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保持清淨心最重要的原則-第64集

  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,稱為『淨行』,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修行淨業。這我們要曉得,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是修淨業,才能往生極樂世界。如果你在這個世間是修善業而非淨業,將來只能在三善道享福,不能往生,念佛也不能往生,為什麼?你的業不淨。西方世界稱淨土,這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怎樣淨法?心清淨。

  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25集) 1994/11

  

  心怎麼清淨?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染污,你的心就清淨了。我們想想,我們每天念佛,在佛菩薩面前發願,我要求生淨土;天天念迴向偈,願生極樂國,天天念,為什麼不能往生?就是心不清淨,行不清淨。行是生活行為,表現在外面的;心是裡面,裡外都不清淨,念佛迴向,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,去不了。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去了,一定要裡外都清淨。

  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25集) 1994/11

  

  你們看看覺明妙行菩薩,在《西方確指》的開示。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。這個夾雜裡面包括誦經。譬如說,我們一心想要求生淨土,我們每天念《金剛經》,念《普門品》,念《地藏經》,念一大堆的經,夾雜!不能往生。夾雜是你心不清淨,怎麼個不清淨法?世法裡面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,心裡放不下,這個心不清淨,世出世間法都被染污了。如果要達到清淨,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我們的心才會清淨。

  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25集) 1994/11

  

  佛祖教我們讀誦大乘,我們也有不少人依教奉行,天天在讀誦大乘,可是讀誦有口無心,不能領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。這也不是偶然的,必須念到心地清淨才能體會,一分清淨心體會一分,十分清淨心就體會十分。如果心地不清淨,一天念一百遍也不能體會;換句話說,真實的受用你得不到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69集) 1996/4

  

  你如果真能體會到,嚮往之心、戀慕之心,他真生起來,對於這個世界他真放下。蓮池、蕅益大師跟我們講欣厭,對這個世界厭離,我們世間人講厭世,真生厭離之心,厭離娑婆,嚮往極樂,這個心生起來。娑婆世界裡面一切人事物與我都不相干,它善也好、惡也好,與我統統不相干,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生活才能得清淨心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69集) 1996/4

  

  相信我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,相信自己這一生可以上品上生,花開見佛,你要有這個信心才行。怎樣發願?我決定捨離娑婆世界,決定求生西方淨土,要有這樣的願才行。你要想捨棄這個世界,這個世界你就不要再那麼認真、再去計較了。所以習氣一來,阿彌陀佛,把它壓下去,念佛要緊就在這個時候念。妄念一起來,阿彌陀佛,始終保持你這個心的清淨平等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09集) 1984/12

  

  這個方法簡單,真信切願,老實念佛是方法。但當遵守、隨順佛語,經典上的經文,說明這一次的大事因緣,我們都明白了,明白之後,要真幹,要真信,要真願,發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。這個世間萬緣放下,這個世間得過且過,沒有絲毫希求,心就清淨了,心就定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96集) 2017/10/19

  

  生活方面,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為什麼?我們的心才能保持清淨。否則,貪欲增長,你的心怎麼會清淨?貪瞋痴慢決定不能叫它增長。古來這些大德們,出家在家,給我們做榜樣的太多了。他們生活非常富裕,為什麼捨掉?釋迦牟尼佛本人就做了樣子給我們看,他是王子,捨棄富貴,王位不要、財富不要,到沒人去的雪山裡面修苦行,知足常樂,這是我們的榜樣,是我們的模範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64集) 1984/12

  

  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釋迦牟尼佛那個樣子,至少我們要把奢侈的生活降低到最低的程度。所謂是吃得飽,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不要再求了。古人講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人品高尚。你再富有,你還有求,你還不知足;換句話說,你還是貧窮人。沒有求的人,他真的叫富足,他沒有求的了,叫真富貴。所以「知足者富」,富的標準是什麼?知足;貴的標準,無求,這是真富貴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745集) 2007/5/21

  

  能夠克服自己的欲望、克服自己的妄想,真正做到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也就是我剛才所講的,取我們所需要的就夠了,這才不受誘惑,保持清淨心。

  早餐開示 1998/12/26

  

  你一心念佛,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沒有。不但世間一切事放下了,佛門當中一切法也放下,世出世間法都放下,你那個心真的就跟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「本來無一物」,那個心才叫做清淨心,那個心是真心。你的清淨心現前,平等心現前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4集) 1996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