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尊敬的各位同修,大家好!阿彌陀佛。

  前面一節我們談了第一個問題:上輩往生在家人有沒有分?答案是肯定的,有。

  下面我們談第二個問題。

  第二個問題,上輩往生凡夫有沒有分?

  這可是一個和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嚴肅問題。對於這個問題,古時候就有人提出很多看法,各人看法不一樣。比如,「古德有謂是乃菩薩之行」。舉例「如謂上上品須四地至七地之菩薩」,這就是說,上品上生必須四地以上至七地的菩薩。「上中品須初地至四地之菩薩,餘可例推。中品中生及以下,才是凡夫所能達」。

  對於這個說法,我們看看祖師大德是怎樣說的。

  黃念老是這樣說的:「若如是者,則彌陀大願之無上,西方蓮國之獨妙,持名法門之易行,往生妙法之殊勝,皆成戲論。」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,不是真的。念老對此的評論是:「直使不可思議之淨宗妙法,亦復成為可思議之法矣。」這把淨宗不可思議貶低了。念老說:「經中上輩往生是否凡夫有分,乃淨宗一大問題。」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,不是小問題。有關淨宗是不是真的殊勝、真的微妙、真能超越一切,讓我們一生圓滿成就。

  黃念老要詳細的跟我們討論這個問題。他說:「古說之非,幸得唐善導大師,廣引經論,力破舊說。」念老不說他自己說的,誰說的?善導大師說的。這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。「大師於所著《四帖疏》」,《四帖疏》就是善導大師對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註解。大師說:「又看此《觀經》定善,及三輩上下文意,總是佛去世後,五濁凡夫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。何者?上品三人,是遇大凡夫。中品三人,是遇小凡夫。下品三人,是遇惡凡夫。」善導大師這話說得好!為什麼?他告訴我們:上輩往生,凡夫有分,統統有分。

  這裡提到了大凡夫、小凡夫、惡凡夫,怎麼分?

  大凡夫:就是發大心的,發大菩提心的,到極樂世界幹什麼?求法幹什麼?為廣度眾生,這是大凡夫。

  小凡夫:單單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,這是小凡夫。

  惡凡夫:「以惡業故,臨終藉善」,這就是雖然造一些罪業,他那一口氣沒斷,還能懺悔,還能發願,後不再造,他的品位就上升。他臨終藉善,遇到了善知識。「乘佛願力,乃得往生。到彼華開,方始發心。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。」念老在這裡加上了括號,「(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)若作此見,自失誤他,為害茲甚」。大師直接指示我們,「極樂九品蓮台,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。唯因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,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。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,大根大器之凡夫,若能信受,圓解圓修,則與常人日劫相倍」。圓人,圓教根性的人修一天,等於普通人修一劫。「故能一生功圓,逕登上品也。」一生功德圓滿,上上品往生。凡人,不是登地菩薩。這才顯示出淨宗的殊勝、淨宗的微妙,阿彌陀佛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讚歎才講得過去。要是跟一般的一樣,沒啥特殊之處,就顯不出淨宗的殊妙、殊特、殊勝、微妙了。

  黃念老註解這一品經文,先把重點給我們說出來。本品經文開口便說「十方世界諸天人民」,講得多清楚,不止娑婆世界,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諸天人民就是六道眾生,「其有至心願生彼國,凡有三輩」。那三輩統統都是為諸天人民建立的,不是為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建的,不是為那些;是為諸天人民,這裡頭有我們的分兒。「經中三輩,只是十方之諸天人民,未言菩薩聲聞。」菩薩是大乘,聲聞是小乘,不是為他們。「故知三輩所指」,三輩是哪些人?「首在凡夫。但經中亦兼為聖人,如《菩薩往生品》中,十方世界諸菩薩眾,『當往生者,但說其名,窮劫不盡』」。

  菩薩往生的多,比凡夫多。為什麼?菩薩沒有懷疑,阿羅漢也沒有懷疑,他們真的是一心稱念,一句佛號,一切時一切處未曾丟失,沒有中斷過。

  綜上所述,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:

  極樂九品蓮台,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;上輩往生,凡夫有分;三輩往生,首為凡夫,兼及聖人。

  由善導大師的話可見極樂世界的上中下三輩,都是凡夫可以修到的,只是因緣各個所遇到的佛法不同而有差別。大師主張往生的三輩九品,總是為了五濁凡夫。雖然上品上生殊勝超絕,但是我們這些五濁惡世的凡夫,只要能發起無上菩提之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念到理一心,乘六字洪名與一乘願海不可思議威神之力,上品上生極樂世界。

  給同修舉幾個例子。

  古代的例子。

  晉朝有一個窮苦的人,生活很困苦。他佛緣很深,聽到念佛法門後就閉關念佛。他對於塵世十分厭倦,沒有一點留戀,只是一心老實念佛。他念了一段時間之後,看見了阿彌陀佛,並聽佛說法,於是就在人身得到了無生法忍。可見極樂三輩九品人人有分,只看修持的程度了。我們說的這個人,一是在家人,二是凡夫,他成功了。

  還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,就是韋提希夫人。韋提希夫人遭遇家難,請佛說法,佛偕目犍連、阿難飛降王宮為其說法,和韋提希夫人一起聽佛講法的還有她的五百位宮女。韋提希夫人「聞佛所說,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,得見佛身(阿彌陀佛)及二菩薩(觀音、勢至),心生歡喜,歎未曾有,豁然大悟,逮無生忍」。可見韋提希不但上品上生,而且現世悟入無生法忍,稀有成就。

  還有韋提希的五百侍女,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願生彼國。世尊(釋迦牟尼佛)悉記,皆當往生。生彼國已,獲得諸佛現前三昧」。可見她們最低也是上品中生。這五百人是在家婦女,都是上輩往生。

  現代的例子。

  例一,齊樹傑往生的例子。

  齊樹傑是刁居士的丈夫,我和刁居士見過兩次面,但不熟悉,我和齊樹傑不認識。

  記得是二〇〇七年農曆七月十二日,有居士給我打電話,說刁居士丈夫生病了,希望我去見見他。我去了,他用很輕的聲音跟我說了一句話:「大姐,送我一程。」我告訴他:「我不會送往生。」之後,他就再沒說話。

  可能就該著是這個緣吧,老齊往生還真是我送的。陰曆十二我倆見的第一面,陰曆十四我知道他陰曆十八往生,這個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,誰告訴我的?不知道。陰曆十七的早晨,他告訴我:「大姐,我明天走。」我大吃一驚,明天不就是陰曆十八嗎?他怎麼說的和我知道的是同一天?晚上,他立了兩條遺囑:

  第一條,我的後事由劉大姐安排。

  第二條,家親眷屬不許靠前。

  第二天,也就是陰曆七月十八,齊樹傑預知時至安詳往生了。往生的第五天,他回來報信了,是用偈頌的形式跟我姐姐報告的。大約有六七首吧。因為那時我什麼也不懂,也沒記下來保存下來。現在能回憶起來的就是他是上品中生。

  例二,劉素青往生的例子。

  這是同修們都非常熟悉的了,在此就不再多說。補充一下劉素青往生的幾個與眾不同的突出特點。

  第一個特點,表演兩個往生法(一是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法,是活著去的,揮手微笑別親人;二是痛苦的四大分離死亡法)。

  第二個特點,她把往生後的事情先寫出來,往生後一一兌現。

  第三個特點,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分秒不差,上品上生。

  第四個特點,捨壽十年,挽救劫難,提前回家。

  例三,劉明華往生的例子。

  劉明華的往生讓我感到震驚。我知道他往生就三天時間,我五月十九日早晨知道他三天內往生,他是五月二十一日中午往生的。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上品上生。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是豁達、自在和快樂。他說,他表演的不是大智若愚,他演的是大智若瘋。你別說,仔細想一想真挺對路,「瘋」了五十三年,可惜我沒看出來,五十三年都當他是我有精神病的老伴子。塵埃落地,真相大明,我震驚了。

  例四,董樹珍往生的例子。

  董樹珍是我的護法居士菩提心的公公,八十三歲,身患胃癌,念佛求往生。我六月六日知道他六月九日往生,但因為一個小插曲,老人家沒走了。七月二日老人家自己要求入住往生堂,當時他已斷食四天,但精神狀態很好,行動自如。從入住之日起開始助念。不誦經、不持咒,一句佛號念到底,按老法師的四字慢念。分班輪念,每班四五個人,二小時一換班,二十四小時不間斷。助念了三十七天,八百八十八小時,老人斷食四十天,只喝白水。創造了無法解釋的生命奇蹟。八月六日清晨三點四十六分,老人在見佛二十多分鐘之後,在同修們的佛號聲中安詳往生,在最後一刻,他仍在念佛。他是上品中生。

  董樹珍的往生,給我們做出了榜樣:

  一是他求生極樂世界的堅定信念始終如一。當他得知自己病的真實情況後,毅然選擇不做手術,念佛求往生,自始至終沒有動搖過。

  二是他的堅強令人敬佩,雖然病苦的折磨令人難以忍受,但老人家不喊不叫,不給別人添麻煩,往生的前兩天還堅持在人攙扶下去衛生間。

  三是再苦再難念佛不斷。就是在最後關頭也沒有忘念佛。給我們做出了念佛成佛的好榜樣。

  四是做人誠實,說真話。往生前的十多天,我問他:「老人家,您見到阿彌陀佛了嗎?」他搖了搖頭,說沒見著;他往生前的二十幾分鐘,瞪大雙眼緊緊的盯著一個地方,我問他:「您見到佛了嗎?」他使勁的點點頭,告訴我:「見到了。」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誠實老人。他的誠實感召了二三十位同修為他助念三十七天。他的高品位往生,是這句阿彌陀佛佛號的威神之力加持的。佛力加持不可思議,同修們助念的功德不可思議。

  我上面所舉的四個現代往生的例子,都是我親身經歷的,他們幾個人往生,我是自始至終跟下來的,都是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,沒有一個是道聽塗說的,可以百分之百相信。

  我之所以舉這四個例子,就是要同修們明瞭真相,消除疑慮,堅定信念:

  上輩往生,在家人有分,凡夫有分。

  我們綜合整理一下,上輩往生要具備哪些條件?

  其一,用《無量壽經》經文來說,就是「捨家棄欲。而作沙門。發菩提心。一向專念。阿彌陀佛。修諸功德。願生彼國。」

  其二,上淨下空老法師教誨我們:要養五德,修六和。「五德」是孔子為人作示範的,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;「六和」是佛訂的,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、戒和同修、見和同解、利和同均。

  其三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這個比孔夫子的德行還要高。沒有這樣的德行和操守,就是你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上輩往生。

  上輩往生,「五德、六和」是最基本的條件,我們不可以忽視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中往生,要注意修養品德,落實六和。真正做到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只要具足這個基本條件,決定能上輩往生。佛不打妄語。

  上面說了這麼多,說的都是這段經文的第一層意思,即上輩往生的條件。在這部分內容中,為同修們解答了兩個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:上輩往生在家眾有沒有分?上輩往生凡夫有沒有分?回答是肯定的,有分。我有分,他有分,你也有分。只要具足上輩往生的條件,我們都有分。

  下面說說這段經文的第二層意思。

  第二層意思,往生果德。真實果報殊勝無比。

  殊勝一,佛來接引。

  「此等眾生。臨壽終時。阿彌陀佛。與諸聖眾。現在其前。」

  殊勝二,往生快速。

  「經須臾間。即隨彼佛往生其國。」花開見佛,業障全消除了。什麼時候消除的?「須臾間」消除的。

  殊勝三,蓮花化生。

  「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。」

  殊勝四,智德自在。

  「智慧勇猛,神通自在。」跟佛同樣的智慧圓滿現前,自性般若智慧流露出來了。神通,是從自性裡邊流露出來的,是從清淨平等心裡流露出來的;所以我們的心要清淨,要平等。清淨平等都是禪定。清淨心現前是阿羅漢、辟支佛。小神通,小神通超過六道天人。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都有神通,跟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比那就差遠了,比不上。平等心現前是大神通,菩薩所證的。究竟圓滿的神通是如來果地上證得的。我們凡夫一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「智慧勇猛,神通自在」,這還了得!

  第三層意思,舉德以勸。

  這是世尊勸勉我們。這個機會難得遇到,百千萬劫難遭遇。好不容易遇到,遇到了千萬別放棄,這一生當中,一定要成就,不成就太可惜了。三途不能去,三途一墮五千劫。佛說的,佛不會嚇唬人,佛說的是老實話。一不小心墮落三途,三途裡有輪轉,出不了三途,多久的時間?五千劫,太可怕了!我們不希望受這個苦難,這一生就要超越,怎樣才能超越?佛教我們,依教修行超越,積累功德超越。

  佛慈悲至極,把上輩往生的盛況在經中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。念老給我們解釋得明明白白:

  「『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』,此指現在以及當來一切眾生」,當來是將來,現在、將來的一切眾生,「欲於當世親自眼見阿彌陀佛也」,有這麼一個願望。「《觀經》謂上品上生者,『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。無數化佛。百千比丘。聲聞大眾。無量諸天。七寶宮殿。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。與大勢至菩薩。至行者前』。」行者就是念佛往生的這個人,這兩位菩薩來到往生者面前。「阿彌陀佛放大光明。照行者身」,佛光注照。「與諸菩薩授手迎接」,不但阿彌陀佛手牽著你,還有許許多多的菩薩,都招手歡迎。我們今天講鼓掌歡迎,將垂手歡迎你。觀音、勢至這些人,「讚歎行者。勸進其心。行者見已。歡喜踴躍」,真歡喜,不是假歡喜。

  佛把上輩往生盛況講給我,下面是勸勉我們的內容

  勸勉一,發心專念。「應發無上菩提之心。復當專念極樂國土。」此乃往生的主因。

  無上菩提心是什麼?什麼是無上菩提?無上菩提是成佛,沒有比佛更上的了。《華嚴經》稱妙覺如來,等覺以上是妙覺,我們要求這個。決定不能求生天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都不能求,為什麼?他沒有出輪迴。天人的壽命長,天人具足六種神通,愈往上神通愈大,得自在。雖然天人壽命長,但是有限的,它不是無限的,跟極樂世界不一樣,極樂世界不生不滅,六道裡頭有生有滅。在天道壽命到了怎麼辦?上面沒有了,出不去,那就下降,爬得高摔得重。四空天的人、四禪天的人,壽命到了的時候,很多都落到地獄裡去了。經上說得很多,我們要相信。天道雖好,但不能去。到哪裡去好?到極樂世界。到極樂世界比到天道容易,比來生得人身容易。得人身要修十善業道,要修四無量心:慈悲喜捨,才能得人天身。總而言之,都比不上往生極樂。

  念老的註解中說:「於此五濁惡世,無佛之世,能見彼佛,實是希有。」這幾句話我們要記住。我們生在這個世間,遇到的是什麼時代?是五濁惡世。我們遇到的是無佛時代,釋迦牟尼佛滅度三千年了。但是我們有幸遇到淨土法門,如果依教奉行,我們這一生就有機會見到阿彌陀佛,這稀有。求見佛,見佛不難,你的心、你的願、你的行跟佛相應,佛就會現身,你就看到了。我們憑什麼感?憑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隨順佛陀教誨;在淨宗更簡單,蕅益大師給我們講的四個字「信、願、持名」就能感。信、願是大菩提心,是無上菩提心,持名就是一心專念,注意那個「專」字才行。

  我們念佛,夾雜著妄念,所以不專。念了幾十年還沒有感應,隨之而來的就產生了懷疑,說經上說的不靈,我都這樣做了,為什麼沒有見到佛?不知道錯在自己。佛經沒說錯,真的是稀有。為什麼能見佛?「全憑彌陀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不思議力。」

  勸勉二,「積集善根。應持迴向。」

  「積集善根」,這個善根是什麼?菩薩的善根是三善根: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不貪是什麼?真放下了;不瞋是什麼?在這個世間、世出世間,沒有一個我怨恨的人,無論這個人怎樣對待我,他毀謗我、羞辱我、障礙我、破壞我,甚至於置我於死地,我也不怨恨他,瞋恚的心斷乾淨了。這個結解開了,冤家宜解不宜結,不跟人結冤仇。冤親債主沒有了,統統化解了。如果不化解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不是苦一輩子,不知道要苦多少!我們不能幹這傻事。為什麼?他是菩薩,我也是菩薩;他是阿彌陀佛,我也是阿彌陀佛。是一不是二,能夠這樣回光返照,用自性般若智慧來照自己,完全省悟了,貪瞋痴都沒有了。

  傲慢、懷疑是五毒煩惱中的兩個,傲慢、懷疑的根是什麼?根是貪瞋痴,是從痴裡頭生出來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遇見有人讚歎你、恭維你、禮敬你,不生傲慢心,不生歡喜心;你一生歡喜心,你就接受了。用什麼心來對待?用平常心。別人羞辱你、毀謗你、障礙你、排斥你,用種種方法來刁難你,你能修忍辱波羅蜜,統統能忍,對自己修行有沒有障礙?沒有。為什麼?因為不放在心上。順境、逆境不放,善緣、惡緣不放,世法、佛法不放。那恭喜你,你成就會很快,三年五載你會有大成就。為什麼?你把障礙放下了。

  一般人困難在哪裡?他有那麼多障礙,他想放下但放不下。聽到有人毀謗他、冤枉他,幾天幾夜都睡不好覺,放在心上,傷害身體,把修行破壞了。《金剛經》說得好,修一切法得成於忍,你不能忍就全破壞了。人家讚歎,你一歡喜,功德就沒有了。

  毀謗也好,讚歎也好,都是考試,我們坦然面對一切考試,認真答好每一張考卷。答好考卷的過程,就是排除障難的過程。遇到重大障難怎麼辦?師父老人家太智慧了,教給我們一招,遇到重大障難,完全交給韋馱菩薩去處理。交給護法神管,我們不要管了。我們還是法喜充滿,還是常生歡喜心。你說多自在,多快樂!

  我們要想極樂世界,要念極樂世界,要歡喜極樂世界。親近善知識,阿彌陀佛第一。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你不親近他親近誰?我們要把這些觀念常常放在心上,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對待一切人事物,得大受用。這個功德要積集,迴向求生極樂世界。「以是勝因,必得妙果。」因勝果就勝。

  第四層意思,所得妙果。「由此見佛。生彼國中。得不退轉。乃至無上菩提。」

  「由此」是指上面所說的因緣。依照這個方法修學,在這一生中一定見佛,見佛成佛。見到阿彌陀佛當然生極樂世界,生到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。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其他一切經論裡都沒有,找不到的。這是無與倫比的不可思議的殊勝妙果,我們今天遇到了,如果當面錯過,就是罪過。

  曾經讀過夏蓮居老居士這樣兩段話,抄錄在此,供養同修們:

  第一段話:「眾生有兩條路:入苦或出苦,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毀滅自己。兩條道路分明甚,何去何從?」

  第二段話:「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待無時想有時。檢點起來,自己幾十年光陰,究竟花到哪裡去了?取得了什麼?每付之一歎!」

  同修們,聽了這兩段話,你有何感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