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成德法師:阿彌陀佛。

陳校長:阿彌陀佛。

成德法師:尊敬的陳校長、諸位老師、諸位大德同修,大家吉祥,阿彌陀佛。

陳校長:阿彌陀佛。

成德法師:下個禮拜是中秋節,這個也是一年一次,是連假。成德小的時候,因為母親也是小學老師,就覺得媽媽很好,一年還有寒暑假,放假,挺輕鬆的,那是自己想的。後來自己從事小學工作了,就感覺其實那個寒暑假真的是長期身心的責任得到一個緩解而已,所以也體會到事非經過不知難。所以也請諸位校長老師,下個禮拜連假大家好好休息一下,我們這課程也停課一次。

我們佛門是藝術化的教學,我們入山門就在受教育,其中山門第一個天王殿就有四大天王。第一個東方持國天王,他就是拿一個琵琶。持國跟持家,甚至帶領一個班級、一個團體,這些理是相通的。所以這個琵琶的表法我們要看得懂,不是東方持國天王喜歡彈琵琶,這個得要看懂表法,不然就很可惜了。表的意思是不能太緊,太緊了會斷;不能太鬆,太鬆就彈不出曲來了。所以同樣的,治家、治班級不能太緊,那孩子不敢進家門了,或者長期身心不放鬆;也不能太鬆,無規矩不成方圓,大家都沒有個規矩,都很放縱,那也不行,那家也不成家,班也不成班。所以這個是佛門藝術化的教學,其實我們也都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班級裡面去。

古人都懂得,不知道大家對於我們傳統的建築有沒有注意到?成德注意的時候是在馬來西亞馬六甲,因為自己二三歲就到了高雄市,所以對傳統的建築反而注意得少。結果去參觀馬六甲,看到那傳統的建築,它的門口的牆上刻了什麼?梅蘭竹菊,四君子,代表教育每個人、每個小孩出門要結交君子,這就是梅蘭竹菊的表法。在門口牆上的窗戶或牆上刻著一把扇子,出門要行善。然後房子的後牆刻了葉子,要落葉歸根,人都有這些心境。然後進到大廳,首先看到兩個瓷器,花瓶,一般在大廳都有這些裝飾,其實就是進了家門心要平,心平氣和,有什麼情緒不要帶進家去。而且心平氣和才能講話,不然會講錯話,不然會給家人不好的影響。這些都是表法,家庭如是,班級亦如是。

剛好馬六甲它是屬於多文化交匯的地方,也有西方國家曾經佔領那裡。結果我參觀完我們中國式的建築,又去參觀西式的建築,進門口我看到兩個動物的雕像,一隻是老鷹,一隻是熊。諸位老師,我們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一隻鷹跟一隻熊,大家的感覺怎麼樣?很有殺氣。後來我回過神來,它是什麼意思?英雄,有一隻鷹,又有一隻熊。這個表法東西方還是有不一樣,我們東方強調,戰勝別人一千次,不如戰勝自己一次。

我們佛門叢林最重要的建築物,大雄寶殿。佛是大英雄,為什麼?他調伏了自己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樣叫大英雄。可能在功利的一個環境裡面,好像是佔領了人家的國家,這個叫英雄。我們冷靜觀察,我們五千年的祖先,很多朝代很強盛,沒有佔領過人家一片土地。所以我們東西方的英雄,那個定義不一樣。

就像馬六甲,我們想起鄭和下西洋,這麼多次,他當時候二三萬人,那個船隻可以說是當時候世界最強的海軍、軍隊了,但沒有佔領人家的一片土地。甚至於把我們很好的農業,很好的這些生活技藝,都很慷慨的供養給有緣的國家、地區。所以這是祖先給我們的風範,我們現在所處的應該也都有不同種族、不同宗教的同胞,我們也應該傳承我們老祖先這種包容、兼容並蓄的處世態度,和而不同。

尤其我們是跟著師父上人學習,老人家有智慧,知道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要重新走回和平安定,得要把四種關係處好,宗教與宗教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;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;種族與種族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;政黨與政黨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。可能我們現在聽到這些理論、方法都會覺得很難,甚至於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家庭、學校,甚至於社會的問題,也都會覺得很難。其實俗話講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都是因為偏離正道太久了,現在想要解決,那當然一定要有耐性才行。不是不能解決,一定能解決,我們首先要有這個信念。精誠所至都可以金石為開,誠者物之終始,真的能真誠無私了,什麼問題都可以慢慢化解。

在台灣有一位出家人,成德是在二十多年前認識這一位法師,禪心法師。他的願讓成德很佩服,他跟司法部門合作,把犯罪的青少年,本來是要去在整個司法系統受教育的,可是他提出來,可不可以把這些犯罪的青少年放在他的佛寺,他來幫忙教育。我當時候知道了很敬佩,大家要知道,這些青少年那些犯罪的行為,有時候我們都是搖頭,怎麼那麼小就幹出這樣的事情來?但是看看這些青少年,哪一個孩子不是從天真無邪、呱呱墜地開始的?哪一個初生的孩子,我們一看會覺得他以後會犯罪、以後會傷人?我相信沒有一個初生的孩子是這樣的相貌,都是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,他出生以後的緣分不好。所以老法師常提出來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這句話我們聽了,我們自己要珍惜因緣,甚至於我們心量擴寬,我們要去造更殊勝的因緣。杜甫先生說: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」他的心願能護持更多讀書人,真正希望為國為民,他能夠護持他們,照顧好他們,考上功名,然後去造福一方。

所以老法師的教誨、佛經的教誨,其實每一句我們用心去體會,它很深、它很廣。所以遇緣不同,那面對行為錯誤的人,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憐憫心,就不會嫌棄他了。其實行為再偏頗的學生,他還是人之初性本善,只要他生命中出現真正無私愛護他的老師,因緣出現了,我相信他的善根也會生起來。而只要他遇到了真愛,哪怕他現在的行為偏頗,他也會慢慢慢慢改正過來,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。我們每一個老師發心走教學的路,我們的初心也都是希望幫國家社會培養棟梁人才,師者,傳道授業解惑也。

所以昨天跟大家提到,我們教育學生,我們不能只是著眼在眼前的分數而已,我們要為他的一生打算,他具備了哪些做人做事的基礎,他才能夠在現在的社會不至於染污、不至於墮落,不至於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。我們有這樣的存心,我們決定是孩子一生的貴人。

現在所有人的身心問題都是缺愛。我們出世法,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,世間的問題也有一帖阿伽陀藥,就是愛。沒有人喜歡自甘墮落,他遇的緣不好。所以當時候接觸到這位禪心法師,很是敬佩。他有跟成德講到,他說這些犯罪的青少年到了他的寺院裡面,然後從不同地方來的,就要打起來了。他的弟子就趕快去找他,「不行了,快要打群架起來了」。然後他就匆匆趕來,看著這群青少年火氣都很大,他馬上把他的這個錫杖舉起來,然後在地上一摔,對著這些青少年說了,「你們到我的地方就要聽我的」。結果這些青少年被他震懾住了,接著講了一句,「參見幫主」。我當時候聽的時候,感覺應以什麼身得度,你這個時候像個書生一樣跟他講話,這些人聽不懂,要跟他們的頻率差不多的,他比較聽得懂。

然後這個法師又說了,他們的父母就到佛寺來看孩子了,結果有一個媽媽來看了孩子,就氣沖沖的去找禪心法師,「我的兒子怎麼還抽菸?」這個法師就跟她說了,「妳的孩子才來我這裡幾天,妳就要他完全變一個人?這個在妳那裡教了十幾年,教出了這些毛病,妳就希望說來我這裡幾天就完全變掉了?」所以我們當父母、當老師、當領導,面對現在教育的問題,甚至團體的問題,都不能求立竿見影的去解決,都要很有耐性。

所以一個「教」字,其實已經點出來最核心的精神,只要把這兩個精神時時能夠提得起來,絕對能把孩子教得愈來愈好,I promise,這個成德可以保證。為什麼?其實很多事情不複雜,我們面對學生,不是你被他轉,就是他被你轉,只有這兩種情況而已,那我們動氣了,就被他轉。所以學佛學什麼?老法師有教導,不被境界轉。不被境界轉,就能轉境界。所以《楞嚴經》有一句教誨很重要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。我們的心能轉物、能轉境界,那就是走在菩薩道上。但是要不被境界轉,那我們自己的戒定功夫要愈來愈深。

「叢林二十則」裡面有提到,「遇險以不亂為定力」,遇到緊急狀況,你得先定住,不能慌張。成德想起第一年帶班,帶六年級,有一個女孩爬上去要拆最上面的那個窗戶,她已經爬上這個窗戶上去了,然後要再拿那個最高的窗戶下來,我剛好在走廊上,她彎著頭問:「老師,可不可以拆?」我說:「不行。」我這個不行講完了,過兩秒鐘,她把它拆下來了。然後喀喀一拆下來,她整個人就這樣下來了,一下子整個玻璃碎掉了,碎到她的身上。這種場景以前在電影裡面看過,在現實生活沒有看過,居然發生在我的眼前。旁邊的同學馬上要過來,我在那個當下,「統統不要動」,不然這個孩子一急了,去碰了割傷了怎麼辦?我說統統不要動,我先把這個學生從玻璃碎片裡面拉出來,然後拿掃把拿掃把,掃啊掃啊,弄完,沒有受傷。

我當時候很鎮定,結果處理完了,自己靜下來,開始害怕了。當時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定力,這個是佛菩薩、祖先加持的。後面想想,假如割傷了、出血了,那就麻煩了,對人家父母就不好交代。大家想一想,明明叫她不行,她還是給你拆下來了。所以我想想,讓孩子念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,絕對正確,會有天地鬼神來幫忙;然後講講《德育故事》,都會講到他們的祖先,他們的祖先都會來幫忙。所以一個孩子有業力,他的家也有業力,我們自己也有脾氣,這個都要靠加持力才能穩得住。

而這個禪心法師他們很努力,結果這個司法部門派出調查隊,去調查他們教育這些青少年的成果,然後調查完了非常的敬佩教學的效果。調查完了就準備更大力度的跟寺院合作,結果司法部門的調查小組哪一天去的?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號去的,但是隔天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。本來禪心法師他是要回到他高雄的精舍的,但是因為接待了這些官員,當天就沒有回高雄去了,就住在南投,結果當天凌晨就九二一大地震了。結果他首先就跑到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,大聲的喊:「什麼東西都不准拿,統統趕快出來。」那老和尚有威望,每一個人沒有其他念頭了。想想假如那一天不是他在,有人遲疑了,就很難講了。所有的人趕緊都出來了,結果就在那個當下,他告訴所有的出家、在家弟子,趕快觀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我當時候聽到十分敬佩,這個故事是別人講給我聽的。

你看這位法師他真正心中有法,這個地震讓他多少年的心血受到多大的影響,但是那個當下,他抓住了這個機會點,讓所有出家、在家弟子終身難忘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都不能執著。那我們當老師的,在每一個突發情況,我們也都要頂得住,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每一個機會點。假如我們沒有定住,可能事情會搞砸了,可能我們又發了脾氣,那明明是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增長智慧的機會,就變成可能大家心情都很不好了。

我們也聽過孔子陳蔡絕糧七天,你看對於一般的人來講覺得,怎麼碰到這麼倒霉的事情!可是在那樣的情境,孔子是弦歌不斷,還在講學、彈琴,不被這個境界影響。後來楚國的軍隊到了,解了這個危難。正要趕往楚國的路上,子貢就說了,老師,希望我們以後不要再遇到這麼不好的事了。孔子說了,你覺得是很不好的事,我不怎麼覺得。孔子他原話裡面說到,這個在《孔子家語》裡面有:「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?」孔子覺得跟著他一起經歷這七天陳蔡絕糧的學生,有可能因為這個考驗,他的志向發出來,他那種忍辱的功夫提升了。孔子說:「君不困不成王,烈士不困行不彰。」我們看周文王六十四卦在哪裡出來的?在監獄裡面。所以我們常常想夫子的行誼、常常想佛陀的行誼、常常想老和尚的行持,我們隨時都會有一股正能量進入我們的心田。

剛剛跟大家有提到,我們的祖先真的是有大智慧。老法師說,他覺得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就是漢字文言文,就是因為有漢字文言文這個載體,五千年的智慧才能傳承下來,不然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從零開始。有了五千年的智慧,每一個炎黃子孫肯學,他的人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。而且老法師說,希望全世界都能學漢字文言文,因為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文明藉由這個工具傳承下去。成德常常聽老人家這些法語,就感覺老人家是真正我們祖先的好子孫,都把祖先的胸懷、心境傳承下來了。

我們看《大學》的經句: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」,古人留在經典裡面的都是天下,不只是談國家。尤其這個時代感受更深,衛星、網路,地球上哪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,可能不到幾分鐘,全世界都知道了。地球變成村了,哪個地方出問題,都會影響其他地方,這一次新冠疫情就給我們表演得很清楚了。我們真的是休戚與共,真的需要共同來面對整個地球的問題,要能共存共榮,確實是命運共同體。

老人家都是為整個天下在考慮,所以才提出來四種關係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這個世界還能走回和平。雖然很難,從宗教跟宗教下手,可以做得到,因為宗教徒畢竟佔全世界人口過半,只要大家都回歸經典,都有慈悲的心,都有仁慈博愛的心,能代表佛菩薩、代表上帝去愛世人,我相信都能感動不信宗教的人。

有一次剛好老人家在接待客人,結果這客人就問老人家:「師父,你是哪裡人?」還握著手,問師父你是哪裡人。老法師說:「我是地球人,我們是同鄉。」當場大家都笑了。成德感覺老人家很幽默,但是幽默裡面有智慧,他抓住每個機會點提醒我們,每一個人都要為地球著想,不能只想自己,不能只想自己的地區而已。而且這麼去講,「我們同鄉」,比較不會去分別,「你是哪一省的?」

尤其這個時代,要成就事不容易,要不分彼此,哪裡緣比較成熟,所有的力量就集中到那裡去。我們不能有一個執著,「不行,我是台灣人,我一定要在台灣做」,「不行,我是湖南人,我一定要在湖南做」。這樣會變成什麼?力量都分散了。力量一分散,一個也做不起來。假如一集中,這個地方做起來了,給全天下信心,真的做得起來,不是理想,做得到!所以不能感情用事,得要理智、得要隨緣,哪裡有緣哪裡做。這都是佛門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,不能順自己的意思做事。

而當有一個點立起來了,給天下信心之外,大家可以去參學。做得起來一定是無私的,他一定很歡喜把經驗供養給大家。從零到一最難,從一到一百就不難了。因為他一直在做,他的經驗會一直積累,而且他一直做,他的人才會一直出來,他還可以去協助其他的因緣。所以萬法緣生,這個緣到底要怎麼進行?這個都不能用感情的,都要用智慧來做。師父在這些機會點上都在啟發我們。

老人家確實對祖先的慈悲、智慧,他是深深放在心上的。他老人家說:「我們的祖先是最疼愛他的後代子孫的,所以才會有漢字、文言文出來。」而剛剛跟大家講到這個教育的「教」字,就一個字,我們看到左邊兩個叉,下面一個小孩,右邊一個手拿著一枝樹枝,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在其中了。第一個,左邊告訴我們「身教」。第一個叉,父母、老師、長輩們畫的,小孩很會模仿,就畫第二個叉,上行下效,「身教」。

不只父母、老師有身教的力量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,你看一個家裡面,二三個孩子排排站,弟弟妹妹才二三歲,那個哥哥做哪個動作,摸摸右臉,弟弟妹妹也摸摸右臉;哥哥蹲下來,弟弟妹妹也跟著蹲下來。你看那孩子模仿的能力多強。所以以前在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,生六七個正常,生十二個叫「增產報國」,這個都不足為奇,但是往往都是那個大哥哥、大姐姐教得不錯,後面的就是他們帶了。所以帶班如法炮製,幾個善根深厚的孩子,你帶他們,他們再去帶動整個班級,也是很重要的策略。

所以一個「教」字的左邊,身教。右邊,拿個樹枝,那不是打孩子的意思,那是耳提面命。其實父母、老師真的是打在兒身,痛在娘心,真的是這樣的心境。所以右邊那個是耳提面命,大家不要誤會。就是代表要有耐性,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不要揠苗助長。而今天當孩子不受教,我們首先要問問,我以身作則了嗎?做得夠嗎?第二,我耐性夠嗎?這麼一反省,還有成長空間,我們就不會把專注點都放在孩子的錯誤上了。

佛法是內學,這一念反思,我以身作則夠不夠?耐性夠不夠?馬上這個情緒就下來,我還有不足。所以佛法是內學,要向內。我們不被孩子所轉,我們情緒沒有動,我們反而是反省的心起來了,這是善念、正念,有可能就觸動了孩子的善根。所以我們也曾經聽過,孩子犯錯了,這老師沒有馬上指責他們,反而自己到孔子像面前站著反省,一句話也沒罵學生,但是自己真誠心現前,覺得自己做得不夠,學生才會這樣,反而學生都流淚了。

成德自己有一個終身難忘的事情,就是我的姐姐她考大學,第一年沒考上,父親就鼓勵她去補習班。其實我自己再回想這個事,都感覺到母子連心是真的,我們成長過程中,父母很多事情沒有告訴我們他的想法,可是我們都能感覺到。像我父親鼓勵我姐姐去補習班,我父親沒有來跟我說他的考量是什麼,但是我那個當下我就體會到父親他考慮得很遠,他擔心這個大女兒假如去讀了專科,他的妹妹跟弟弟以後是大學畢業,怕她自卑。你看都考慮到以後。

結果我姐姐就去補習班了,有一天打電話給我父親:「爸,我眼睛不舒服。」我父親說:「我明天請假帶妳去看醫生。」掛了電話。結果父親坐不住了,當天馬上就趕過去了。到了補習班,我姐姐翹課,沒在補習班。

結果當天晚上回到家,我父親就跟我姐姐說了,我父親很溫和的跟她說:「我今天去補習班了,妳怎麼沒有去上課?」我跟我二姐都在,我姐姐一聽,見笑轉生氣。不好意思,我抓點機會練習練習閩南話,翻作國語叫做惱羞成怒。見笑轉生氣,惱羞成怒,「我本來就不想去補習的」,就給我爸爸發了一頓脾氣,然後就上樓去了。

我們當下那個氣氛很凝固,不知道要說什麼話。結果我爸爸就把我二姐跟我找到房間裡去了,然後很溫和的對我們兩個說:「爸爸還有什麼你們覺得有意見的,你們現在提出來。」我當時候那個震撼很難用言語形容,我爸爸的修養也太好了吧,這麼用心給女兒考慮那麼長遠的事情,還被女兒這樣發脾氣,當下他還沒有難過、沒有生氣,還馬上把另外兩個孩子找過來,你們還有什麼意見沒有,你們可以給爸爸提出來。我記得我當時候跟二姐互相看了看,當時候還不知道有一句話叫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現在接觸傳統文化了,回想,感謝自己的父親,把這句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表演給自己看,終身難忘。

老法師說:「最佩服孔老夫子的是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;最佩服老祖宗的是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」而我們常常都說要承傳道統,道統裡面有心法。老人家怕我們不夠重視,都把心法給我們重點強調,最佩服孔老夫子的,那就是心法;最佩服老祖先的,就是心法。

所以《論語》裡面,我們看「堯曰第二十」,我們看到堯傳舜、舜傳禹、禹傳商湯,傳的是什麼?「朕躬有罪,無以萬方;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」我們這個民族是很特殊的,它是老師跟國君、跟父母融在一起的。堯舜禹湯那都是聖人,他在君位,行君道。那這些精神,我們現在身為領導者,也是要傳承下來。今天下屬犯錯了,這個領導說,我有責任,是我沒把他帶好的。別的部門在指責的時候,這個領導者鞠躬道歉,我相信這個下屬當下就反思了,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假如其他部門在批評他,我們也跟著一起批評,你還是他的領導,你說他心裡多難受。所以帶人要帶心,用這一分真誠去感通。不只對學生,這個教字的精神我們時時要放在心上,以身作則,還有耐性,當領導者也是需要這些精神的。

而老法師有說,儒家有三寶,就是君親師。道家也有三寶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裡面說:「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」,這道家的三寶,真的都是寶,都是整個傳統文化的綱領所在。佛家也有三寶,覺、正、淨,自性覺、正、淨,這自性三寶;還有住世三寶,佛、法、僧。其實這個覺、正、淨就是一切修學的總綱領。所以佛門教育,一三皈依就把最重要的教誨給我們了,我們只要肯受持,都會得非常大的利益。

而我們來思考體會一下,君、親、師,我們一定要君親師都能夠做好,我們才能把學生教好,不能偏在一邊。我是師,我該上課都有上課,可是我沒有以身作則,孩子不會服氣;我沒有把他當自己孩子一樣愛護,他跟我不親。不親,信任不夠,教育的效果就打折扣了;他愈相信你,你講的話他愈放在心上,而那個信任也是來自於我們對他的愛護、付出。君子信而後諫,他相信你了,你才好提醒他、勸諫他。

諸位教育界的同道,我們這一次課程已經是第二週,第四節課了,我們是透過這個zoom,你們看得到我,我也看得到你們,所以我們是可以溝通的、交流的。比方請教大家,我們看到這個「君」字,你想到哪一個精神、哪一個態度是君應該有的?我們看到魏老師他打著「以身作則」,這個是君,沒錯。還有沒有?我們在影像前面的老師可以舉手,今天得要有一個互動,不然都第四節課了,都還沒有互動。你們有想到可以按這個「舉手」,或者你直接打開麥克風也可以。我們其他旁聽的老師很積極參與,你們比較木訥,剛毅木訥近仁。

我們旁聽的老師們有提到,要引領,要知人善任、接受諫言,這個都是君很重要的精神。好,還有一點,大公無私。這個很重要,一個領導者有私心,他的威信就立不起來。剛剛我們看到有老師打著「引領」,就是你領導者是帶頭的,你可以帶動大家的士氣,那是來自於有使命感。就像老人家很有使命感,這麼好至善圓滿的教育,居然被世間人誤會成宗教、迷信,釋迦牟尼佛流眼淚,我們佛弟子有責任。你看師父這種使命感讓我們很佩服,所以希望跟隨他,還佛教本來面目。名正才能言順,名不正言不順,所以老人家幾十年前在台北成立了佛陀教育基金會,為佛教正名,這是使命感。

我們有請范老師,范老師剛剛有舉手。

范老師:末學按錯了。

成德法師:按錯了。

范老師:末學是要說上行下效。

成德法師:對,好,上行下效,以身作則,很好。雖然是按錯了,但是成德覺得這個是非常有表法的意義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范老師是范公的後代,所以這個君就要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。所以這個也是感應,她剛好按錯了,說不定是佛菩薩加持她剛好按錯了,讓我們想起了這句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你看這確實是君的精神。

我們再來看親,親的精神大家想到什麼?韓老師,有請。

韓老師:我想在一個家庭裡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親愛,一家人的關愛,和睦相處。所以做為親,應該首先是對人的慈愛和愛心。

成德法師:好,謝謝。這個就是愛孩子,就是愛學生,就是養育他,對他生活點點滴滴的照顧,這是養育的精神。而這個親的心境,當父母的用什麼心來對待孩子?除了養育他、愛護他,還有不棄不捨,絕不放棄孩子,這個就是親的精神。所以我們佛門《楞嚴經》裡面,透過比喻讓我們了解佛菩薩的心,「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……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」我們什麼時候想回家,父母都是打開雙臂擁抱我們,不管我們犯了什麼錯,他們隨時歡迎我們回家,不離不棄。而我們已經學傳統文化,我們已經學佛法了,我們就要效法聖人、佛菩薩。聖人有教無類,不嫌棄任何一個學生。佛菩薩他是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所以是沒有條件的愛。所以父母也是不求回報,沒有條件的愛,這個都是「親」的精神。

還有一點成德覺得非常重要,這個也是自己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很強烈的一點,就是對子女高度的信任,會讓子女感受要對得起父母的信任,不然太傷父母的心了,自己的良心也過不去。成德俗家的兩個姐姐都是這種感受。

我記得我念大學四年級,有一天晚上打電話回家,因為那時候成德已經在做事業了,剛好跟父親講:「父親,我需要三十萬,你可不可以支援我?」我爸爸說:「那你是要做什麼用?」我說:「爸,現在比較晚了,我明天再跟你說。」就掛了電話。隔天早上,我還在睡覺,不好意思,那時候生活習慣不好,還在睡覺。所以遇緣不同,二十多歲了才遇到老和尚,挺遺憾的,再早十年不知道多好。結果父親的電話來了,我還在有點半夢半醒,拿起電話。我父親說了:「三十萬我已經給你打過去了,你要做什麼用?」當時候內心的那種感動,還有對父親心的細膩終身難忘。男人雖然是陽剛,很有責任,他細心的地方真的是特別感動子女。我父親很壯的,沒有像我那麼瘦,三個孩子念初高中,晚上都是他去買熱麵回來給我們吃的。

當時候就體會,你看父親的心細到不希望你難受,還覺得他不信任你,「錢我已經給你打過去了」,但是他父親的職責,他護念自己的子女,這是他的職責,他還是要問清楚,他還是要提醒你。所以成德回想,很多我們人生在做一些重要的決定的時候,都可以想像到父親當場在那裡分析給你聽,但是他又尊重你,可是他該說的他會說。我父親說:「只要在父親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,都會支持你去做。」

所以這個高度信任會給人一種很深的力量,一種動力,我要對得起父母的信任,我要對得起老師的信任,我要對得起領導的信任,不能讓他白疼我,不能讓他白照顧我。所以真正得到領導的愛護,可不能恃寵而驕,那多傷領導者的心,多傷父母老師的心。得到疼愛要分憂解勞,這個是我們要懂事、要成熟。

成熟不是要來的,是要自己做出來給人家看的。信任也不是要來的,「父母不夠信任我,老師不夠信任我,領導不夠信任我」。以《論語》的教導,這一念心就不是君子之風,君子之風是「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」,人家不了解我不難過,我要了解人;「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」,不憂患、不抱怨我沒有好的位置,我要把心思放在哪?真的讓我有機會坐上那個位置了,我能不能把它做好?我今天德行能力都提升到能承擔那個責任,領導還不讓我做,那我還能夠「人不知而不慍」。就像孔子說的,孔子當時候對著顏回說,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」所以我們讀古書,就是要學這種心境,「窮則獨善其身」,緣還沒有到,獨善其身不是自私,趕緊提升,真的有緣了,「達則兼善天下」。這個才是成熟的表現,不是去吵、不是去鬧、不是去要,那個是不成熟的行為。

而且我們要了解,一個人這一生能積多少功、累多少德,不是外在境界影響的,完全是自己的心決定的。《了凡四訓》裡面六祖大師說的:「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;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」所以真的是君子無入而不自得,哪怕現在不得志,也不會怨天尤人,「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難行乎患難」。素不被重用,我們安住在當下,還有本分可以盡。我們把自己的班級帶好了,這個孩子的行為一展現,可能這個機緣就開始轉變,這個都是造緣。

而《了凡四訓》有幾個故事,特別讓我們印象深刻,也讓我們了解要積功累德,莫向外求。衛仲達先生,你看他提了一個意見,不要建三山石橋,皇帝沒有接受,結果他那一件事的善,比他幾十年造的惡都還有力量,君之一念,已在萬民。所以我們的心念都是為了下一代,我們的心念都是為了整個學校,功德圓滿,發意圓成。

所以諸位同道,傳統文化、佛法很可愛的,很有人情味,莫以成敗論英雄。我們一提到忠臣,諸位仁者,你們想到誰?你們第一個想到的人?岳飛、孔明、屈原。大家想一想,他們都是什麼?都是留下遺憾的。文天祥。但是你看莫以成敗論英雄,他們樹立了忠臣的榜樣,他們的功德是圓滿的。所以佛門講的發意圓成,有味道。這個真心發出來了,緣不成熟,我們盡心盡力,就是非常好的表法,這個也對治我們完美主義的習氣。聽說有一些星座,聽說,有一些星座比較完美主義。這個時候就不要具體講哪些星座,這樣太敏感。所以講話要點到為止,其實每一個星座他都有他的長處跟短處。當然,我講這些不是要大家今天結束以後開始去研究星座,不是這個意思。就是我們生下來都有生辰八字,都有我們的一種從過去生帶來的一些特質。這一生怎麼自愛?把好的優點提升,把缺點能夠改掉,那真正自愛了。

所以整個傳統文化就是一個愛字,自愛,明明德;愛人,親民。所以你稍微懂一點,剛好遇到很喜歡星座的人,你跟他聊兩句,他就很高興。當然進一步,說實在的,還是要把《了凡四訓》介紹給他,才能改造命運。

這是跟大家提到高度信任的重要。而且我們也要守住忠恕之道,人家不信任我們,我們不難受,但是我們不去懷疑別人。這個忠恕不可須臾離也,我們有這個心境,我們聽佛法才不會用錯心。比方,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君親師,我們懂得君的道理了,我們要嚴以律己,要嚴格要求自己,但是當別人沒有做到的時候,我們要寬以待人,他還沒學。可能我們說,「他學比我久」。他學比你久,他落到一個誤區去了,他更可憐!任何時候這個恕道都可以提起來的,是我們肯不肯把這個心態提起來而已。有時候我們看到,他都學十幾年了,氣死我了,還這樣。其實有時候學愈久,落到誤區去愈難拉出來,總是一個慈悲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。

所以老法師說的,因為有一次有一個同修就跟老人家說了,說:「我實在沒有辦法不見人家的過,老法師,有沒有什麼好方法?」師父就看著這個弟子說了,「你真想改嗎?真想改我才跟你講」。那個同修頻頻點頭,「師父,真的,我真想改」。那師父接著說了,「你從今天開始,你見到任何人的錯,你就告訴自己,是我做得不夠好,還不能感動他」。我們往往見人家過生氣了,就是著眼在他的行為上。可是這個心念一起來,馬上往內,佛法是內學,是我做得還不夠好。我們要細細去體會老人家這個法語,見人過,可能那一個心念就有瞋恚、就有傲慢、就有貪求了,求他要做好,有要求他的心念了。貪、瞋、痴,著相了;慢、疑,你不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了。你看一個心念,五毒俱全。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念頭,都得從心源隱微處去看那個很細的念頭。

所以老人家講的,我做得不夠好。其實師父很多法語都是在替我們註解忠恕之道,甚至於是孔老夫子一生所講的教誨,都在詮釋這兩個字。所以有一天孔子說:「吾道一以貫之」,那麼多學生在場,只有一個人回應,曾子說:「唯。」結果後來夫子走了,其他的同學就請教曾子,夫子「一以貫之」是什麼意思?曾子說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忠,愛己,隨時反求諸己,這個人絕對成道;恕,寬以待人。所以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,忠;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恕。以「學吃虧」一言律己,這個是忠;以「怪不得」三字待人,這是恕。

所以老法師也說:「現在的人不孝,我們做孝給他看;現在的人不悌,我們做悌給他看;現在人不忠,我們做忠給他看。」其實每一個人的行為都不是偶然的,都有他的因因果果,一直發展到現在這個狀況。所以老人家說:「別人錯的也是對的,我對的也是錯的。」這些法語不容易講出來,都是老人家自己下心地功夫的心得。別人錯的也是對的,恕道。為什麼說別人錯的也是對的?那個對不是說他的行為對,那是其來有自,怪不得他會這樣!以「怪不得」三字待人,以「學吃虧」一言律己。而且吃虧是福,我們隨時期許自己,我要做好榜樣給別人看,得最大利益的是自己,哪有吃虧?

所以老人家這句法語讓我們心不去指責任何的人,他今天會這樣,因因果果造成,有他的家庭,有他在學校、社會的影響,甚至於有我沒有做到我的本分,才造成他現在這個樣子。我就應該在我現在的本分,我已經認知到問題,我要在我的本分當中下功夫。亡羊補牢也是我要盡的本分,只問我自己有沒有盡到力。我們又起個念頭,「那他會不會改?」又是個妄想,又是個未來煩惱。豈能盡如人意,但求無愧我心。真的,我們在五倫當中只求我盡到力沒有。一個領導者他真正盡到心了,哪怕下屬不聽話,他以後感來的幹部一定會愈來愈好,或許這個不聽話的員工就是他提升的增上緣。所以老法師說,你會麼?會不會修行?

佛陀慈悲,給我們表演得很徹底。我們一般就很怕逆境惡緣,在《金剛經》裡面提到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,歌利王能不能障礙他修學?能不能障礙他福慧的提升?障礙不了。所以任何人、任何事障礙不了我們,是我們自己的念頭才是真正的障礙。而歌利王他是暴君,面對這樣的修行人,居然還要割截他的身體,但忍辱仙人修忍辱,沒有起瞋恨,他的忍辱波羅蜜成就了;沒有起報復的念頭,他的持戒波羅蜜成就了。而且他還對著歌利王說,「我成佛以後第一個度你」。所以歌利王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時候第一個收的學生,五比丘之一的憍陳如尊者,而且他是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,佛實現了他的諾言。

成德自己推想,不一定對,我覺得那個歌利王不是做憍陳如的時候才被佛陀感動,應該是他那一世,在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,忍辱仙人還是慈悲對他,還告訴他,我以後成佛第一個度你,我相信在那一刻歌利王已經感動了。他那個脾氣是一時忍不住,是假的,真的遇到忍辱仙人這樣的至誠,還是能把他的善根喚醒的。而就是因為歌利王這個增上緣,讓釋迦牟尼佛提早成佛,本來釋迦牟尼佛是在彌勒佛後面才成佛。

所以諸位教育界的同道,我們希不希望早一點成佛?我們希不希望早一點有智慧?我們早一天有智慧,我們的學生就早一天得利。那怎麼早一天有智慧?接受考驗,一切法得成於忍。所以很可能我們現在覺得很難教的學生,說不定是西方極樂世界派來讓我們趕快提升的增上緣。所以這個也是印光祖師教的,看一切人都是菩薩,唯我一人實是凡夫。

所以我們能在面對逆境惡緣,我們還是為對方想,世間的人覺得太吃虧了吧、太憋屈了吧,但是福田靠心耕。有時候對方現在不能體會,等到他人生再經歷一些事,或許就能想起你往日對他的包容、對他的提醒。所以有時候我們去愛護學生,他也不一定馬上能體會。所以豈能盡如人意,但求無愧我心。

所以這個親,不求回報、不棄不捨、高度信任,然後盡力的愛護他、照顧他。接著還有師,師的精神。所以這三個字背後的精神我們都能夠體會到,進而放在心上,相信每個孩子都能被我們感動。

師,我們想到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所以傳道,老師是要把道統傳給我們的下一代。我們真有這個使命,他們的祖先都會保佑我們的,這個成德是非常相信的。因為以前老和尚都說,佛菩薩加持,祖宗的安排。當時候印象還不深,後來我們辦英國漢學院,在英國辦,英國最有名的漢學家、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就是英國人,然後湯恩比教授說他最佩服的,宋朝。他還講了一句話,假如有來生,我必在中國。所以諸位同道,假如你有發現差不多二三十歲左右,三十多歲,長得有點像英國人,因為他轉世過去,應該長相還有點英國人的味道,又熱愛傳統文化,一定要通知我們,很可能是湯恩比教授轉世的,我們有一些課程可以請他來上。

這個都有願力的、都有感應的,你看這麼巧,我們就在英國辦。他又最喜歡宋朝,宋朝是趙匡胤創的天下,所以《百家姓》「趙錢孫李,周吳鄭王」,代表那幾個姓都是建立宋朝的開國元勛,都排前面的。結果我們漢學院一開始的幹部,比方說,老人家到英國是趙氏公會幫忙安排的,帶休斯校長去見老和尚的就是趙博士,很巧,我們第一屆預科班的班主任也姓趙。全中國有兩萬多個姓氏。這個是趙。錢,一開始我們整個後勤錢先生負責的。然後一開始來,李老師負責教學,還有一些教務工作。第一任我們周故院長,周。第二任院長,我們勝妙法師俗家姓吳。那我們辦班,尤其在內地辦班,都是大飯店吳董支持。那我們基金會很重要的負責人,我們王會長。所以你看,最重要的幹部就在前面八個姓。我就是因為這樣,我說師父講的話我們都不能看輕,真的是祖宗的安排。

後來很巧了,還有幹部,一個姓陳,一個姓蔡。因為我俗家姓蔡,另外一個幹部姓陳,我就跟他說,因為夫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陳蔡絕糧。《了凡四訓》說:「遠思揚祖宗之德,近思蓋父母之愆。」父母的過失、祖宗的過失,我們子孫有責任把它洗刷掉。因為你子孫表現得好了,人家就不會一直記著你父母的過。你看舜王大孝,他父母的過就被洗刷了。所以這個很巧。

結果更巧的,我們廚房一開始是兩個大廚,姓什麼?一個姓陳,一個姓蔡。二千五百多年前,讓孔老夫子餓肚子,所以祖宗安排煮飯給這個以後要弘揚孔子教誨的這些年輕學子。後來我們還來了一位大廚姓文,她是文天祥的後代。我跟同學們說,你們吃了這個飯,一定要吃進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」。所以經歷這些事,不得不相信佛菩薩加持、祖宗的安排。所以大家相信這一點,就不會有孤獨感,你每一次站上講台,佛菩薩都看著,祖先都在護佑著。放心,我們的後台很硬。

這是道統的承傳,當然我們也是培養國家社會未來的棟梁,這個是師的責任。而且老師授業、解惑是要成就他的智慧、成就他的德行,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。成德有觀察,當我們的學生當了律師、當了醫生,老師覺得很光榮。我感覺我們看事還得再看深一點,今天你的學生當了大官,你很高興,可是當他出事的時候,你有出來反省,我當初教他小學的時候,沒有把他的德行教好。我們看到不少高官很風采,然後還把他的老師請過來,慶功宴。當他落馬了、當他出事了,他的小學老師怎麼沒有出來?所以我們老師不是說,我的學生收入都不錯。這樣就是成就了?我們已經學傳統文化、學佛,看事不能看那麼淺,要看得很深入。

老法師有一句法語,成德聽了很震撼,「三善道消福報,三惡道消罪業」。一開始乍聽之下,那是三善道好還是三惡道好?三惡道消罪業,罪業消一消,才不會再障礙我們。當然三惡道不好玩,別去了,帶業往生。我們現在遇到念佛法門了,過去造再大的業都不怕、都不怕。印光祖師有一個譬喻,我們要過生死海,輪迴的苦海,可是我們就像一顆大石頭,那麼重,怎麼過?一過就沉下去了。可是阿彌陀佛有一條大法船,願力弘深,光中極尊、佛中之王,不管這顆石頭有多重,只要肯把它移到大法船上,他老人家一定載著我們過生死海。所以不怕,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。不能明知故犯,這跟佛就不容易起感應道交了。

三善道消福報,但這句話我們要進一步想,當一個人都在享福的時候,誰不造業?有一位老師他回想到,有一天跟親人,親人在社會當中發展得都不錯,都是小康以上的家庭,可能也是祖宗有德,結果他自己學佛了有感而發,對自己的親人說,「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,我們自己回想看看,自己最春風得意的那些年,是不是就是我們造業最多的時候?」講完,每個親戚想了一想,都點點頭。所以我們的學生在各個行業都有發展,那是他的福報,可是他在這個福報是繼續行善積德,還是造作可能要墮到三惡道五千劫的罪業,那是截然不同的結果,而這些關鍵往往就在幼兒園老師、小學老師、初中老師。所以修學的人要有前後眼,不能只看眼前,也能看得到很遠、看得到很深。

我們就不說別的吧,殺業,人有錢了,不明白愛護生命,一桌飯菜下來,那海產就有多少生命?《楞嚴經》說的,「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」,吃牠半斤,還牠八兩。你說我們七八十歲、八九十歲的生命,閃一下就過去了,可是這個命債要還多久?要在地獄、要在餓鬼、要在畜生道。所以佛法真難聞!聞了,少造多少業。

這個是因為吃就有可能造那麼多業,再來,他假如不懂得禮教,不懂得男女的分寸,那墮一個胎都是地獄業報。所以還要再加問大家一個問題,你有把握你的學生、你的孩子不墮胎的請舉手。這個都比他的分數不知道重要多少。但是我們也是標本兼治,雖然說他眼前還是有學習上的需要,分數上的要求,但我們解決問題不能只有症狀解,只有症狀解疲於奔命,每天又都有新的事會出現。你吃藥,好像症狀解除了,這個藥有毒,慢慢慢慢副作用也會出現。所以我們現在心生種種法生,我們現在人的心假如急功近利,我們解決問題都是症狀解,醫學是這樣,教育是這樣,企業界是這樣,家庭問題也是症狀解。所以為什麼現在人累?這是其中一個原因,長期症狀解,最後所有問題層出不窮。所以我們要用標本兼治的方法。

有發給大家一個短片,泰國拍的。我今天看到開吉法師發的一個,也是泰國的短片,看了特別感動,都是孝道的短片。我們看到這個短片裡面這位男老師,他的母親老年痴呆了,他都載著他的母親去上課。你看那些小朋友耳濡目染,當老奶奶找不到了,你看每一個學生那個瞬間的反應,我們看了可感動了。你看那種團隊精神,每個人到每個教室去看,然後出來,然後又分頭去找。你看老師的這個孝心都印在每個小朋友的心中了。所以那個片子是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,再優秀也沒用」,再優秀只是能力,他也只是消福報而已,他會造很多罪業的。而教孝就是標本兼治,一個孩子的孝心一起來,他對老師也會尊重,通的,師父師父。「親所好,力為具」,「德有傷,貽親羞」,他就有動力了,他的成績會慢慢變好的。我們是經過很多真實的個案,屢試不爽,那個孝心的力量很大。「當孝於佛,常念師恩」,他念著老師的恩,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有這個經驗,有的學生不喜歡讀書,每一科成績不好,他喜歡哪個老師,他那科成績就上來了,他不是沒有能力。

所以今天跟大家深入來探討了這個君親師,我們時間也到了。下禮拜也祝福大家節日快樂,身心都能得到應有的休息。尤其又遇到中秋節,團圓的節日,也祝福大家,「但願人長久,唯有念彌陀」。不是千里共嬋娟,這樣還會去搞輪迴,但願人長久,唯有念彌陀。《無量壽經》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「善惡禍福,追命所生」,「道路不同,會見無期」,下輩子你最愛的人跟你都不認識。我可以保證,為什麼?因為上輩子你都想不起來了。所以但願人長久,唯有念彌陀,「親眷永團聚」,永遠團聚在阿彌陀佛的身邊,「法界逍遙遊」,一家人統統跟著阿彌陀佛到十方佛國土去度眾生。所以吃月餅的時候一定要想著,唯有念彌陀。大家就順勢而為,在聚餐的時候,把傳統文化透過自己的行為、言語供養給家人,難得聚在一起,諸供養中,法供養為最。

也會發一二個電影,給大家放鬆放鬆,給大家看一看,但也算學習資料。大家不要一聽到學習資料就緊張,大家放心,我們愈放鬆,看了電影之後的體會可能就愈多。謝謝大家,阿彌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