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安貧樂道,知足常樂-第96集

  【儉用亦能夠用。要足何時是足。可憐惹禍傷身。都是經營長物。】

  這個字念ㄓㄤˋ。

  『儉用亦能夠用』,這是說我們要是節儉一點,「夠用」這個「用」是錢財花費的意思。如果我們能夠安於節儉、安貧樂道,那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老覺得錢不夠用什麼的,這往往都是平常花錢的時候就大手大腳的。『要足何時是足』,這是說要知足常樂。『可憐惹禍傷身』,一個人他為什麼會給自己招來禍患?這個原因往往『都是經營長物』,也就是說,挖空心思去追求一些不必要的物質享受所帶來的災禍。

  這句課文意思是說,如果我們日常的花費能夠安貧節儉,安貧樂道、以儉養德,則能度日無虞,我們在居家過日子的時候,不用天天憂愁沒有錢花、沒有飯吃,節儉一點用就可以用得長久。反過來,如果我們熱衷於追求物質的享受,其實這是永遠沒有足夠的時候。「可憐惹禍傷身」,也就是說會替自己招來禍患的人,這往往都是這些花了很多心思來追求一些不必要的物質享受的人,都是「經營長物」,長物就是多餘的東西。

  這句課文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跟大家分享,首先其實人的一生所受用的這些東西,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。當我們去讀章回小說,讀到《紅樓夢》最開頭的第一回這個部分,會看到一個跛腳道人。這個情節這是說當時有一個讀書人叫甄士隱,他的人生經歷了很多無常,首先他最疼愛的女兒走失了,之後房子又著火了,後來他只好跟他的太太就到了他的岳父家去避難。可是到了岳父家,這日子也不好過,岳父也是處處都看他不是。所以有一天他就遇到了一個跛足道人,他就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,這個歌我們大家可能都很熟悉:「世人都曉神仙好,唯有功名忘不了」,雖然都很想去當神仙,但是這功名富貴卻念念在心,不能夠遺忘它,可是「古今將相在何方,荒冢一堆草沒了」,你看人的一生總是馬不停蹄的往墳墓裡走,管你是高居相位、高官厚祿也好,還是平民百姓也好,到了最終都是成了這一堆土。

  「世人都曉神仙好」,你看世人都想當神仙,但是「只有金銀忘不了」,這些金銀財寶每天去追求,總是感覺追求不完,怎麼賺都賺不夠,「終朝只恨聚無多,及到多時眼閉了」,你看這一輩子都覺得自己的錢沒賺夠,總是賺了一百萬還想再多賺一百萬,賺到最後眼閉了,就是壽命到了,這個時候還覺得自己錢財不夠多。

  「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嬌妻忘不了」,你看美貌如花的妻子,這是非常的眷戀她、非常的想念她,「君生日日說恩情,君死又隨人去了」,你活著的時候,這些太太也好、小妾也好,天天圍在身邊,感情非常好,但是死了之後怎麼樣?又隨人去了,又不知道她又嫁到哪個家庭去了。

  「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兒孫忘不了」,你看爺爺、奶奶疼孫子,這是比他的命還要重,「痴心父母古來多,孝順兒孫誰見了」,你看這父母親,尤其現代我們看到很多孝子、孝孫,這個註解都要倒過來講,以前是孝順父母叫孝子,現在都是父母孝順兒子。

  所以這一首〈好了歌〉是非常發人深省,它講到人生的百態、人生的真相,就是希望奉勸世人早點看破人生的這些功名富貴、妻子、錢財等等,能夠早日去追求人生更應該要追求的這些目標。所以我們說人一生他的財富也好、地位也好,其實都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

  所以做為一個君子來說,一定是知足常樂,一定是安貧樂道的。我們看人生在世,他一輩子所要穿的、所要吃的都是有定數的,「當留有餘不盡之意。故儉約不貪,則可延壽」。你看我們這一生帶來的福報是有限的,如果我們省著點花,即使我們壽命到了,這福報還沒享完,他就可以延壽。如果「奢侈過求,受盡則終」,如果我們年紀輕輕就把我們老來的福報都享光了,到時候壽命就沒了。這是勸我們一定要知足常樂,千萬不要去奢侈浪費。

  《論語》當中也有一句這樣的經文,這是夫子他「在陳絕糧,從者病,莫能興。子路慍見曰:『君子亦有窮乎?』子曰:『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』」這個地方也是再度的談起君子跟小人的不同。我們上節課談到,你看君子是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,小人天天他所追求的是利益、是錢財、生活的享受,可是君子他所求的則是不同,而是講求義。

  孔老夫子在陳絕糧的時候,當然這個說法很多,有的說是在哀公二年的時候離開衛國,這個時候在陳絕糧。「從者病」,就是跟著夫子的這些學生們,這個「病」就是說因為他沒有糧食吃,所以非常的飢餓,「莫能興」,餓到起不來。這個時候「子路慍見曰:君子亦有窮乎?」「慍」這是表示他內心不高興的意思,但是這種不高興是表現在內心裡面,但是子路的這個不高興是顯露在外面。因為我們知道子路這個人他是非常剛方正直的,夫子以前曾經講過說:「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,從我者其由與?」就是說當我大路行不通的時候,「乘桴浮於海」,我乘著小船到海裡去隱居,「從我者其由與」,有誰會跟著我?就是子路。

  所以他性格很剛方正直,這時候他看到老師遇到這麼艱難的處境,他就很不高興的詢問自己的老師說:「君子亦有窮乎?」這個窮我們不要以為是貧窮的窮,因為聖賢人都是安貧樂道,他不會因為貧窮而感到氣餒的。所以子路,我們知道跟著孔老夫子的這些學生也都是很有德行的人,他並不是因為飢餓才發脾氣。你看子路他是一個大孝子,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的窮,但是他為了孝順自己的父母,就是從百里之外為父母背著大米回來,來奉養自己的父母親。等到他後來富貴顯達的時候,每天所吃的、所穿的都非常豐盛,吃喝用度都非常豐盛的時候,他這個時候就思念他的父母,他說,我現在雖然這麼富貴,當時他父母親過世了,他想再到百里之外去背米回來奉養父母親,卻已經做不到了。

  所以他是一個大孝子,在《二十四孝》當中「仲由負米」講的就是子路的故事。所以從他年輕時候的孝行可以看出,他並不在乎自己是貧窮還是富貴,真正是孝親尊師一個好榜樣。所以這個窮並不是貧窮的意思,而是什麼?是為孔老夫子在魯國當司寇,但是不能行道。你看夫子周遊列國,到處都希望有國君能夠重用他,來實現他政治上的抱負。如果孔老夫子做一個宰相,或者做一個朝廷的大官、大臣的時候,他也能夠像周公一樣,能夠輔佐君王把國家治理得很好。可是夫子周遊列國,各國的國君也都不敢用他,甚至於他在魯國當司寇,孔夫子想要推行的道也沒有辦法推行。所以他到別的國家傳道,他的這個道,走到各個國家,也不為這些國家的君王所接受。所以孔子不只是在衛國這個地方,在陳蔡之間這個道也沒有辦法傳出去。

  既然孔老夫子他的天命就是來到人間要傳揚聖賢之道的,為什麼這個道走到哪裡都傳不出去?其實這是子路他憂慮的,他之所以會生氣,他心裡難過是為的這個原因,不是因為他沒飯吃。孔老夫子就跟他說:「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」這個固,一個是作固然。既然是君子,就不免窮,為什麼?君子不像小人,小人他正道、偏道他都肯走,而君子所行的肯定是正道,正道在這個紛亂的亂世當中走不通,這是非常正常的道理。所以這個固,一個是固然的意思,第二個是守住不變的意思。雖然君子是窮,窮歸窮,就是說他道雖然行不通,但是他的心是很安定的,為什麼?他順從天命,因為他了解天命,這跟小人完全不同,小人一旦窮了,一切就亂成一團了。

  所以雪公老人在這裡也舉了歷史上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。你看蘇秦跟張儀他是跟著鬼谷子在求學的,鬼谷子他也是有道之士,所以我們看到蘇秦跟張儀他能夠在各個國家之間去縱橫外交,辦外交,這種能力、才幹都是跟著他的老師鬼谷子學來的。但是蘇秦跟張儀這兩個人他並不是聖賢君子,他們兩個只想要學到這些本領之後能夠得到高官厚祿,而不在於道,他的目標、目的是不相同的。而與此同時,孫臏跟龐涓同時也是鬼谷子的學生。孫臏還說得過去,但是像龐涓就非常嚴重、非常不好的。所以當時他們跟著鬼谷子學習的時候,快要學成的時候,鬼谷子,就是他們的老師曾經來觀察這兩個學生他們的心地,就發現龐涓這個人是欺誑火燒,孫臏則不像龐涓這麼嚴重,所以當時鬼谷子就說:「龐涓不得好死」。

  所以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體會到,君子跟小人表面上也許我們分辨不出他的不同,譬如說同樣都是跟著一個老師在學習同樣的一個學問,但是他的目的不相同,你看這小人他學到本領之後,是為了能夠達到他的功名富貴;而君子則是念念在道,總希望把古聖先賢、把老師所傳給他們的道能夠在天下推行。所以孔子說君子固窮,你看君子他即使是他的道不能夠推行,但是他的心地是非常坦然、非常平靜的,因為他了解天命。這一段是雪公老人的講解,當然對於這個課文,這是更加深入的來說明這個課文的道理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10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