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居身務期儉樸,教子要有義方-第88集

  【兒好何須父業。兒若不肖空積。不知教子一經。只要黃金滿室。】

  『兒好何須父業』,這個父業是指的父母親所留下來的家業、事業。一個孩子,如果他是德才兼備,可以自立自強的話,並不需要祖上父輩給他留下來這些產業,他自己也能夠發展得很好。這是從正面的角度來講的。下一句是從反面,反過來說,如果一個孩子,這個不肖是指他的品德和才能都不如他的父親,『兒若不肖空積』,「空積」就是說雖然積累了很多財產,但是還是沒有用處。『不知教子一經』,這個「經」就是指的經典的意思。所以我們在《三字經》當中說,「人遺子,金滿籯」,你看很多的父母、祖父母也好,都想著要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兒孫,而「我教子,唯一經」。這個是《三字經》裡面的一段話。

  換句話說,這個作者他的想法跟一般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,他希望用一部經典,用聖賢的經典來教導自己的兒孫,好好的讀書,好好的用功,讓他明白做人的道理。你看這樣的父母都是有深謀遠慮的,而不只是想給兒孫積累很多金銀財寶。所以說「不知教子一經,只要黃金滿室」,這個是一般人很難避免,做為父母疼愛孩子,總是希望多給孩子留下一些產業。但是有深謀遠慮的父母,他在教育兒女的這個角度和方向就完全不同。

  所以這句課文的意思是告訴我們,如果一個子孫他能夠德才兼優,他何必又依靠父輩所留下的家業?我們知道人非生而知之,一個兒孫他能夠德才兼優,這也是教育教出來的。換句話來說,這句話就是教導我們,對於兒孫、對於子女的教育,是比給他留下家產、家業還要來得重要得多。

  下面說「兒若不肖空積」,就是說一個子孫如果他的德行、他的才幹比不上自己的父親,積下再多的財富,最終也會被他揮霍一空。父母親總是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;做老師的教導子弟,也是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所以教導子女總是希望一代比一代的德行能力更強,這個家道才會興旺。可是反過來,如果父母親只是知道給孩子留下更多的財產讓他享受,而不是從小就給這個孩子施以很好的教育,讓他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賢德之人的話,縱使積下再多的財產,最終也會被敗家子把它揮霍掉了。

  我們之前講課,在講專題課程的時候,也曾經分享過一個例子,就是有一家很大的公司,這個企業是經營得非常好,父母親辛辛苦苦做的這家企業,在食品行業裡面算是非常標杆性的一家公司。可是後來因為父母忙於賺錢,就沒有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,所以後來辛辛苦苦經營賺來的錢財,卻被自己的孩子一天當中就賭光了。後來這家公司名字還存在,可是老闆已經換人了。所以你看,如果不重視子女的教育,你給他留再多的財產,最後還是會被他揮霍掉。

  所以可惜世人都不曉得教導子孫研習經典來獲得安身立命的方法,反而汲汲營營的去追求滿屋子的黃金。我們說確實所謂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許多父母親雖然了解這個道理,但是確實在實際上帶孩子的時候,可能還是覺得這個黃金比教他經典更重要,現代很多父母觀念上還是很難轉變過來。

  我記得因緣生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,也非常的有趣,很發人深省。他是談到之前賢公和尚曾經跟他說,你姓張,他說張這個姓可是個大姓。一般人覺得說趙錢孫李這是大姓,怎麼張姓會是大姓?賢公和尚就談到,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,皇帝除了冊封孔老夫子的後代之外,也還會冊封張天師,所以張天師也在古時候很受到皇帝、受到朝廷的尊崇。

  有一個故事就是跟張天師有關係的。在中國有一個地方叫吳橋,我們以前有看過吳橋的雜技,那個是雜技之鄉。之前在吳橋這一帶就有一個尚書,這個尚書他生了一個兒子,這個兒子非常奇怪,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。這個孩子生下來,在家裡父母親在帶的時候,因為這個尚書也是老來得子,對於這個孩子就特別的溺愛,這個孩子每次只有聽到瓷器打碎的聲音他才會笑,才會停止哭泣。而且必須聽的是官窯的這種瓷器,一打碎,這個孩子就不哭了。後來父母親為了疼自己的孩子,看他總在哭,就去到處買官窯的細瓷,然後打碎給他聽,這個孩子就安安穩穩的,就挺高興的。

  後來這夫妻兩個就合計,說這個孩子是這樣的性情,將來他就把自己家裡的財產算一算,就看看說到底還剩多少錢夠這個孩子來揮霍。所以他就把這個錢藏在了家門口的大門,藏在牆裡面,然後修了一道門,非常小,這個門小到棺材都出不去。老兩口就想了,以後這個孩子萬一沒錢用的時候,父母親過世了,棺材要出這個大門的時候出不去,他把門一拆開就能看到這些金銀財寶,也就夠用了,夠他長大之後再繼續享用這些財產。

  結果到了這尚書他夫婦倆去世的時候,果然在送葬的時候這個門就出不去,因為當時修得特別小。後來他的兒子就搭了一個天橋,就跨過那個門把棺材給抬出去了。所以最終他還是不知道父母親給他留下這些金銀財寶,都藏在這個大門的牆的裡面。後來這個孩子自己就出去討飯,當一個叫花子。

  有一天張天師就經過了這個孩子討飯的地方,看到這個孩子,他就朝他拜了幾拜。旁邊的人看了很奇怪,就說,這個張天師在朝廷裡面見到皇帝跟大臣都不拜的,為什麼對這個孩子還禮拜,這麼恭敬他?張天師就跟他們說:「你不知道,這個孩子他是天上的散財童子下來的。」換句話說,就是吳橋的這個尚書他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揮霍、比較浪費的人,結果感得生了一個敗家子,專門就是來破他的財的。

  當然,這個故事也是給我們一種啟發,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重品德、才能方面的培養。如果只是想到要留錢給子孫,如果這個孩子他本身沒有足夠的德行跟能力的話,這個財產到後來可能也都會被他揮霍一空。甚至於因為他覺得自己這種生活條件太好了,不用努力他也可以坐享其成,所以反而因為這種優越的環境,讓他缺少了增長自己的能力、智慧的這樣的一個機會,反而對於孩子是不利的。

  所以你看司馬光先生也曾經說過:「積金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守」,你給孩子留下財產,他不一定能夠守得住這些財;「積書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讀」,有的兒孫,父輩留下來的書,他未必願意去讀,所以說「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」,以為子孫百年長久之計。我們知道,如果我們一生行善積德,念念為眾生著想、為百姓著想,我們積了十世之德、百世之德,相應的必然會有十世子孫、百世子孫守之,這是我們在《了凡四訓》當中學到的。所以說古來的有遠見的父母,也都是希望給孩子能夠留下很好的德行、能夠庇佑子孫,將來也能夠效法祖先之德,還能夠延續著這個家道跟家風,讓這個家庭能夠代代相傳,都能夠繁榮興旺。

  在林則徐先生他們家的祠堂當中也有這樣的一副對聯說:「子若強於我,要錢做什麼;子若不如我,留錢做什麼。」確實這些都是有遠見的父母他們的經驗之談。

  《朱子治家格言》說:「居身務期儉樸,教子要有義方。」這個也跟我們這句課文意思很相近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9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