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(白話文)

  顏之推:「思魯,你過來,為父今天要跟你講一講教育子女的方法,希望你記住并這樣教育你們的後代。」

  

  絕頂聰明的人,即使不加教導,也能有所成就;資賦低下的人,就是予以教導,也不能有所助益;中等資質的人,不教導就不能明禮知道。

  在古代,聖明的君王,有胎教的成法:當君后懷孕三個月的時候,就遷居別宮,生活起居,都有一定的規範,眼睛不看邪惡的顏色,耳朵不聽淫亂的聲音,樂聲的彈奏,飲食的滋味,都要以禮加以節制。並把這種成法,記載下來,藏在金匱中,作為後世的鑑戒。

  當生子三月會笑的時候,師保們就開始準備以孝仁禮義,來導引教習了。

  

  思魯:「父親,孩兒懂得了教育子女應該從胎教就開始。古代君王的孩子,長到三月會笑的時候,就有師保開始教導孝仁禮義。但一般平民家庭的孩子,父母要怎樣做呢?」

  

  顏之推:平民子弟,縱然不能如此,也當撫養到嬰孩期間,能辨識人的面孔,知道人的喜怒時,就要加以教誨,教他怎樣做就怎樣做,教他停止就停止。

  等到三、四歲以後,就可以省悟鞭笞責罰的意義。這時父母管教子女,不僅要有威嚴,而且也要有慈愛,子女對待父母,不僅敬畏慎行,而且在不覺中,也產生了孝心。

  

  思魯:「父親,孩兒知道了,還記得孩兒小時候和弟弟們做錯事的時候,父親就嚴厲的責罰我們,我們受到責罰就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了;當我們承認并改正過錯後,父親對我們又很是慈愛。那時我們對父親您是又敬畏,又敬愛。父親的言傳身教,孩兒謹記在心。」

  

  顏之推:「思魯,你能這樣想為父感到很欣慰。」

  我在世間所看到的,父母對孩子多半是沒有管教而只有疼愛,往往不能恩威並重;在生活行為上,任憑孩子肆意作為,應當告誡的,反而嘉獎,應該訶責的,反而一笑了之,等到孩子長大有認知能力的時候,他就認為一切法則本當如是。孩子驕縱傲慢,已經成為習慣,這時父母再想加以制止,就是將他打死,也不能樹立威嚴,反而讓孩子內心的忿怒一天天的上升而增加怨恨,等到他長大成人,終將淪為敗壞道德的人。

  孔子說: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如自然。」意思是說:「在年少的時候,若長期養成一種癖好,就如同天性,不易改變;一旦成為習慣,也就如同自然的本性,是很難矯正的。」俗語說:「教導媳婦,要在她剛嫁過來的時候,教導子女,要在嬰孩的時候。」這話是多麼地真誠啊!

  所有不能教導子女的人,也並不是想陷害子女於罪惡之中;只是難於訶斥怒責,怕傷害了子女的顏面,不忍痛加鞭笞,怕傷到他們的肌膚罷了。像這種情形,應當拿疾病來作比喻,既然生了病,如何能不用湯藥鍼灸來加以救治呢?又應當想到對子女勤於督導訓誡的人,哪裡願意苛刻、虐待自己的子女呢?實在是出於不得已啊!

  

  思魯:「父親,正是有您對孩兒和弟弟們的嚴格教導,才讓我們從小就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,雖然常常因為自己的不肖,而受到父親您的責罰,但孩兒能深深感受到父親對於我們的愛護,是滲透在您對我們一言一行的嚴格管教之中,每每想到這些,孩兒便不敢再怠惰放逸了。」

  

  顏之推:「思魯,為父再跟你講兩個身邊的例子。」

  大司馬王僧辯大人的母親魏夫人,性情莊嚴端正。王大人在湓城時,當時已是統帥三千人的將領,年齡也超過了四十歲,然而在行為上,有少許的不如意,他的母親還要痛加鞭打責罰,因此才成就了其偉大的功業。

  而在梁元帝時,有一位學士,聰明又有才幹,得到他父親極度的寵愛,以至於只要他說對一句話,他的父親就格外予以稱讚,甚至遍及行路的人,而且一年到頭不斷的誇獎;如有一件行事的錯誤,他的父親就想盡方法予以遮掩隱藏文飾,希望他能自己知所改正。直到婚嫁、仕宦的年齡,他的性情暴戾傲慢,日益增長,後來竟然因為說話不知收斂,被周逖所殺,並且用他的血涂了戰鼓。

  

  顏之推:「思魯,希望你通過這兩個人的事跡,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為父今天跟你說的話,要認真努力去做到。」

  

  思魯:「父親,孩兒銘記在心,定當依教奉行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