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知足常樂-第349集

  知足比什麼都重要,世間法裡面知足常樂。人在一世當中,能夠過得最幸福、最美滿是什麼人?知足。最幸福的人,一生過得最有意義、有價值,得大圓滿的人,不一定是大富大貴,不一定有財富,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。像祖師大德所示現的,我們社會一般人看是貧賤(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,這叫賤,賤是沒有地位,貧是沒有財富),但是他過得最幸福。世間有地位、有財富,大富大貴人沒有他幸福,沒有他自在,沒有他快樂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55集) 1999/7/5

  

  所以諸佛如來要示現佛身度眾生,以佛的這種身分幫助眾生,先要住兜率天。這是明顯的告訴我們,你要想成就究竟圓滿、幸福自在,首先要懂得知足。知足是大富,知足是大貴,世間人不曉得。何以說知足是大富大貴?知足的人能全心全力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是種善因,既種善因,後面必定有善果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55集) 1999/7/5

  

  知足之人決定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他樣樣都在做,熱心在做,他捨己為人的在做,所以他的果報就無比的殊勝。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,吝嗇。貪吝是一切眾生根本煩惱,所以佛教菩薩斷煩惱,頭一個就對準這個根本煩惱,教菩薩學布施,六度布施在第一個,四攝法布施也是在第一個。但是知足的人能施,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,所以把知足擺在第一。

  華嚴經講述菁華(第155集) 1999/7/5

  

  不知足的人,他有再高的地位、再大的財富都不知足,還想多,所以他有苦惱,他有煩惱,求不得苦。求不得苦會給你帶來老病死苦,你焦慮,你煩惱、煩躁、心情不安,他的日子就過得很辛苦。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,知足之人雖貧而富。」擁有億萬財產,天天還想著賺錢,他是窮人,窮人才需要操這種心;知足的人,一個月能賺一點點錢,可以過生活,滿足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86集) 2011/2/17

  

  福慧的根本就是知足,不知足的人,再高的地位、再多的財富,他都生活在苦惱的世界。為什麼?他還不足,患得患失,得到的怕丟掉,為這個擔心;沒有得到的想求,他心不能安定下來。知足的人心是定的,心是安的,心是快樂的;不知足的人永遠在痛苦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57集) 2012/3/28

  

  不貪的人就富足,世間什麼人最富?不貪的人最富。縱然他有許多的財富,他還有貪吝,他的心不安,所以這慾望沒有止境,他苦。那個知足的人快樂,他不需要,你還要,我都不需要,知足常樂。你要想這個世間我怎麼樣得到真正快樂、真正幸福?不貪,幸福、快樂馬上就得到。這不難得到,就在你念頭能不能轉過來。

  淨業三福(第1集) 1992/4

  

  貪財的心念念不捨,不知道這個財是災禍的根源,不是個好東西,對於這些事情要有高度的警覺心。要能知足,夠用就可以了,多餘就要布施給別人。決定不要害怕,布施完了,我需要的時候沒有。你需要的時候它就來了,這就叫因果報應,一定要相信。布施決定是好事,廣行布施肯定能夠得到和諧社會。這個地方的人不爭,每個人都知足,知足常樂,不知足的人很苦,知足常樂。雖然他缺乏,他心安,這裡面的快樂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34集) 2012/7/17

  

  心量要大,常存布施的心。布施得乾乾淨淨,一無所有,想要的時候,要什麼什麼就來,你說你多自在,有求必應。財從哪裡來?財從財布施來。有人害怕,我這個財好不容易賺來,我施出去之後,我不就是沒有了嗎?他不知道愈捨愈多。我是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,他把這個教給我,要我要認真努力去做。財富是果報,財布施是因,你修因,一定得這個果報。聰明智慧是果報,法布施是因,喜歡教別人,喜歡成就別人,你的智慧年年向上提升。吝財得貧窮果報,吝法得愚痴果報。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你好好的修這三樣就行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55集) 2012/8/1

  

  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。絕不是為自己,是為社會大眾,是為苦難眾生。我們自己知足常樂,每天三餐飯能飽肚子,衣服能保暖,夠了,還要幹什麼?多餘的要給缺乏的人,要給需要的人,世出世間聖賢這樣教我們的。大聖大賢都教我們「於世無求,於人無爭」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54集) 2000/8/17

  

  「於世無求」,寡欲、知足,知足者常樂。「於人無爭」,絕不和人爭利,名聞利養決定不爭。五欲六塵,這是生活不能離開的,得少為足,不必多求。住房子,住個小小的房子足夠了,收拾也容易。你住個大房子,每天要用多少時間去整理,自找麻煩。幾個人能夠想通多欲苦、競爭苦?自找苦吃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54集) 2000/8/17

  

  物質、精神上的生活,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誡,「知足常樂」。我們這一生的福報,前生修的。福報如果很大、很多,自己受用足夠,分享別人,這個好事情,符合於菩薩精神。前世我們布施的少,這一生生活過得比較苦,知足常樂,我們不希求物質的享受,那你也很自在!心清淨,在生活上一定要保持身心清淨,這種生活就是正常的。追求物質的享受,那是不正常的,那是大錯特錯。佛教給我們,我們要求清淨心,我們要求智慧,我們要求生淨土。這個世間如夢幻泡影,生活得過且過就好,隨緣度日。隨緣好,一切都隨順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25集) 1995/5

  

  外面誘惑你的是財色名食睡,這是誘惑你的,你要有高度的警覺心,不要上當。一生確實要明瞭知足常樂,你才能保持得住。我每天吃得飽、穿得暖,有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不貪求了,這才能保得住。還有貪心、還有享樂的那個念頭,你就很容易墮落,很容易受外面境界誘惑。讀經重要、念佛重要,一生當中我們只有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;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。從早到晚,我不離這個方向,我不失去這個目標,這比什麼都重要!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68集) 2012/8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