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學問深時意氣平-第362集

  在佛法裡面,驕慢是根本煩惱,你看貪瞋痴下面就是慢。無論他修得怎麼好,他瞧不起別人,他還嫉妒別人,這就完了,那全是假的。古諺語裡頭也說得很好,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一個人愈是有道德,愈有學問,愈謙虛,愈顯得心平氣和,不會激動,不會衝動,無論是順境、逆境,他都能保持一個平常心,這是道。平是平等,常是永遠保持著,心地清淨平等。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21集) 2009/4/8 

  

  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現前,樣樣清楚、樣樣明瞭、樣樣不執著,這就不痴。貢高我慢是大煩惱,世出世間聖人都重視,都教導學人,儒家在《禮記》裡面,一開端就說「傲不可長」,那是世間聖人沒有意思超越六道輪迴,警惕你貢高我慢不可以增長。換句話說,就到此為止,不要再增長,再增長麻煩就大了!可是佛法是教我們了生死脫輪迴,那煩惱有絲毫就出不去,就是大障礙。

 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(第21集) 1997/1

  

  我們看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,對善財童子參學開示之後,自己謙虛,讚歎別人,恭敬別人,這是降伏慢的煩惱。你看這個善知識,絕對沒有絲毫貢高我慢的習氣。不但佛法如此,世間法也不例外。中國古時候諺語說,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學問從哪裡表現?從謙虛,從恭敬,愈是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,愈謙虛愈卑下。如果說學問很好的時候,現代人說值得驕傲,那就錯了!只要一值得驕傲,這種人就不值得人尊敬。

 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(第21集) 1997/1

  

  瞧不起人,這就是習氣,這就傲慢,認為別人不如我,這是習氣,這都很難出三界,不容易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訓我們,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愈是有學問的人愈謙虛,愈沒有脾氣;如果說學問很高,脾氣很大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愈是有學問愈瞧不起人,那個將來都是要墮落的,這是要知道的。真正有學問的人、有道德的人,沒有好惡,沒有偏愛;換句話說,他的心是清淨的,是平等的,這叫真正功夫,這才能夠超越三界輪迴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(第10集) 1991

  

  即使你大徹大悟了,那更謙虛,愈是真有道德的人、真有學問的人愈謙虛,中國古人所謂學問深時意氣平,真的是心平氣和,時時刻刻都樂意接受別人的教誨。教他的人確確實實不如他,但是要知道,中國古人所謂的,愚者他也有一得,你仔細去觀察,人有長處也有缺點,缺點再多的人他還是有長處,那個長處值得我們學習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45集) 2003/7/14 

  

  慈悲是從謙下流露出來的,你自己不能謙虛,不能夠卑下、處處尊重別人,慈悲心沒有了。真正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,他沒有脾氣,他絕對不會勉強別人,他非常隨和,為什麼?他連我都沒有執著,哪來的我所!我所是什麼?我所有的,他沒有這個。我與我所都沒有了,都放下了,才能成正覺,證得阿羅漢。證得阿羅漢,給諸位說,六道沒有了,他超越六道輪迴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60集) 2010/6/17

  

  確實他放下一切對立,放下一切競爭,放下一切矛盾、衝突,這些東西在他心裡面找不到,他的心裡一片慈悲。一片和睦、一片慈悲,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,不是外頭的,從外面學不到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92集) 2011/2/20 

  

  自卑而尊人,這是中國古禮,愈有學問的人愈謙虛。中國古諺語有所謂,學問深時意氣平和,真正有學問、有道德的人他非常平和。你看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,柔和質直,性德無量無邊,提出這四個,隨緣妙用,真實智慧,威儀有則,那是大慈大悲,真正慈悲到極處,樹立榜樣。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可以給天下人做榜樣,這是真正大菩薩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65集) 2012/12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