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-第99集

  【何用終年講學。善惡個個分明。穩坐高談萬里。不如踸踔一程。】

  這句課文也很容易理解。『何用終年講學』,「何用」就是不需要的意思,「終年」是整年、全年。『善惡個個分明。穩坐高談萬里』,這「高談」是談論的意思,「高談萬里」是說他說得很多。『不如踸踔一程』,「踸踔」這是指的跛行,也就是說他走路非常艱難。

  這句課文這是說,倘若是非善惡人人都很清楚明白,又何需要整年的講學說教?與其安穩坐著暢快的談論一些不著邊際的道理,還不如跌跌撞撞的落實一番。

  所以我們知道,古人的這些學問功夫都非常重視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。就好像當年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地方官的時候,他曾經去跟鳥窠禪師請教,當時白居易請教鳥窠禪師,佛法的大意是什麼?鳥窠禪師說:「是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白居易覺得這個道理太簡單了,他說:「這三歲的小朋友都能說得出來」。可是鳥窠禪師跟他說:「雖然三歲的小朋友也說得出來,可是八十老翁行不得」,八十歲的老先生、老人家還不一定能做得到。這也就是談到說,很多道理我們嘴上很容易講得清楚,可是我們真正要把它做到,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。但是,你這樣天天的坐在這高談闊論,還真的不如跌跌撞撞的去落實一番。所以說儒釋道的聖賢學問都是重在落實、重在實修、實踐的,而不是嘴上的功夫。

  所以我們之前有學到,你看為什麼說口耳之學、記問之學,這些都不足以為人師?因為雪公老人之前也有提醒過我們,一個人他求學,他不是說耳朵裡進去嘴裡出來這樣的一種學問,而是他從耳朵聽進去之後,還要經歷過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特別是篤行,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,這個才是他真實的學問,所以不是口耳之學。

  南宋陸游在一首詩當中也曾經談到過,說:「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。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」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紙上、在書本當中學來的這些學問只是記問之學,其實是很淺薄的。我們要真正明白書中的真實理,是學了之後要去落實、要去躬行。所以這個詩其實也是陸游他教導自己兒子的八首詩當中。陸游在詩文當中是勉勵自己的兒子,做學問一定要及早的下功夫,堅持不懈。你看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,我們求學正是如此,從年少的時候開始去學習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誨,可能到了我們老的時候,年老的時候,慢慢的這些道德學問才達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,可以去真正的大放光彩。所以陸游在這裡也是勉勵兒子,做學問要早下功夫,而且要堅持不懈。就像師父上人常說的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我們學習聖賢的道理、聖賢的教誨,就要堅持不懈的一直學下去。陸游在這裡也是強調,做學問不能夠只是滿足於書本的知識,而是要在實踐當中去學習跟運用,最終才是學有所成。所以古人他培養孩子,這個目標是希望他是知行合一的,他知道了,所知的一定要去落實,這樣的學問才是真實的學問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10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