿彌陀佛,念念只有極樂世界。我們是真想去,恨不得立刻就去,不想留戀在這個世界。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這些大菩薩,慈悲心切,他需要人表法,我們也發願,願意表法。表法什麼意思?做出學佛的榜樣,做出念佛的榜樣,做出成佛的榜樣。讓社會大眾看到、聽了經典裡的教訓,看到一些人在表演真幹,依教奉行,能幫助初學增長信心,堅定願心,這就是度眾生成佛道。

  經教的意思其廣沒有邊際,其深找不到底,深廣無盡,為什麼?性德。提到性德,我們就會想到沒有邊際,沒有數量。什麼時候才能達到底源真的透徹?一定是妙覺如來,圓滿成佛才能夠。等覺菩薩還不行,一定要在妙覺位,甚深的明心見性,大乘圓教十地菩薩就能承當,徹法底源。雖然十地菩薩,初地跟二地不一樣,二地跟三地也不一樣,要不然它這個地是怎麼分的?徹法底源還有究竟,還有不究竟,真正究竟是一個位次,最後的妙覺位。十地上面還有等覺,還有妙覺,加上他自己這一地,一共是十二地。這些菩薩也在十方世界應化度生,他們以什麼身分出現?佛身出現,報身佛、應身佛、化身佛。化身無量無邊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那都是等覺菩薩的化身,不是十地。

  化什麼樣的身?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眾生心裡想什麼身,他就現什麼身。佛沒有定法可說,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相,你想什麼樣的相,他就現什麼樣的相,總是能滿你的願,你看到歡喜、恭敬。

  菩薩到極樂世界去做什麼?志求嚴淨土,莊嚴極樂世界。怎麼莊嚴?「願如彌陀,成就大覺,攝取佛土,佛即知之。」佛知道,「故為說如是無上相應之法,以滿其願」。佛稱為正覺,他的願無上,佛給大家講經說法講什麼?佛無法可說,都是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你想什麼,佛就滿足你,只要是善的;你想惡的,佛不成就你;你想善的,佛成就你。你還不想往生佛國,還不想出六道輪迴,佛能幫你三善道受生。讓你以人天身分、以人天之道教化眾生。這些成就世間人都認為是大功德,在佛菩薩這地方是小功德。你要真正認識六道輪迴太苦,六道太可怕了。

  古人說的,我們相信不是妄語,不是隨便說的,有根有據;三途一墮五千劫。五千劫這麼長的時間,或許你還能再得一次人身,人身難得。真難,五千劫才能碰到一次。這一次我們得人身、聞佛法,真搞清楚了、搞明白了,要不要出離?不出離就要想到,一失足成五千劫,不能幹了,幹不得,一定要求生淨土。這部《無量壽經》是說明書,是介紹信,介紹我們到極樂世界,講得詳詳細細,讀了真明白,真覺悟了,沒有一個不生信心,沒有一個不發願求生,沒有一個不想到極樂世界成就,然後倒駕慈航,遍法界虛空界普度眾生,不退轉。我們必須去極樂世界去證不退轉菩薩,就是阿惟越致。拿到這個學位,保險了。縱然去地獄度苦難眾生,也沒絲毫障礙。有這樣的大心大願,阿彌陀佛知道,會給他說無上相應之法,滿菩薩願。

  請看下面偈頌:

  【覺了一切法。猶如夢幻響。滿足諸妙願。必成如是剎。】

  〖覺了一切法〗

  「覺」者,證悟;「了」者,了知;「一切法」者,總該萬有之一切諸法,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法。黃念老說,一切法是指有為法、無為法,不可說的法都在內。這一切法都如夢、如幻、如回響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一切法統統是有為法,什麼叫有為法?有生有滅就叫有為法,不生不滅叫無為法。無為法好,有為法是假的。不生不滅是真的,極樂世界不生不滅。

  我們這個世界有生有滅,人有生老病死,不是說這個人從出生下來,活個一百年二百年才老死,不是這樣的,真相是秒秒都在生,秒秒都在死。他一秒一秒的在生,一秒一秒的在死。他一秒鐘死多少次,就一秒鐘生多少次。世尊問彌勒菩薩,我們凡夫「心有所念」,心裡起一個念頭有幾念、幾相、幾識。彌勒回答,「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換句話說,三十二億百千相,三十二億百千識,單位是百千。一百個千是十萬,三十二億乘十萬,得出來的是三百二十兆。再乘以七(一秒鐘彈七次),得二千二百四十兆。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,這就叫如夢如幻如響。

 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(他是愛因斯坦的老師)一生研究物質,物質到底是什麼?科學向兩個方向發展,一個是向無限大,就是天文,天文學;一個是向無限小,反過來微觀世界。宏觀世界是大,微觀世界就是研究小,這個小的物質到底是什麼?這個祕密被揭穿了,原來物質不是真的,物質分到最後沒有了。這個佛經上有,念頭在高頻率的波動產生的幻相,這個幻相就是物質。這就是佛經上所說「相由心生」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,就把現代量子力學家的成果講出來了。比他講得還響亮,還高明。相由心生,一切法都離不開心,都離不開念頭。離開念頭沒有現象,物質現象不存在。今天科學有物理、有心理,現在量子力學家說,錯了,它是一,不是二,是一體,不能分成兩個,分成兩個我們就迷了,就走錯路,現在要把它回原,它是一。心、物是一不是二,相由心生,提出一個觀念,「以心控物」,既然相是心生的,心就能控制物質,一點不錯,就看你信不信。

  我們再看諸法裡頭,引用《大智度論》裡面話說,「一切法,略說有三種:一者有為法」,這是我們最常見的;「二者無為法」,極樂世界是無為法;「三者不可說法。此三已攝一切法」,一切法不外乎這三大類。不可說法是佛法,佛法是無法想像的,往往一個字、一句話就講完,全包了。佛法常常用的一個字,「佛」字,把它翻譯成意思:覺,一個意思;迷,一個意思。迷是有為法,覺是無為法。這三個把一切法都包含了。

  〖猶如夢幻響〗

  「喻諸法皆虛妄無實」。這個道理我們知不知道?知道。自己也會說,有時也會拿這話去勸別人。可是實際怎麼樣?實際上真遇到具體事了,還是把這個假的當成真的,因為當成真的,所以才死死抓住不放。就拿送往生來說吧,有人把這個身體、這個假殼當成自己,當成真我,貪戀這個世間,往生時非常艱難,學佛沒有得到真實受用,往生極樂世界沒有把握,儘管有同修來助念,那也只是助緣而已。全靠助念,未必有把握,能否往生要看往生者的最後一念。所以這件事情,總要在平常練,練什麼?練放下。要用鈍功夫,不能投機取巧,要真幹。

  經文要常常放在心上,隨時能用上。眼睛看到的是假的,耳朵聽到的也不是真的,六塵是假的,六根也是假的。所以佛常常用做夢來比喻,人人都有做夢的經驗,夢醒之後覺沒覺得一場空?我們在人世間幾十年,臨命終時一口氣上不來,一場夢做完了,他又入另一個境界去了。這就告訴你,靈魂不滅。靈魂是迷,叫迷魂,悟了叫靈性。靈魂跟靈性是一不是二。阿羅漢以上覺悟了,稱靈性;六道凡夫迷了,叫靈魂。只要轉變成靈性,在十法界就自在,在六道出入自如。他想來就來,想走就走,沒有障礙。

  「《大智度論》曰:如夢者。如夢中無實事。謂之有實。覺已知無。而還自笑。」像做夢,夢醒了,假的。「又曰:一切諸行如幻。欺誑小兒(欺騙孩子)。屬因緣。不自在。不久住。」又曰:「若深山狹谷中。若深絕澗中。若空大舍中」,大房子、大禮堂,「若語聲。若打聲。從聲有聲。名為響。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。智者心念。是聲無人作。但以聲觸故」,就是回音。「名為響。響事空。能誑耳根」,就是欺騙耳根,你認為它真有。「乃至諸菩薩知諸法如響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