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分金鑄像-第67集

  今天講一個《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》中的故事。

  

  在過去,印度的無憂王(阿育王)統一全印度的時候,由於他的福報、威德殊勝,所以其他的小國都來歸附臣服他。有一天,無憂王召見群臣,問大家說:「天底下還有不臣服於我的嗎?」

  所有大臣都齊聲回答說:「天下都是大王您的,沒有人不對您俯首稱臣。」

  其中有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起身說:「依臣所知,在大王您的管轄範圍內,還有一位不臣服您的。那海中的龍王從來不曾派使者來朝見,也從來沒有進貢過寶物。由此可知,龍王不臣服於大王,大王如果不信,可以試試看。」

  無憂王為了考驗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夠懾受龍王,於是發動千輛兵車、萬匹戰馬,擊鼓敲鑼、旌旗招展,浩浩蕩蕩的來到海邊。而龍王卻非常鎮定,對這些都視若無睹,海面風平浪靜,寂然無聲。國王便對著海面大聲說:「你在我的國界內,為什麼不來朝見我呢?」這時龍王依然悄無聲息。

  無憂國王於是問那位智臣說:「有沒有什麼辦法,能讓龍王不得不出來朝見我呢?」

  智臣說:「只要時機一到,龍王自會出來。現在是因為龍王的福德在大王之上,所以不肯臣服。大王如果不相信,可以請人稱兩份同樣重量的黃金,分別鑄造一尊大王的肖像和一尊龍王的肖像,等肖像做好後再稱稱看,就能見分曉。」肖像造成後一稱,果然龍王的像比較重,國王的像比較輕。

  智臣就解釋說:「龍王的福德超過大王您,所以肖像也更重;大王的福德略遜於龍王,所以肖像比較輕。如果要使輕的變重,那就要修德培福,自然能如大王所願。」

  智臣的話在國王聽來如醍醐灌頂,心中豁然開朗,一方面非常歡喜,一方面又非常慚愧,由慚愧心轉而變為奮發的意志,於是大發善心,普告天下,侍養孤獨年老的人,救濟貧窮困乏的人;又在各郡縣興建塔寺,對於佛像舍利以及經典都誠敬供奉;又供養聖眾,飲食、衣服、醫藥、用具四事不使缺乏,就這樣做了三年,始終如一。

  智臣對國王說:「現在可以取出以前所造的像再稱稱看。」稱的結果,竟然國王的像比較重,龍王的像變輕了。

  智臣說:「這樣一來,龍王必定會誠心來臣服於大王的。」國王很高興,於是像上回一樣,又帶著群臣來到海邊。這時龍王化作一位年少的婆羅門,在國王面前長跪問訊,貢獻海中的一切珍寶並稱臣。

  天下最有力、最能化人於無形的是福德,而最大的福田要在三寶中求;要歷練最高潔的品格,煥發性德的光輝,也要從佛法的修持中來。無憂王乃至普天之下的任何人都一樣,護持三寶、依教奉行,所成就的福德最大,也最不可思議!

  

  師父說:修福到哪裡修?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諸佛如來是第一福田。我們要種福,到哪裡去種?供養佛,供養佛的福報太大了。用什麼供養?是用財供養嗎?不是的,佛不要財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生活多簡單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所有財產三衣一缽,所以不需要財供養。

  那用什麼供養?用法供養。法怎麼供養?依教修行就是供養,我們要是依佛陀教誨認真去做,我們的福報可大了,佛不騙人。福報是不是佛給我們的?不是的,佛什麼也沒給我們。我們所得的福報是哪裡來的?自性裡頭本來具足。

  

  故事選自《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》

  部分內容整理自《明倫月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