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-第71集

  【修寺將佛打點。燒錢買免神明。災來鬼也難躲。行惡天自不容。】

  這個「修」是興建的意思,興建寺廟。「打點」則是指的賄賂跟打通關節。「燒錢」就是指的燒紙錢。「買免神明」是說請求神明來免除自己的罪惡。所以這句課文意思是說,想要藉著裝修寺廟,焚燒紙錢來賄賂神明,求得免除自己的罪業,這個想法、這個做法是沒有辦法完成他的目的的,無法達成的。

  我們要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的道理,當我們造作了惡業,遇到惡緣而感召惡果的時候,也就是當災難臨頭的時候,你去求神仙、求鬼神,都沒有辦法免除這個災難。所以我們要是做了惡事,所謂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行惡事就一定會受到因果的制裁,上天是絕對不會寬容的。所以因果報應這個真理,這是宇宙之間存在的一個自然的定律,並不是說我們用什麼方法去賄賂神明、賄賂鬼神,就可以寬恕我們的罪過,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。

  所以說鬼神原不賣福,就是在陰間執行法令的這些執事、官員,都是秉公執法,絕對不是說我們去做一點什麼好事、燒一點紙錢就可以給他打通關係。在人間也許這套把戲還行得通,可是到了陰間,我們知道閻羅王鐵面無私,怎麼可能再去賄賂這些神明、這些鬼神?所以一個人他只要力行善事、修善積德,自自然然就能感得百福駢臻、千祥雲集。這個我們在後面再學習《太上感應篇》和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的時候,就能夠更深入的去了解其中的道理。

  而倓虛老法師在《影塵回憶錄》當中,也記載著一個發生在近代的真實的故事,讓我們體會到因果報應的真實不虛。這是在民國初年的時候,我們知道諦閑老法師他是天台宗的祖師,有一年他到北京去弘法講經,經過了煙台這個地方,就和他一個皈依弟子,他是煙台的道尹,是地方官,他姓伍,叫伍雍,諦閑老和尚就跟他的這個弟子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。

  有一位程某,他姓程,是出自於一個官宦的家庭,而且家裡非常的富有。平常他經常去做一些行善積德的事情,還經常去建造寺廟,去供養出家人,也去做了很多的好事。後來,這個程某他在上海就死了,留下了他的夫人,就非常的想念他。當時我們知道在近代上海這些地方都是外國的租界,所以當時就有很多外國人在這一帶活動。那時候有一個法國人他就精通「鬼學」,什麼叫鬼學?就是他可以把一些剛剛死去的鬼魂招回來。因為我們知道當一個人他善惡還沒有論定的時候,在中陰身的階段,並沒有決定他一個去處,是投生到六道當中的哪一道,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剛剛死去,很多人還是處在中陰身的狀態。所以這個法國人他就有本事可以把這些鬼招回來,讓思念他的家人可以跟他談談話、見見面。可是他要的價錢很高,一次就要人家給他拿一千塊錢的好處費。因為程家家庭非常富有,所以這程太太也不在乎這點錢,就把這法國人請到家裡,想跟她的先生說說話。

  到了晚上,這法國人就在她們家的客廳擺好了壇,這電燈一關,就在裡面念咒,念念有詞的,可是他念了半天,卻沒有見到一個鬼前來。結果這個法國人就很沮喪,說這個鬼已經下到地獄裡去了,怎麼叫他都叫不出來。這程太太聽了又氣又急,她說:「你要沒本事也就算了,你幹嘛還拿這個方法來騙我?」這法國人就說:「要不信的話,如果你們家還有其他剛剛死去的人,我還可以再做一次,我給妳稍微減一減價,降到五百塊錢就好了。」剛好程太太的大兒子也是剛剛死了沒有幾天,她的大兒媳婦也非常思念她的丈夫,所以就請這法國人把丈夫的鬼魂招回來。於是就把他生辰八字、日期(死亡的日期)都告訴他,這個法國人他就重新登壇作法。

  結果這次不到一會兒的功夫,這個鬼就招過來了。他就非常的懺悔,在生前吃喝嫖賭,無所不為,所以造了這些惡業之後,他現在還在陰間受審判。所以這個鬼就跟他的家人說:「你們要趕緊替我做點功德,讀經、做好事,趕緊來超拔我。」後來家人就問他說:「為什麼招你的父親都招不來?」結果這個鬼就跟他們說:「聽說我的父親已經墮到地獄裡去了。」為什麼?因為當他父親原先非常貧窮的時候,他在北京做官。有一年剛好山西這個地方收成不好,就是鬧了饑荒,所以朝廷裡面就派遣他的父親到山西去賑災。而當時國家就發了六十萬兩的銀子,讓他去救度這些災民。而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因為很窮困,見錢眼開,所以就偷偷的把這些救災的錢款都放到自己的口袋裡了,因為這個事情就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。

  這時候程太太心裡非常不平,她說:「你父親這一輩子做的善事可不少,天天都去修造佛寺,去救濟一些苦難的人,即使他過去做了這些錯事,但是將功抵罪,也不至於下地獄吧?」結果她的兒子就跟她說:「雖然我的父親後來做了很多的善事,但是終究抵不過他的罪過。」你看當時山西的災情,成千上萬的人都等著國家來救濟,這樣他們才有糧食吃,才有生活的費用和物資,可是他全部把它貪污了,就餓死了許許多多的人,這個罪過非常重。所以他說:「雖然他後來發達富有的時候也做了很多好事,但是功歸功、過歸過。他做的這些好事將來是可以到天上去享福,這是另外一回事情,但是善惡是沒有辦法抵消的。現在因為他欠了這些成千上萬的人這個命債,他要償還這些命債、償還這些錢財,要先來做這個補償,因為他的惡太重了,所以惡的果報就先現前了。後來雖然做的善事,但是這個善的力量還是很薄弱。」

  所以諦閑老和尚說到這件事情,就問這個伍道尹,因為伍道尹和程某家是親戚,他說:「這件事情在當時的上海鬧了很長的時間,整個上海這一帶地區的人差不多都知道這件事情。你們既然是親戚,你究竟知不知道有沒有這回事?」伍道尹就跟他的老師諦老說:「這程某當時在北京做官,正是他最窮的時候,這個事情很難說有還是沒有,我也不敢說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,但是也許有可能有這樣的事情。」

  所以我們看,一個人他行善、他作惡,終究是會有報應的。作善得善報,行惡會得惡報,這個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。有人說,一個人作惡,作惡為什麼他還沒有受到這個惡的果報?有人行善,為什麼說他的善的果報沒有辦法馬上現前?我們看到這幅墨寶上面寫的這些話,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果的真理。所謂「為善不昌,必有餘殃,殃盡乃昌」。我們看善惡因果它是一個交錯交替的複雜的關係,並不是那麼簡單的。你說一個人他一生都行善,可是為什麼他的家道卻沒有辦法昌盛?他為什麼在現在世沒有看到善果現前?那是因為他過去生所造作的罪業,惡的果報還沒有消盡。當他惡業消盡的時候,他的善果報現前,這個家庭、這個個人他就會興盛、就會昌盛。

  而「為惡不滅,必有餘德,德盡則滅」。你看有的人他一生做了很多惡事,可是好像老天還沒有降下災殃來懲罰他。這是什麼原因?這是因為他過去生當中所造的善的這些德,善的果報還沒有享盡,等他享盡了之後,惡的果報現前了,這個因果終究是逃脫不掉的。

  所以佛經當中說:「歷盡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。」你看我們行善或積惡就像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一樣,這個種子它是永遠都在那個地方,絕對不會消失、不會消滅的。就如同我們所造的業,即使經歷了千百劫這麼久的時間,它還是不會消亡。而最重要的是要遇到「因緣遇會時」,因為因跟果之間它有一個緣,就像一個種子它是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,許多條件它才能夠成長起來。如果這個種子我們把它放在桌上,它可能放了多少年它也不會長出禾苗出來。所以這當中有一個緣,而當這個因緣遇會的時候,「果報還自受」,這個果絕對是絲毫不爽的,因緣聚會的時候,這個善因得善果,惡因得惡報,它就會最終的現前。所以對於這個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,我們應當要相信不疑,要深信不疑,絕對不能夠有懷疑。

  所以我們看到這句課文,『修寺將佛打點,燒錢買免神明。災來鬼也難躲,行惡天自不容』。這就是說明,我們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,並不是我們去賄賂這些神仙、佛菩薩,就能夠僥倖的免除這些果報。這個道理是強調因果的重要性,並不是說你不要去修善積德,而是說善有善的果報,惡有惡的果報,善跟惡、功和過它是不能夠相互抵消的。

  而關於修建寺廟、塑造佛像這樁事情,我們還要再稍微介紹一下佛陀的教育。因為我們知道,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。其實儒釋道這聖賢教育它的本質都是一種教學,我們不要把它當成迷信,認為說我去造個佛像、修個寺廟,我主要是要來求取福報,這樣的一個見解雖然也不是錯,但是對於佛教、對於儒釋道教育的本質沒有認識清楚。就是各個宗教的聖哲之人,他來到這個世間教化眾生,最重要的就是靠講經教學來勸導人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所以像釋迦牟尼佛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,他所說明的內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我們能夠認識到這個事實真相之後,我們才有真正覺悟的可能,並且能夠真正的脫離六道輪迴,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。說這個人生是指我們自己,而宇宙則是說我們生活的環境。所以佛菩薩、阿羅漢他都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,換句話說,他是一個教育家,他最根本的是要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導我們去明瞭。所以我們學佛要真正有理智、有智慧,而不能夠偏於迷信。

  而修行是什麼?這個修行就是把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種種錯誤的看法、想法,還有說法、做法把它修正過來,這個就是修行。所以佛教修行的綱領包括覺正淨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。所以我們說我們皈依佛法僧、皈依三寶,是不是皈依這個泥塑木雕的佛像?是不是這樣的一個概念?其實並不是如此的。佛法僧,這個佛是代表覺,法是代表正,僧是代表淨,所以我們皈依佛法僧,就是皈依覺正淨,能夠做到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這就是真正的皈依。並且我們是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,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達到覺正淨的目標。

  而在修行方面,我們基礎是三福。所以我們看到淨業三福當中,首先就是教導我們要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而這個內容其實也就是我們學習《聖學根之根》最為根本的、最為主要的內容,就是三福的第一福。修學的基礎是這三福,處事待人接物要依六和,修六度,遵普賢菩薩的行願,歸心淨土,歸心到西方淨土,這個佛陀教化的目的就達到了,功德也就圓滿了。所以我們對於儒釋道三家教育,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、清楚的認識,才不會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產生一種迷信的看法。

  恭錄自《聖學根之根·續小兒語》第7集

  開吉法師主講

  2020/1/8