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-第92集

  【往日真知可惜。來日依舊因循。若肯當年一苦。無邊受用從今。】

  這句課文首先是『往日真知可惜』,「往日」,往就是過往的意思,過去以往。「真知可惜」,可惜我們這裡這個意思跟我們現代一般認為的可惜是不同的,這裡的可惜是說應該給予珍惜的意思。「真知」指的是一種明確的見解跟真知灼見。『來日依舊因循』,「來日」,來是指的未來,是將來。將來怎麼樣?「依舊因循」,因循是遵循舊有的習慣,而沒有做出應該做的改變。後半句說『若肯當年一苦』,如果我們當年就知道珍惜時間、珍惜光陰,能夠刻苦努力、奮發不息,那麼『無邊受用從今』,這個是講的結果。「無邊」,這是廣大無邊無際的意思。無邊的受用,「受用」是說我們所得到的益處就可以在現前得到了。

  這句課文的意思是說,往日的真知灼見值得珍惜,但是來日依舊因循,就是說我們對於未來的時光卻仍然像從前一樣不知道把握。如果在當年,也就是在過去的時候,我們如果就知道要早一點勤奮努力,不怕吃苦的話,在現前就可以能夠得到很大的益處、很大的利益的。所以從古到今,許多古聖先賢都是教導我們要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的時光,不要浪費了年少的光陰。如果在年少的時候,沒有真正認真努力去求學也好、去學習某項技能也好,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就後悔莫及了。

  我們看到在《論語.子罕》篇當中孔老夫子也談到: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」這句經文是很有深意的,「子在川上曰」,就是孔老夫子他在川上說。我們知道川跟河是不同的,什麼是川?川就是指的山間的水是川,這個水是長流不息的,所謂「川流不息」。孔老夫子他在川上看水的時候,說了兩句非常感嘆的話,說:「逝者如斯夫」,「逝者」,當然它不是指的川水的意思,「如斯夫」,這也是離川水來說逝者,其實它是指的世間的一切的萬事萬物。所謂的「萬法無常」,就跟孔夫子所說的這個「逝者」是同樣的道理。所以孔老夫子看到這個川水,其實是感嘆說,這個世間萬物的無常就如同這個川水一樣,不舍晝夜。「舍」在《說文解字》裡面的解釋就是「止」的意思。「不舍晝夜」,晝夜不息,不停留,就是無論它是白天還是晚上,它都不停的在流。這個也是比喻所謂萬法無常,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而不停留的,不捨晝夜,所以天天都是如此。通過夫子的這句話,我們也體會到人生的可貴、生命的可貴,所以千萬不要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的時光,在有限的生命當中,希望能夠多做一點對國家、對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情,我們就不白來這人間一趟了。

  在漢朝的〈長歌行〉當中也說:「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」,你看川水流到海,這是一去不復返,就如同我們生命的時光一樣,當它流逝之後,就再也不回頭了。「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」,當我們年少的時候不努力的去求學、去求道、去增長自己的德行與學問的話,等到我們年老、年紀大的時候,再回首自己一生的歷程,發現寶貴的生命全都空過了,這個時候後悔又怎麼能來得及?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時間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劉向在《說苑》當中也曾經講述過一個故事,這是晉平公他對於師曠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,他說:「我現在年紀已經一把了,都七十歲了,如果我現在再開始學習的話,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、到了晚年,會不會太晚了?」結果師曠回答得很巧妙,他說:「君王您何不炳燭乎?」我們說炳燭是什麼意思?炳燭就是點著蠟燭的意思。師曠對晉平公說,那您就點著蠟燭就好了。晉平公聽了這個回答覺得很奇怪,他以為他是在開玩笑,他就說:「哪有為人臣子向君王開玩笑,說這些戲言、戲論的道理?」其實師曠這是一個比喻,它有很深的含義,所以他接著就給君王解釋,他說:「我怎麼敢來說一些戲言欺騙國君?」他說:「我曾經聽說:『少而好學,如日出之陽』」,也就是說,一個人在少年的時代就懂得好學,願意來學習這些聖賢的學問,他就如同什麼?他就如同初升的太陽,就是早晨的太陽一樣;而「壯而好學」,這個壯就是壯年的意思,當人到壯年的時期才發現這個學習的重要,所以開始奮發努力求學上進的時候,他就如同「日中之光」,他這種精神就如同中午的太陽一樣;可是「老而好學」則是怎麼樣?到年紀大了,到了老年的時候,這個時候他又開始生起這種求學向道之心,那麼晚不晚?其實也不晚,師曠說:「老而好學,如炳燭之明」。炳燭之明是什麼意思?就是老而好學,就是已經到了晚上,到了人生的暮年,這個時候天空是一片漆黑,但是沒關係,你可以點著蠟燭來走路。點著蠟燭來走路,這個所謂「炳燭之明,孰與昧行乎?」你看你點著蠟燭走,不也比你在黑暗中行走還要好嗎?所以師曠其實在這裡是用了一個比喻,就是用日出之陽,初升的太陽來比喻少年好學;用日中之光,也就是中午的太陽來比喻壯年的時候好學這種精神;而用炳燭之明,就是用蠟燭照明來形容雖然年紀老了而好學,那也比你走在黑暗當中還要強。所以師曠的這段話也跟孔夫子之前所教我們的,你看好仁這樣的人也要好學,好信、好勇都要好學,否則都會產生很多弊病,這個意思是相同的。

  在《三國志.王肅傳》裡面,王肅也曾經說過「讀書三餘」。有人說我天天這麼忙,我哪有時間去讀書?其實我們讀書求學的光陰都是從縫隙當中去擠出來的,一個人如果他有心向學的話,他總是能夠在生命裡面找出他特定的時間,可以捕捉到的這個光陰去認真求學,千萬不要以為以這個忙來做為一個藉口。所以王肅就曾經說過,你說讀書什麼時候可以讀書?所謂讀書三餘,適宜讀書的三種餘暇。所謂「冬者歲之餘」,你看一年春夏秋冬,你說我春天忙著播種,夏天、秋天的時候忙著收穫,可能一年四季從早到晚、從春到秋忙個不停,到了冬天的時候,因為天氣很冷,就沒有時間跟機會再去耕種了,這時候你可以利用冬天的閒暇的時光好好的來讀書。「夜者日之餘」,有人說我白天工作太忙了,我哪有閒空去讀這些書?可是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,我們要是沒有那些不好的嗜好,就可以把自己晚上的寶貴時間省出來,用來好好的讀書、好好的聽聞聖教,一天也就不空過的。而「陰雨者時之餘也」,你說我晴天要忙著去做生意、要忙著去工作,可是到了陰雨天的時候,這個時候不用出門了,正好可以在家好好的用功。所以這都是教導我們要珍惜時間的道理。

  所謂的「一年之計在於春,一日之計在於寅,一家之計在於和,一生之計在於勤」。我們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的話,我們這一生真正把自己的寶貴時間珍惜起來,就能過得很充實,也很有意義了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10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