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學愚-第95集

  【謙卑何曾致禍。忍默沒個招災。厚積深藏遠器。輕發小逞凡才。】

  『謙卑何曾致禍』,一個人如果他能夠謙虛、恭敬的話,他怎麼可能招來災禍?其實我們很多的災難都是自己太過傲慢狂妄所招惹的。『忍默沒個招災』,「忍默」是說我們處處能夠容忍,而且沉默,默不作聲,你看能夠這樣的人,他不會招惹災難。『厚積深藏遠器』,「深藏」就是不露鋒芒的意思。譬如說我們很聰明、很有才幹,往往現代人不注重,就很喜歡鋒芒畢露,其實這種鋒芒畢露都是招來災難、招來禍患的一個原因。如果我們懂得要能夠厚積薄發,要能夠有這種深藏而不露鋒芒的德行,自己的一生確實是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,你不會招來別人的嫉恨,也不會跟別人發生各種利益上的衝突。「厚積深藏遠器」,「遠器」是指的深遠的胸懷。最後一句話是『輕發小逞凡才』,「輕發」,就是說一個人他非常的輕浮,顯露自己的才學。「小逞凡才」,小逞是說他很喜歡炫耀自己的小聰明,像這樣的人他只是一個平庸而普通的人,沒有辦法形成大器。

  所以之前我們跟大家分享過,像因緣生老師就曾經勸勉過我們,說一個人他的才華不要外露,這是古人所教導的。但是他什麼可以外露?就是他的這種仁愛之心可以外露出來。我們這種慈悲、仁愛的胸懷,可以在生活中在在處處去表現出來,就像溫暖的陽光滋潤大地一樣。但是自己的這種小聰明也好,小小的才幹、小小的技能,這些聰明才智方面的,一定要能夠不露鋒芒,不要外露。這些其實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。

  關於謙卑、謹慎,我們在歷史上也看過很多的例子。我們先把這句課文順一下,「謙卑何曾致禍」,就是說一個人他很謙卑的話,是未曾招引禍害。「忍默沒個招災」,容忍沉默不會招來災難。而深厚累積,我們說藏而不露,這樣的一個人是器度遠大之人。其實這個也就是雪公老人所講的要學愚。我們說難得糊塗,吃虧是福,難得糊塗,愚不可及,這些雪公老人說一生想要學愚。所以這是說一個人他深厚累積、藏而不露,這樣的人他才是一個器度遠大的人。可是如果這個人他非常的輕浮、顯露、逞強,愛表現出他的小聰明,我們現代人覺得這個孩子從小非常聰明伶俐,父母親也很喜歡去誇耀這個孩子的才能、才藝方面的,其實聖賢人教育孩子是不會這樣做的,他們是強調,如果很喜歡表現自己的小聰明,有一點點的才幹就很外露,這樣的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,他成不了大器的。

  所以我們在弘明學校當中就有看到,你看弘明幼稚園的園長,他在用《弟子規》、聖賢教育來教導孩子的時候,也是特別強調這一點,就是老師在鼓勵孩子的時候,不會特別去強調,譬如說他的聰明,不會因為他的這些外在的東西去讚歎他、去讚美他。譬如說他很聰明,經典背得很快等等,或者是他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,不會因為這些去讚美他,而是反而常常會去讚美說,這個孩子雖然他資質不是很好,背的經典也沒有其他小朋友背得那麼快,可是他的努力用功的這個精神、努力上進的精神卻是很值得稱讚的。所以往往會從孩子德行的這個角度來讚美他,而不是從他的才藝、才幹、聰明這些角度去讚美,這個其實就是非常了解教育的一個原理原則。

  所以我們去參觀弘明幼兒園、參觀弘明實驗中學的時候,就會看到在公告欄裡面所張貼的,都是每個小朋友他回到家裡,譬如說《弟子規》他有做到哪一條,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感覺這個孩子今天在孝順父母、孝順爺爺奶奶這方面有什麼成長跟進步,會點點滴滴的表彰他這些德能。在小學、中學部也是這樣,我們看到張貼在公告欄裡面的,都是孩子、學生他們對於孝親尊師這個方面都做到了哪一點,而不是說他比賽拿了冠軍、考試得了第一,在這些方面並不是他們特別要讚美的方面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老師的用心,真正懂得教育的根本,從孩子的德行方面開始去教起。

  關於謙卑養德,我們在前面也有跟大家分享過,就是周公是怎麼樣教導他的兒子的。就是周成王他把魯國封給周公的兒子伯禽的時候,周公就告誡自己的兒子所謂的六守,其實這六守,六個方面都是關於怎麼謙虛養德的這種教誨。你想天下的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道理,當孩子得到了皇上給予的榮耀的時候,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誡都是發自肺腑,希望他一生都能夠平安,都能夠不走任何的彎路,都是替他想得很深遠的。所以當時周公對於自己的兒子就諄諄的告誡他說:「皇上把魯國封給你,你千萬不能夠因此而感到驕傲。」我們接著再重新複習一下所謂的六守,因為我覺得這個話確實是很值得我們去深深的反思。

  首先周公說:「我聽說,德行廣大能夠謹守著恭敬的人,他就一定能夠長久保持他的榮耀。」就是恭敬之心在任何的時候都不能夠失去,只有長守著這種謙卑恭敬的心,他所得到的這些榮譽才會長久保持。這是第一條。

  第二條是土地廣博、物產豐厚,你看他被分封到這個地方,這是我們說魯國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方。你雖然封到了這個很好的封地,可是要謹守著節儉,就能夠得到平安。所以即使是富貴顯達了,依然能夠過著儉以養德的生活,一生就能夠平安。

  第三條是居在高位擁有很大權力的人,我們說他做了高官厚祿,這種情況之下,雖然他地位很高,可是他仍然能夠謹守著謙卑,他就一定能夠高貴。所以我們說這個高貴不是說高高在上,而是能夠以謙卑來養德,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高貴。

  第四條,就是當一個國家他們人民很多,武力很強盛的時候,但是仍然能夠守著敬畏而不去侵犯別的國家,這個國家就一定能夠勝利。所以我們看在歷史上,這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,為什麼中國這個文明能夠長久的流傳到今天?我們看古人的這種在教育方面的思想,他的德行是多麼的深厚。確實是這種家庭教育,從古至今的這些聖賢教育,對於我們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的養成是有深遠的影響的。一個國家它能夠長治久安,文明能夠傳承久遠,是有它的道理的,我們看這祖先的德行真的是積得太深厚了。這是第四條。這個國家它能夠勝利,並不是說它到處去侵犯別國,而是自己雖然很強盛,武力也很強,人民也很多,但是他依然能夠有著敬畏之心。

  第五條,是具有高度聰明智慧的人,你看我們看現在人有點小聰明,很喜歡外露,其實這個都是不好的一種習慣。真正聰明智慧的人,他反而是要謹守著大智若愚的教訓,他才能夠得到深遠廣大的利益,不能夠鋒芒畢露,自己的才華能力到處去炫耀,到處去顯示自己有多聰明、多能幹,這個都不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,真正的聰明人,所謂大智若愚、愚不可及。

  第六條,博學多聞而能夠謹守著自己的學問仍然是很淺薄的人,他的學問才是真正的廣博。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年輕氣盛,所謂一瓶不滿半瓶晃蕩,學問並不是很深厚,但是氣焰卻是很高漲。可是我們反而看到一些老人家,真正是有德行、有學問的,他在在處處體現出來的都是非常的謙虛,總是覺得自己還有不足之處,「我說的這個觀點也不一定正確,還要跟你們多多的請教」,這老人家這種謙虛的德行真的是令我們感到望塵莫及。所以周公教導自己的孩子所謂六守,其實都是謙虛的德行。

  我們看到這句課文談到的「謙卑何曾致禍,忍默沒個招災」,像這些話都是古人真正的一個經驗之談,希望自己的兒女、兒孫世世代代都能夠守住先人的教誨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10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