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相信因果,如如不動-第313集

  《往生論》天親菩薩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成就總不離清淨,所以清淨是性德的根源。這個話說得好!我們今天確確實實是被染污了,我們的心不清淨。要想學阿彌陀佛,首先要把清淨心找回來。清淨心中一塵不染,怎麼找回來?我們真要放下,要徹底放下,不要在乎外面一切境緣,要把它看破,要相信因果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71集) 2012/6/10

  

  因果裡頭特別要相信「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別強求」,我們的心就定了。得到,沒有歡喜,失去,沒有煩惱,把得失看穿了,這很重要。人沒有得失,清淨心才能現前。患得患失,這個心什麼時候才能清淨?所以一定要下個決心,不要了,所有都放下,需要用的時候自然有,沒有也就算了。常常有這個心態,我們才能把我們的性德找回來。相信我跟彌陀是一體,相信我跟極樂世界是一體,這個信心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71集) 2012/6/10

  

  相信因果,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,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來,得失的念頭沒有了,你心才定,你心才自在。境界裡面,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,再大的風浪我如如不動,我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31集) 2008/7/24

  

  佛給我們說的因緣果報,這是真理,這是事實。眾生所求的,不外乎富貴、智慧、健康長壽。這不管中國人、外國人、古人、今人,哪個都想求的,這是果報,果必有因。你要不修因,哪來的果報?看到人家有這個果報,人家前面修因。富貴,佛告訴我們從布施得來的。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你要想得這三種福報,你要修三種布施。每個人修學的「因」不相同,所以他得的「果報」不一樣。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,天下就太平了,社會就安定了。

  無量壽經(第52集) 1992/6

  

  只要人深信因果,貪心就不會起來。你學十善業,你學《弟子規》,名利現前的時候,有的時候還是把握不住,還會出事情。如果深信因果的人,他如如不動,為什麼?命裡沒有!命裡沒有你要是想貪得的話,貪得得到什麼?禍害,災難就來了。沒有!你就不會動這個念頭,貪瞋痴都能夠息掉,所以因果的道理太重要!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25集) 2009/5/9

  

  中國古人講得好,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,你不能不相信。人要相信因果,他就心安理得,他不會多想,他很容易滿足,他生活很快樂,樂天知命,這一點很重要!所以因果報應不能不知道,真正知道,你心是定的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39集) 2012/3/12

  

  「深信因果」實實在在是斷惡修善,消業障,往生成佛的不二法門,很重要!如果我們自己很冷靜、很細心的觀察現在這個社會,因緣果報你會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善因一定有善果,惡因一定有惡報,而且報得好快、報得好明顯,我們能看得很清楚。

  內部講話(第2集) 1994/6/9

  

  因果教育比什麼都重要。如果我們遇到災難懂得這個道理,心是定的,反省找自己的過失,不要找人,找自己,你找人的時候你會怨天尤人,你的麻煩就更大!找自己,找自己的過失真正懺悔,改過自新,每個人都反省都找自己,災難就化解了,問題才真正解決,這是真的道理。

  仁愛和平講堂 2009/8/19

  

  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就是深信因果的一條。信什麼因果?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這個因果不是別的,別的因果,菩薩哪有不懂的道理,還用得著提醒嗎?唯獨這個因果,很多菩薩疏忽了。所以他們要用很長時間去斷煩惱、去消業障,來提升自己。如果知道念阿彌陀佛這麼容易,煩惱不破自然破了,業障不消自然消了,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!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159集) 2012/1/25

  

  「深信因果」,這個因果我跟諸位講得很多,不是普通的因果。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要相信這個,深信念佛作佛。我們心裡頭把什麼都放下,萬緣放下,只緣阿彌陀佛,只緣極樂世界,你放得愈乾淨愈好,你往生的機率愈高。凡是不能往生的,沒有別的原因,放不下。有一絲毫的放不下,就不能往生,就把這一生耽誤了,你說多可惜!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86集) 2000/3/22

  

  我們總結印祖一生的教學,可以說是「持戒念佛」,他老人家教人是教這個。有十善的基礎,「深信因果,斷惡修善」,後面加個「老實念佛」,就決定往生;品位雖然不高,決定生凡聖同居土,就行了。這是他老人家一生教導眾生的宗旨,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的根機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81集)

  

  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深信,沒有疑惑,對於阿彌陀佛深信,真願意往生,就是深信切願,我要求生極樂世界,往生極樂世界條件你就具足了。念佛功夫的淺深,那是管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。真正往生的條件就是深信,沒有懷疑,一心一意念念想著極樂世界,念念想著阿彌陀佛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32集) 2016/5/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